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蓋尾中學 劉黎彬
高中化學校本作業的提出是教學模式中比較具有創新性的體現,其中校本作業的形式比較隨意,沒有固定單一的模式,校本作業內容是依據課程標準,化學作為學考或選考的要求進行設計。因此,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內容的復習,以達到鞏固高中化學知識點的作用。為了有效地實施校本作業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在校本作業的實施中學校要提供多樣化的支持形式,教師對校本作業的設計內容要具有突破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地完成校本作業,有利于學生掌握和應用化學知識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吸收的知識內容足夠深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第一,要依據以高考為背景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基本的教學理論。高中教師在教學化學知識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的學習壓力負擔降低,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并且要讓學生掌握牢固基礎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化學知識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并且在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上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在完成校本作業時會得到相關的啟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的考試模式,在進行作業題目的解答中形成科學的解題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學理論中明確地闡述了要積極地體現以學生為重要位置的教學基礎,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引導的作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校本作業的設計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教材內容的選取,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第二,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在校本作業的實施中主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認可和積極性,教師在校本作業進行評價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不同程度的激勵評價。對于校本作業中難以自行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并且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畏懼困難,進而具有積極解決問題的堅強意志,提升學生學習的正確認知,并且促進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掘學生學習的優勢,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對學習能力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加強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要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全體學生更加適應高考的學習節奏和教學的要求。
校本作業的設計要遵循學生學習能力和發展需要,教師對校本作業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接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其中,為了讓科學化的校本作業更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際的校本作業設計中要將教材的內容和校本作業的內容相融合,找到其中優勢的層面作為校本作業的內容。教師要通過有效創設適宜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實踐學習潛能,讓學生通過校本作業的有效設計過程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有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學生展開系統性、全面性學習活動提供助力,從而增強學生化學學習整體水平,彰顯高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例如,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具有較強的氧化性,請寫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此問題主要考查的就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問題的解答如下:

通過對于問題的解答,可以讓學生進行問題的引申,找出過氧化鈉的實際應用,依據過氧化鈉的強氧化性,能夠與水、與二氧化碳反應。因此,可以將過氧化鈉作為漂白劑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在這一實驗過程中,教師利用校本作業體驗過程,強化高中生對這一實驗要點的掌握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綜合能力,為學生綜合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樣化的校本作業設計,有利于學生思維想象的豐富,同時能帶動學生進行問題的多角度思考。利用多種思維的想象力,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同時,作業的設計應遵從學生實際學習的教材內容進行設計,體現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能靈活地解答問題,促進校本作業的實用性。與此同時,多樣化校本作業內容可以更深層次地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建立創新學習思想、開展多元學習活動,全面提高學生化學學習動力,促使學生通過多樣化校本作業設計活躍化學知識應用思維,有效開展化學知識消化、吸收學習活動,進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學學習整體水平,提升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競爭力。
例如,實驗室中能否用濃硫酸干燥CO2、O2、NH3、H2四種種氣體?分別說出相應的理由?問題的提出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濃硫酸性質的掌握。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對一些氣體進行干燥。因為濃硫酸具有酸性,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同時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不能干燥具有較強還原性的氣體。對于例題的解答為:1.二氧化碳為酸性氣體,不與濃硫酸反應,可以用濃硫酸進行干燥。2.氧氣為中性氣體,可以用濃硫酸進行干燥。3.氨氣是堿性氣體,不能用濃硫酸進行干燥。4.氫氣是中性氣體,不與濃硫酸反應,可以用濃硫酸進行干燥。
教師在作業設計開展的過程中可以演示相應的繪畫型作業實踐類作業甚至于計算機類型的作業,除了傳統的文本作業以外,引入更多的操作性作業,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有效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受到更多的影響和幫助,提高學生更多領域的能力和素養。除此之外,多樣性的作業設計也可以增強作業的趣味性,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
對化學知識的復習,作業的設計要滿足學生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行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在設計校本作業的內容時,要聯系課文教材的實際知識內容,在基礎知識內容為前提下進行作業的設計。同時,對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也要進行鞏固,提升學生的鞏固復習能力。對正在臨近高考的學生來講,教師要將校本作業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化學知識內容全面的作業內容,通過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學生復習知識結構的主要目的,在校本作業內容中形成知識結構的構建。
