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科粉”那些事兒#
貓哥: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看了本期“極度關注”后,你對自己的職業夢想是否有了更加清晰的想法呢?也許成為航天員,是宇宙級的理想,但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在完成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機遇,也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他們共同見證了你的成長。“科粉”從創刊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這期間我們也見證了許多讀者的成長故事。比如,已經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師的“調皮的杰克”,大老遠跑來編輯部“面基”的考研黨“少女吳”,以及接下來你們要看到的這位,是一名從讀者變成作者的醫學生......如果你碰巧翻開我們的雜志,受到了一點啟發和感觸,那我們奮斗的目標就顯得更有意義。本期話題#我與“科粉”那些事兒#,快來說說你的故事!除了神秘盲盒禮物等著你,你的故事還有機會登上雜志哦!
吳震英讀者介紹: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在讀
第一次接觸《科學Fans》,是2012年九月剛開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剛讀初一。當時才開始對科技和科幻感興趣,就接觸到了《科學Fans》,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上了高中之后,開始固定的每月一本,買到了就立刻開始閱讀。我覺得那一刻就是我對知識最如饑似渴的時候了。只有在看《科學Fans》的時候,我才會有“看到懂的知識我會無比興奮,看到不懂的知識我也會努力去理解”的感覺。可以說,這本雜志讓我感受到了所謂的“求知欲”。
要說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在這本雜志上看到法醫秦明的專欄連載。它讓我接觸到了法醫這個職業,開始對法醫感興趣,進而對人體生物學感興趣,對以后的職業規劃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文章中縝密的邏輯分析和專業的醫學知識,滿足了我對人體生理結構和機制的好奇心。當時我還通過雜志聯系到作者,作者給的建議就是先報考臨床醫學,進了學校還可以轉到法醫專業。于是我在高二的時候,就決定好自己要報考醫學專業。進大學經過系統的學習后,我最終決定留在臨床醫學,做一名未來的小醫生,為人類健康出一份力。如果說法醫是守護正義,那我們就是守護生命。
國內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就是在我們學校進行的,而對一例例遺體的解剖,幫助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去防治。所以,看似兩個不同的專業,其實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科學Fans》可以說是我職業道路的引路人,它給我帶來了閱讀的快樂,打開了我的科普啟迪之窗,教會了我嚴謹的思考模式和與生活結合的人文關懷。就是這樣,夢想的大門打開,讓我看到了科學,而科學的大門打開,讓我看到了夢想。
法醫秦明:時光荏苒,一晃數年。希望你在《科學Fans》上獲得的理想信念,一直仍堅守在你心里。學醫不易,行醫更難。但是,既然是你一生奮斗的理想所在,就要守護好這個理想。蘇軾說: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我的座右銘也送你,祝你早日成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