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是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與大多數常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不同,強直性脊柱炎更多發于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男性身上。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癥狀,活動后減輕,并可伴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等癥狀。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后發展為持續性,以后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地部分或全部強直,導致駝背的發生。
很多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最初出現腰背疼痛時,多去中醫科或骨科就診,常被誤診為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看了很久看不好才轉到風濕免疫科,平均誤診時間為6~9年。
發病原因:跟基因有很大關系
目前,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還不明確。外傷、過度勞作、感染(特別是腸道感染)等,都有可能誘發強直性脊柱炎。
近年來,醫學界有了新發現,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可能跟基因HLA-B27有很大關系,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90%都帶有這個基因。因此,臨床上也將HLA-B27基因作為強直性脊柱炎最有鑒別意義的檢查指標。
如果小于45歲的年輕男性,不知不覺出現了腰背部酸痛,晨起背部僵硬明顯,活動后改善,持續3個月以上,則應盡快到風濕科就診。如果伴有膝關節、踝關節腫痛及足跟腫痛,或者眼部不明原因腫脹,更要盡早就診。患者可先抽血檢測是否帶有HLA-B27基因,如果有,則很大概率已經患了強直性脊柱炎。
當然,不是說有HLA-B27基因的人就會得強直性脊柱炎。有的人雖攜帶HLA-B27基因,但做好后天的調養,理論上也可以減少發病。
早期治療是關鍵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過程,一般有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有脖子痛、脊背痛或者腳跟痛、膝關節痛、僵硬等癥狀,這時關節沒有變形,還是能夠活動,疼痛也可以忍受。到了中期,除疼痛以外,患者運動也困難,關節活動受限制。到了晚期,關節融合,更嚴重的是股骨頭壞死,關節完全畸形。
因此,早期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關鍵時期,必須盡快應用有效藥物控制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