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策


【摘要】目的:探究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經常規放療、調強放射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58例,入院時間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常規組(n=29)與研究組(n=29),給予常規組患者常規放療,研究組患者予以調強放射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復發率與轉移率對比,研究組明顯較低,差異顯著,P<0.05;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研究組為,研究組較常規組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與常規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對比,調強發射治療可降低疾病復發率與轉移率,且不良反應較低,安全性高。
【關鍵詞】宮頸癌;中晚期;調強放射治療;常規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為宮頸癌,發病率及病死率較高。目前,尚不明確宮頸癌發病機制,可能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吸煙、早婚早孕等有關[1]。其中人乳頭病毒感染是認為引發宮頸癌的主要原因。由于宮頸癌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待發現病情后已經進入中晚期。臨床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以放療手段為主,常規放療容易引發脫發、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給治療效果帶來不良影響。調強放療作為新興的一種放療技術,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本研究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予以調強放射治療、常規資料,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58例,入院時間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常規組(n=29)與研究組(n=29)。常規組年齡42~62歲,平均年齡(54.37±3.42)歲,病程2~9個月,平均(5.36±1.27)個月。研究組年齡43~64歲,平均年齡(54.85±3.67)歲,病程3~10個月,平均(5.42±1.31)個月。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陰道鏡檢查、HPV以及宮頸活檢均卻準;(2)臨床資料完善;(3)患者簽署知情書,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臟器功能嚴重不全;(2)精神異常;(3)預計生存時間低于90d;(4)伴有其他腫瘤疾病。
1.2方法
給予常規組患者常規放療,先用CT掃描機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為恥骨下緣8cm與腰1椎體上緣,放療靶區為閉孔下緣與第5腰椎椎體上緣。盆腔淋巴結呈陽性時,采取延伸野照射方式,直至第12胸椎下緣,每周5次,每次2.0Gy;腫瘤累及陰道1/3者放療靶區外界至真盆骨外1.5cm,下界至陰道口。放射治療與定位治療前,囑咐患者適度飲水,維持膀胱充盈度良好。
給予研究組調強放療治療,應用飛利浦CT掃描及進行掃描。定位前2h將溫水1000mL與20mL泛影葡胺完全混勻,間隔30min口服1次,共口服2次。定位前1.5h囑咐患者充盈膀胱,飲大量水以憋尿。取患者仰臥位為對病變部位進行照射。設置增強掃描厚度5mm,對恥骨下緣8cm與腰1椎體上緣進行掃描。充分考慮患者放療條件對野射劑量、方向及能量進行設計。PTV酌情予以46~50Gy,GTVnd予以54~60Gy,分28次完成。放療過程中給予奈達鉑化療,靜脈注射40mg/m2,每周1次(qw)×4~6次。依據患者是否有保留卵巢意愿,對卵巢受照劑量進行評估。放療過程中國均予以增敏化療,應用奈達鉑,40mg/m2(qw)×4~6次。
1.3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遠處轉移率與局部復發率進行記錄分析。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肝腎損傷、骨髓抑制及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比較分析,主要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χ2用于對比兩組患者遠處轉移率、局部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當P<0.05時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2組患者遠處轉移率與局部復發率對比
2組患者遠處轉移率與局部復發率對比,研究組明顯較常規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較常規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宮頸癌在臨床中發病率較高,多發育50~55歲女性,臨床以接觸性出血、陰道流血等為主要表現,給患者生存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近幾年來,宮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宮頸癌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待診斷時已經進入中晚期。臨床治療以放療為主。
盡管常規治療可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恢復,但化療期間容易出現骨髓抑制等諸多并發癥[3]。調強放療作為新興的一種放療方式,其照射范圍廣,能夠對腫瘤靶區精準照射,以保護病變周圍器官組織[4]。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遠處轉移率、局部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研究組明顯較常規組低。提示調強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療效確切,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較常規放療高。
綜上所述,與常規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對比,調強發射治療可降低疾病復發率與轉移率,且不良反應較低,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杜銀萍,賈雪梅.常規放療與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復發率及轉移率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01):73-80.
[2]馮未萍,王俊華.調強放療治療宮頸癌術后陰道殘端復發及其對生存率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08):943-944.
[3]劉英霞.調強適形放射治療對宮頸癌放療后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的療效[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7):94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