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從2022年1月1日開始施行,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家長學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傳授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教育能力的重要場所,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中小學校(幼兒園)舉辦的家長學校,還是社區舉辦的家長學校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產生了積極效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空洞、供需錯位、師資匱乏、有名無實等。辦好家長學校,亟須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統籌協調、各方共同發力。
政府統籌規劃,推進家長學校發展。辦好家長學校,既是家長的向往,也是政府的責任。政府要加強科學規劃,比如家長學校辦在哪里、有什么標準、開展什么活動、完成什么任務、怎樣進行管理、怎樣督導評價等,這些都需要政府依照法律法規作出政策性安排,統籌推進家長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政府要加強家長學校督導評估,把家長學校的組織管理與教育教學、家庭親子關系的改善、孩子對家長教育行為的評價、家長的受益程度等情況作為重要指標。政府要重視評估結果的運用,作為學校(幼兒園)和教師評選表彰的重要參考,作為文明社區創建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導向,促進家長學校健康發展。
學校發揮作用,主力辦好家長學校。辦好家長學校,能夠直接為家長提供有效服務,形成家校互動、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是學校(幼兒園)應擔當的一份責任。要普及教育知識方法,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增強家長育兒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會用、好用的效果贏得家長認可和配合。要保證課程基本時間,做好計劃安排,讓家長有備而來、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所收獲。要豐富學習培訓內容,課程包括政策法規、專題報告、經驗交流、問題探討、讀物分享等。要采取多種多樣形式,把學與講、聽與做、看與想、談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同時,用好互聯網,開設網上家長學校,提供即時在線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培訓。
社區因地制宜,量力辦好家長學校。社區舉辦家長學校,有利于提高社區家庭教育水平,引導形成優良家風。社區要量力而行辦好家長學校,既要因地制宜,又要落實規范,做到有安全場地、管理制度、師資隊伍、教育計劃、活動臺賬及實際效果。社區家長學校要增強功能,真正成為宣傳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的有效陣地,成為家長提升教育素質的有效途徑,成為聯系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的橋梁。
家長主動參與,共建共享家長學校。蔡元培先生曾言:“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擔起自己的責任,自覺落實“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主動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培訓。家長通過參與其中,共建共享家長學校,實現對孩子的科學教育,幫助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家長要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陽光心態和良好習慣。要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正確看待孩子,尊重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孩子,學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方法技巧。要做到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家長熱愛勞動、尊老愛幼、愛好學習、勤儉節約、遵規守紀等好做法、好習慣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家長上學氛圍。辦好家長學校,要尊重教育規律,把辦學質量放在首位,讓家長進得來、聽得懂、看得明、學得好,激發家長的主體意識,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要總結成功案例,推介家庭教育經驗,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讓家長學有榜樣、做有示范,增強家長學校教育的直觀性和實用性。要加大宣傳引導,調動社會各界各方積極性,形成廣泛參與的良好導向,營造全社會共建共享家長學校辦學成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