劉杰敏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德育工作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心,兩者互相獨立且密切相連。如果能將二者充分融合,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影響。雖然我國始終強調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且強調實現全民德育教育目標,且已經得到一定成績。但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問題仍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現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映射了教師對于學生德育和心理輔導缺乏足夠重視,教師德育教育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德育;心理輔導;對策
學校作為承接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通過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及觀念意識的保證,學生的全面化發展則可以滿足社會市場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伴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大學生群體,在學習及認知過程中,其自身的心理狀態往往與現實生活及學習等存在嚴重不符的問題,這將令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思想觀、價值觀的正確養成。對于此,初中班主任必須將德育教育與心理輔導進行融合,強化實際教育效果,確保學生的全面化發展。
一、德育與心理輔導的內在聯系
(一)豐富德育目標及內容
學校德育與心理輔導的核心目標均是將學生培養為優秀人才。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任務體現在正確理解和詮釋學生個體心理現象及行為,使學生生成積極情趣與情感體驗,產生深刻的抽象化思維,進而形成健康心理。基于心理健康素質教育任務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借助深刻且積極的情感體驗健全學生個體認知情感,為德育工作打下基礎,落實德育目標。而從德育教育內容層面來說,德育的根本任務在于將學生培養為擁有較強實踐能力以及優秀品德的人才。因此,告訴學生們應成為哪種人以及不應成為那種人,其核心本質在于借助科學的說服教育制約學生言行。如此一來,兩者互為補充,持續健全德育內容體系,才可讓學生們具備較強生活適應能力,最終生成健康、積極的人格。
(二)優化德育方法及途徑
德育與心理輔導在教育任務層面存在諸多相通之處,除了特殊心理課程與課外活動,這些心理活動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心理咨詢。在學校進行心理咨詢為德育工作拓展了全新視角,學生積極的德育情感普遍源自其道德理念和社會環境的持續碰撞及融合。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堅持疏導原則具有重要性。心理咨詢活動是建立在與學生互相交流的傾聽這一基礎上,并在此過程實現心理疏導。教師在心理咨詢當中雖然發揮著導向作用,但也的確主導了心理咨詢全過程,導致學生們只能以被動狀態聆聽教師的心理疏導。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學生的任務在于身處寬容和放松的環境下,幫助自身不斷深刻反省和完善。所以,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可針對心理咨詢活動進行取長補短,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教師應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落實德育目標。
二、德育工作中開展心理輔導的策略
(一)完善心理教育,提升抗挫折認知
首先,建立心理咨詢室。部分初中學校還沒有條件建立心理咨詢室,但初中階段部分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若是不及時紓解,可能加深初中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為此學校可建立一個心理咨詢室,若是無條件的班級也可成立一個小型的心理咨詢熱線和匿名心理箱。即心理咨詢熱線由學校研習過心理學的老師負責,為電話和網上匿名板塊;班級心理咨詢箱即類似于“吐槽發泄箱”,但班主任可每天打開了解情況,若有問題及時引導學生接受心理咨詢,輔助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開展心理講座。初中階段教師不可能及時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心理問題,借助于定期的心理講座,借助于廣播或操場,以一個主題來展開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壓力變動力”“理性認識挫折”“努力什么時候都不遠”“初中生人際交往指南”“青春期心理教育”“考試心理輔導”等等。豐富的心理講座促使學生明白他們遇到的挫折并非獨一無二的,這是很常見的,勇敢跨過即可面對更好地未來。進而在加強學生對心理健康抗挫折認知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戰勝挫折。
(二)加強溝通交流,消除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初中生人際交往障礙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缺乏溝通交流,師生、生生與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能有效緩解學生不安、恐懼、孤僻的心理。改善此類問題需要以下幾點:(1)教師以激勵為主,時刻關注學生情況,發現學生負面情緒及時予以溝通交流。在發現學生閃光點、挖掘學生潛能以及每日的“你真棒”“非常了不起”等言語鼓勵中,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理,消除交際恐懼情緒。(2)生生交流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比如開展豐富活動來引導學生互相了解。此外教師需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同桌配對”,如個性開朗的學生與性格內向學生坐一起互相影響;性格驕縱的學生與包容學生坐一起互相影響等,消除生生交流障礙。
(三)制定科學合理學習目標,解決學業壓力心理障礙
學生因學業壓力過大而滋生一系列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家校合一。教師在取得家長同意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學習目標,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學生的學業壓力心理障礙。
以本班賈同學為例,在和家長交流溝通后,筆者匯總賈同學兩年來的試卷,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分析賈同學的學習情況,并為賈同學針對性制定了周學習目標、月學習目標、學期末學習目標等等。此學習目標受到家長一致歡迎,學生也能按照學習目標慢慢前進,若有余力也能根據學生自身學習需求酌情增減學習任務,減緩了其學業壓力,改善了由學業壓力引發的心理障礙。
結語
綜上所述,在心理輔導工作當中,教師應明確德育工作導向作用,正確把握心理輔導方向,借助德育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德育和心育,從而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心理及行為,推動學生們內在與外在的綜合發展,為培育學生們健全人格夯實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鄒凱茵.新形勢背景下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啟迪,2019(09).
[2]劉曉民.學校德育教育問題與對策[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6(11).BB80066B-E5D9-4376-B0DB-1CEFCD6261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