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李珍珠 馬駿 劉蘭 楊洋 付瑩 蔣京麗



摘? ? 要:全人教育的啟示在于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全人”,即落實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要求,在育人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人教育視域下區校協同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歷經“區校協同,學科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全人教育,校內特色課程的創新建設”和“啟迪心智,學科教學改進的實踐探索”逐步走向全面育人的不同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區校協同發展逐年走向縱深,教師英語教育戲劇實踐能力顯著提升,全人教育課程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關鍵詞:全人教育;區校協同;英語教育戲劇實踐
一、案例背景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堅持系統設計,整體規劃育人各個環節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1]。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于2016年發布。在倡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全人教育的啟示就在于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全人”,即落實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要求,在育人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2]。
英語教育戲劇在傳統語言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在情境中應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機會。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整體發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北京市昌平區中學英語教研團隊自2011年起以市、區教委及各學會組織的英語教育戲劇展示活動為契機,通過英語教育戲劇實踐項目的全員主題式推廣、展示交流式引領和內涵實踐式發展,融合分級培訓、分層展示、分類研磨、分項推優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優秀的區級英語教育戲劇團隊和一批優質的戲劇作品。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的英語教育戲劇為例,探討全人教育視域下區校協同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
二、具體實施
(一)區校協同,學科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
基于區級層面的英語教育戲劇展示活動和全方位的主題培訓,英語教研組教師嘗試將戲劇元素帶入課堂,逐步開展教育戲劇的實踐與探索,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即興表演、編演課本劇等活動,以“演”帶教,以“演”促學。自2015年起,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區級英語教育戲劇展示活動,從最初的展示片段劇目,逐步發展為模仿演繹完整經典劇目,最后成功舉辦主題原創劇目的大型專場展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思維、情感、品格等都得到了滋養和提升。同時,在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初中英語教研團隊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下,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承擔起昌平區英語教育戲劇專題實踐式培養課程,為周邊七所中學師生提供參與式主題培訓。
(二)全人教育,校內特色課程的創新建設
全人教育的目標是在健全學生人格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活動,從小眾參演、大眾社團起步,逐步打造和完善以“人人有戲”為宗旨的“1+1+X”特色教育戲劇課程(如表1所示),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學生潛能的開發。
由表1可知,“1+1+X”特色教育戲劇課程由英語教育戲劇課、戲劇社團和多學科在教育戲劇中的融合展現組成。“1+1”指英語教育戲劇課和戲劇社團,兩者雙軌并行。英語教育戲劇課采用全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具體而言,教師將教材單元主題與戲劇相融合,制訂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戲劇社團(木鐸劇社)立足弘揚傳統文化,依托教育戲劇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社團的表演劇以課本劇和原創劇為主。“X”指多學科在戲劇中的融合展現,即英語教育戲劇應在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育人功能的同時,創造性地加入音樂、舞蹈、勞動、技術等學科元素,打破學科壁壘,促進跨學科融合。
(三)啟迪心智,學科教學改進的實踐探索
為更好地推進學校英語學科教學的內涵式發展,有效解決當前教學中碎片化學習的盲目性、孤立性,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參與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活動,啟迪心智,發展思維,增強家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在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活動中,教師聚焦“思教結合”“學用結合”開展教學改進(如圖1所示),通過理性分析、實踐分享和綜合研習,在整合“三思(思教材、思文化、思戲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雙能(能思辨、能協作)”創新。
下面以Mulan某一課時的小結和課后延伸環節的教學改進(詳見表2、表3、表4)為例,具體闡述如何在整合“三思”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雙能”創新。
由上述教學改進過程可知,學生的即時生成和課后任務表現隨著教師“三思”的優化而不斷豐富與深入。同時,學生在英語教育戲劇實踐中合理思辨,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學用結合”。
三、實踐收獲
經過七年的區校協同實踐,英語教育戲劇的綜合性、人本性、社會性和實踐性使昌平區(包括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的師生受益頗多。
(一)區校協同發展逐年走向縱深
區校協同已從簡單意義上的學科實踐展示,走向專業引領、多級培訓、戲劇基地建設等多元式、內涵式發展。多所學校形成“班班有戲劇、人人有角色、年年有展演”的發展格局。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的木鐸劇社已排演Mulan等十余部英文劇目,進行了二十余次大型演出,并在昌平區中小學戲劇校際聯盟中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聯盟校共同構建英語教育戲劇課程、拓展戲劇展示平臺、發展教育戲劇科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全區英語教育戲劇的發展開創新格局、探索新路徑、輸出新經驗。
(二)教師英語教育戲劇實踐能力顯著提升
在過去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活動中,教師往往關注臺詞的模仿,缺乏對整體情境、人物心理表現和學生創造力的關注。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師能夠有意識地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即在“思教結合”“學用結合”的教學改進中逐步形成“Action情緒喚醒—五步Reaction研習活動(初步扮演、思路追蹤、相互評價、進階表演、總結提升)—Motivation課后任務內化知識、拓展思維”的設計思路。學校英語教育戲劇課程正在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初中英語教研團隊的引領下不斷發展。同時,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他們出色地完成了多項市、區級教育戲劇專項課題。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
(三)全人教育課程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英語教育戲劇課程既是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也是項目式的學習,在促進全人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課程學習,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為了演好一個角色,學生會認真、反復地揣摩人物特點,深刻理解人物動作、語言、情緒,進而運用恰當的行為和語氣進行展現。總之,英語教育戲劇課程使得學生的肢體表現力、語言感染力、藝術能力、協作能力、動手能力等得到持續而穩步的提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區校協同下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語言應用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創新精神不斷增強,他們正在成長為一個個會審美、善和諧、能創造的幸福人!
四、結語
著名學者余秋雨認為,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機會從小學習表演,將來很難成為有魅力的社會角色。讓學生參加戲劇表演,不是要培養文藝愛好者,而是要賦予學生一種社會技能。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入探索全人教育視域下的英語教育戲劇實踐充分證明,教育戲劇在解放學生天性、啟迪學生心智、完善學生人格、發揮學生創造性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進階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案例點評】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主要聚焦于課堂,教師通過英語課外活動增強育人效果的意識相對薄弱、思路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在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初中英語教研團隊的引領下,打破課內外教學的邊界,以戲劇表演為載體,以“演”帶教,以“演”促學,引導學生在“用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英語語言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鑒的經驗。
其一,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需要健康向上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初中英語教研團隊的指導下,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英語教研組建設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育戲劇課程。該課程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創設多種機會、嘗試不同方法,引導學生在戲劇表演中體驗英語學習的魅力和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在用中學語言,在學中強能力,學用結合,效果顯著。
其二,探索多元協同教研途徑。昌平區和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基于英語教育戲劇的聯合探索和實踐為傳統的區校兩級教研體系注入了活力,這不僅有助于學校實現自身的持續進步,而且還有助于區級教研帶動周邊學校的共同發展。同時,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北京師范大學昌平附屬學校中小學融通的英語教育戲劇的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英語學習方向的一致性、內容的連貫性、過程的持續性和水平的漸進性。
其三,推動教師團隊專業成長。在建設和實施英語教育戲劇課程的過程中,英語教研組的青年骨干教師自覺組成研究和實踐的共同體,并在區級教研員和學校教研組長的共同引領下,通過學習、思考、研討和合作等方式,交流與分享心得體會,開闊視野,激發潛能,不斷取得進步和突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化發展,為進一步豐富英語課程的有效育人方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04-08)[2021-09-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謝安邦,張東海.全人教育的緣起與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48-52.6FC864DB-124F-45C5-9BCB-FABE938FF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