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欣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與夜間睡在燈光昏暗的房間相比,睡在中等強度的光照環境下會損害心血管功能,并在第二天早上導致胰島素抵抗水平升高,從而增加人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結果表明,在睡眠期間如果整晚暴露在一定的房間照明下,就會損害血糖和心血管調節功能,而這些都是心臟病、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因素。因此,對于人們來說,避免或盡量減少睡眠中的光線暴露量是很重要的。
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分別在白天和晚上調節人的生理功能。已經有證據表明,白天暴露在陽光下會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來提高心率,這會讓心臟加速運轉,提高警覺性,以應對一天的挑戰。此次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夜間睡眠暴露在光線下時,也會出現類似的影響。
研究發現,當睡在光線適中的房間里時,心率會加快。即使人睡著了,自主神經系統也會被激活,因此身體無法正常休息。
研究人員建議,夜間睡眠期間,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不要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