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量本校學生的共同問題、共同困境,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問題對作業模式、作業內容、作業培養的方向有新的考量和認知,展開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立足于學生整體知識的掌握能力提升,對作業進行有效的規劃和設計。
例如,在運用“校本作業設計”模式復習“元素周期表”中化學元素的性質時,教師要突出校本作業設計的整體性,統籌學習元素周期表的特點,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要點和重點,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與駕馭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核心競爭力,為學生多樣性、高效性發展做好鋪墊。與此同時,教師要將校本作業設計過程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合理創設出線上、線下校本作業內容,進而開展高中化學復習訓練活動,提高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思想意識有效生成,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新高考的實施,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有學考和選考兩種選擇,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身就存在差異。教師在面對這樣的學習情況時,要積極地改變校本作業內容的層次,適應不同學習能力、不同需求的學生。學生在校本作業的完成中學習能力也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將適合的知識內容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提升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掌握,并且發現學生本身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學生學習心態的改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層次的校本作業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
教育分層是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因為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所區別,導致了不同的學生在接受同樣的教育時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能力特點,而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一樣的作業設計很容易會導致作業設計所達成的效益受到影響,出現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吃不飽”,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吃不好”的情況,因材施教不僅需要集中于課堂,更需要在作業設計中有效地凸顯出來,為此教師就需要引入相應的層次類型作業。
例如,教師要結合歷年高考試題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層次性校本作業學習活動,全面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與駕馭成效,進而更為深刻、全面地開展學習與拓展活動,提高學生對知識點學習成效,彰顯校本作業設計層次性教學優勢,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核心競爭力。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有效設計出詳細的校本作業內容,促使不同層級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學習活動,全面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駕馭成效,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整體水平。教師要將學生根據實際學習情況有序分成三個層級,并且針對不同層級創設不同難度的校本作業內容,合理分析校本作業完成情況,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應用與駕馭能力。
對于校本作業的設計,教師重視的不僅是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的能力,教師在校本作業中也要加入一些實踐的化學實驗作業,提升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感受化學知識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解答作業中的問題,充分使化學知識和實際的現象相結合。這有助于化學知識內容的升華,以及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形成,因此,校本作業的內容形式要具有功能性,提升作業復習的效果。教師要遵循校本作業設計的“兩個原則”,保持化學作業設計優勢作用,讓學生結合具體知識點進行實踐學習與拓展活動,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知識點掌握與應用技能,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核心競爭力。第一,遵循科學嚴謹原則。高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科學應用科學性原則,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增強學生探索能力,有效開展高質量、創新性學習活動,進而更為形象、深入地開展學習與拓展活動,增強學生化學學習嚴謹性意識,全面培養學生化學學習核心競爭力。第二,遵循開放創新原則。教師要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過程中,有序開展教學嚴謹性訓練活動,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駕馭與應用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化學學習核心競爭力,為學生綜合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保證學生的化學作業完成方法、途徑保持開放性,促進化學思維全面拓展。
教師要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特點,有效開展創新性教學作業設計活動,積極開展高質量、創新性作業學習,有序增強學生化學知識掌握能力,從而開展高質量、創新性課堂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駕馭與應用成效,有效進行校本作業完成活動,增強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完美融合,全面增強學生課堂學習核心競爭力。因此,教師要遵循合作性校本作業設計原則,組織學生針對化學知識點進行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形成交流、合作意識,有序開展團結合作學習活動,進而增強學生的團隊學習精神。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科特點和學習特性,高效開展創新性教學引導活動,促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思想意識逐步形成,進而開展多元化、創新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培養自主意識、實踐能力,有效開展化學知識探索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教師要根據校本作業設計要求,充分開展創新性作業調整活動,促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思想意識逐步形成,進而加速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成效,激發學生對化學作業的探究興趣和動力,全面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整體水平,推進化學知識點的構建與應用能力,增強高中生的化學學習觀念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校本作業的設計,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通過校本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內容復習,以達到鞏固基礎知識乃至知識內容升華的效果,將校本作業設計得更加高效。在多樣化的作業設計中讓學生熟知化學知識內容,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在校本作業中滿足對于化學知識學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