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1.分析環境。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也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情節變化的特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增強故事的真實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揣摩人物。
小說是“人的藝術”,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我們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揣摩: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把握其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還要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典例呈現
一個走運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個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樹,粗大蒼勁的樹干,四面伸長的枝葉,昭示這是一株歷經滄桑的百年古樹。香樟樹的清幽常引人駐足。
香樟樹下臥著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小商鋪出售一些糖果、煙草之類的小東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沒有一點積塵。
女店主是一個端莊美麗的女子,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真走運啊!”
女店主總是端坐在那里,含著笑招呼客人。閑下來時,她就低下頭用絲線編織些小飾物,諸如手鏈啦,發帶啦,隨后就掛在店里,有誰喜歡就買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編的一個精巧的筆袋吸引,淡綠色的,像很嬌嫩的草。
“這筆袋就像春的顏色。”我說,“特別美。”
“我真走運,”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個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見我喜歡,隨即從桌子下面拿出她編的各種小飾物。我驚訝地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駿馬,還有那永遠開不敗的四季花。
我買下了筆袋,也牢牢地記住了這位制作者,也許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對待,也許是她單純的眼神,也許是她那句“真走運啊”。
我常會順道去看看那家雜貨店,有時買些東西,有時只是看看。因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認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來已經過得相當不錯了,但他們本人總覺得還缺點什么,遠遠談不上“走運”。
可這店主,多么平凡。她終日坐著,等待人們的光顧,還得一張一張撫平那些亂糟糟的零錢。但就是這個人,每天穿著得體的衣裳,還把頭發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過后門口,她正在吃午飯,就著開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團。看見我她笑笑,又說自己真走運,吃到了香甜的團子。
“你該到對面的店里吃一碗熱面。”我說,“那才舒服。”可她說,那團子可不是普通的東西,是她的一位老顧客親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經八十多歲了,非常健康,還能爬山呢。
“我有這樣的朋友,”店主說,“真走運。”
還有一次,我到店里買了她編的發卡,綰頭發用的,我說去爬黃山時,用它來盤頭發。
她讓我歸來時替她帶一張黃山的風景照。她又說:“真走運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說她分享了這個“走運”。
歸來后,我如約前去把我拍攝的最好的一張照片帶給她。我還慫恿她,哪天請人照看一下雜貨鋪,親自爬上黃山。“有纜車嗎?”她問,“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樣,真幸運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纜車,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說。
“是啊!是啊!”她微笑著,沉醉著,“我夢到過。”后來我搬了住處,好久沒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來,便匆匆趕去。
可到了那,香樟樹依舊挺立,卻不見了小商鋪,也不見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我驚詫極了,連忙上前打聽,老太太說:“搬遷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兒了嗎?”
“不知道。”老太太渾濁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個下肢癱瘓的女子!
“誰?”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張著嘴卻說不上話。原來她是個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輪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陽光一樣的笑容,卻從沒在意她缺少什么,還慫恿她去登黃山……
一瞬間,歉疚與失落漫上心頭。或許今生再難相見了!
夕陽中,歷盡滄桑的香樟樹依舊高峻挺拔,依舊香遠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頭間,那燦爛的笑容似在眼前……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有刪改)
借鑒
1.小說圍繞“我”與女店主的交往,寫了四件事,請簡要概括第一和第三件事。
① →②吃糯米團→ ③ →④送照片
答:
【解析】本題考查小說情節的概括。由第五段“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編的一個精巧的筆袋所吸引”可知,事件是“買筆袋”;由第十二段“她正在吃午飯,就著開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團”可知,事件是“買糯米團”;由第十五段“我到店里買了她編的發卡,綰頭發用的”可知,事件是“買發卡”;由第十七段“歸來后,我如約前去把我拍攝的最好的一張照片帶給她”可知,事件是“送照片”。據此填空即可。4971D8CA-252D-4CEC-8769-79494AA8E64D
2.小說中,“我”到最后才知道女店主是一個下肢癱瘓的女子,其實前文已經多處埋下伏筆,請找出其中的兩處。
【解析】本題考查小說伏筆的運用。伏筆即在文章作品中,前文為后文所作的暗示。在本文中,前文中多處暗示了女店主是一個下肢癱瘓的女子,如第四段中寫“女店主總是端坐在那里,含著笑招呼客人”;第十一段寫“她終日坐著,等待人們的光顧”;第十七段寫她問我“有纜車嗎”,和感嘆“真幸運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第十九段“她微笑著,沉醉著,‘我夢到過。”這些都是暗示女子不能行走的伏筆。
3.你覺得小說中的女店主是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時不僅要提煉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更要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說明。女店主雖然身體癱瘓,不能行走,卻從來沒有自暴自棄,對來往的顧客們總是報以微笑,說明她是一個堅韌樂觀的人;女店主每天穿著得體,頭發梳得漂漂亮亮,編織的小東西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說明她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女店主雖然下肢癱瘓但每天都說自己“真走運”,說明她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女店主編織各種精巧的小飾物,經營的商鋪一塵不染,說明她是一個勤勞,心靈手巧的人。
4.有人認為“香樟樹下”也可作為這篇小說的標題,你更喜歡哪個標題?請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考查對標題作用的理解,需要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表達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喜歡“香樟樹下”,因為首段說“在我家附近的一個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樹”,尾段又說“夕陽中,歷盡滄桑的香樟樹依舊高峻挺拔,依舊香遠益清”,可見“香樟樹”在文中是首尾呼應的,它交代了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此外,尾段“香樟樹依舊高峻挺拔,依舊香遠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頭間,那燦爛的笑容似在眼前”也告訴我們,“香樟樹”還有豐富的人生意蘊,它象征著身體癱瘓卻仍舊熱愛生活的女店主,能夠給人以積極奮進的力量,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示例二:我喜歡“一個走運的人”,因為女店主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她最喜歡說的便是“真走運啊!”,這是一句貫串全文的話,點明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縱觀全文便可得知,這個女店主的境遇其實非常不幸,可是她卻時常說自己走運。可見,這篇小說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并不走運的人感恩生活,樂觀堅強的積極心態,具有豐富的哲理趣味。4971D8CA-252D-4CEC-8769-79494AA8E6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