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今年30歲的秦先生,三四年前突然又長高了,同事及朋友打趣道,不會是“第二春”吧。但漸漸地大家發現他的顏值在走下坡路,下頜突出、鼻子變寬、嘴唇腫大、皮膚粗糙……
煩惱接踵而來。秦先生出現多飲、多食、多尿伴乏力的癥狀,人慢慢變瘦,一年體重竟下降了10千克,但他一直未重視,直到不久前,秦先生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居然是正常值的3倍。
在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時,醫生讓他做了頭顱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腦垂體右部占位病變,血清生長激素結果是正常的15倍。神經外科醫生請浙江省人民醫院派駐桐鄉一院的神經外科副主任朱飚會診。
經驗豐富的朱飚詳細了解病史、分析檢查報告后,明確秦先生所患的是生長激素垂體腺瘤,是一種并不少見的垂體瘤類型。秦先生顏值下降及血糖飆升等一系列問題就是它惹的禍。
接下來,醫生為秦先生施行了微創手術——經鼻內鏡下腦垂體瘤切除術。術后第8天秦先生就出院了。
近日,秦先生來門診復查,鞍區增強磁共振顯示腫瘤無殘留,口渴、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消失,生長激素及其他垂體激素水平都正常,這表示得到了內分泌水平的治愈。令他興奮的是顏值也得到了提升。
個子猛躥,顏值下降,警惕垂體瘤
朱飚介紹,垂體位于大腦底部的中央位置,約重0.6克,豌豆大小,可分泌生長激素等在內的多種激素,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大多離不開它。外界刺激、遺傳等各種因素可導致垂體上長出腫瘤,稱之為垂體瘤。根據激素分泌種類的不同,激素分泌型垂體瘤又可以分為泌乳素型垂體瘤、生長激素型垂體瘤等。
“生長激素型垂體瘤分泌過多的生長激素,可導致四肢、肌肉和內臟過度生長,引起四肢及外貌的改變。任其發展將威脅生命。”朱飚表示,秦先生所患生長激素垂體瘤屬于大腺瘤(1~3厘米為大腺瘤)。在治療上,沒有分泌激素功能的垂體瘤小于1厘米時,只需要定期觀察,無須吃藥或者手術;微腺瘤逐漸增大或大于1厘米時就需要手術切除。如是泌乳素型的垂體微腺瘤,可首選藥物治療,大腺瘤常以手術切除為主。其他類型的有分泌功能型的垂體腺瘤,無論腫瘤大小,首選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