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毅
摘要:高中語文作為主要學科,不僅要完善教學模式,也要善于挖掘語文教學中的文學素養與文化內涵,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蘊含著古人的氣魄、為人處世與良好心態。對于高中生而言,個人成長正趨向于成熟,但容易受到學習壓力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其出現心理問題,因此,語文教師應借助語文題材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中古人的精神氣概,將其作為指引,逐步加強對學生情感、心態以及情緒調節的引導,使得古詩詞的教學作用能夠充分展現出來,為學生成長與發育給予恰當指導。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心理健康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將古詩詞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當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也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熱愛古人遺留下的文化瑰寶,并自覺傳承。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切入點,結合古詩詞蘊含的精神,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最大化地發揮出教育效果,讓學生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高中生活,減輕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實現學生素質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
一、利用古詩詞,加強對學生情感的引導
高中階段的學生既面臨著繁重的課業,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又由于正處于青春期,內心雖然不斷成熟,但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不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在多項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高中生內心世界發生扭曲,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實際變化,除了提升學生語文成績以外,也要從多個角度旁敲側擊的進行情感引導,緩解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讓學生的不良情緒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從而起到排憂解難的效果。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古詩詞,講解古人的精神氣魄,實現對學生思想與心理的疏導,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正確面對高中的學習壓力與人際關系。
比如,在學習《七律·長征》時,本詩詞主要描述了毛澤東主席率領紅軍長征即將結束時的心態,并回顧了長征過程中的各項艱難險阻,以及紅軍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教師可以以此來加強對學生心態的引導,樹立學生不怕學習困難的正確思想。又或者在學習《荊軻刺秦王》時,本詩詞主要表現荊軻舍生忘死、為國犧牲的精神,其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更是展現了荊軻的決心。以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視人生的挑戰,不要被學習的困難所擾,要以荊軻破釜沉舟的心態去學習,去獲取最終的理想目標,而不是渾渾噩噩,被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目標擊退,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去迎接學習帶來的挑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利用古詩詞,有效堅定學生內心心態
高中學生心理趨于成熟,但也較為復雜,易被外界的形形色色所吸引,忘記了學習的目標。不同學生的內心想法存在明顯差異,教師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日常表現狀態,適當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堅定學生心態,正確迎擊生活帶來的挑戰。高中生課業較為繁重,有許多難以理解的知識,對學生心理無疑是一項較強的考驗,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時,學習心態會發生嚴重改變,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同時也要結合古詩詞教學堅定學生學習心態,讓學生了解到在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古人也保持堅定心態去迎接困難。在描述寫作背景時,有許多古人所處環境要比學生所處環境惡劣得多,但是在艱苦環境下,仍然不卑不亢,此種情懷能夠給予學生恰當引導,堅定學生完成夢想的信念。
比如,在學習杜甫的《登高》時,作者借秋景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文章背景主要是杜甫在極端困境的情況下,身體孱弱、病魔纏身,在一次登高后百感交集,蕭瑟的秋景展現了他病老孤愁的悲哀,此種感時傷時的情感,無一不在感慨人生。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切入點,開展對高中生的心理教育,結合杜甫的所述以及所處情境,讓學生珍惜高中生活的光景,不要陡然浪費時光,要抓住機會做自己應做的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而不是為以后老年孤寂悲秋留下伏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當承擔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完成學習目標,獲取良好的成績,為個人成長與發育奠定良好基礎,而不是局限于當下的溫存與瀟灑中。
三、利用古詩詞,實現學生自主調節情緒
現在,高中語文古詩詞中包含著多項教學內容,同時也講述了諸多有關于情感調控的詩詞,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日常的情緒變化給予恰當的心理指導,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情緒是個人附屬品,應當做情緒的主人,有效調節自主情緒,正確面對客觀事物帶來的各項變化。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高中生應當自主調節情緒,為學習做好充足準備,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除了要分析文章所思所想,同時也要結合作者的所處環境正確引導學生情緒變化,讓學習能夠在穩定的心態下加強自我控制,保持良好心態,正確迎接學習的挑戰。
比如在學習《將進酒》時,李白的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則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險阻,充滿自信迎接挑戰,同時也表達了士人對富貴與圣賢的蔑視及其豁達的心緒。這些情緒特點與自信,都十分值得當代高中生去仔細研讀與學習,讓學生即使在面對困難時也能夠有效調節情緒,勇于面對困難,而不是退縮不前。又或者在學習《師說》時曾提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而《論語》也曾提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都表達了作者對師的尊重,以及學習的重要性,作為學生應當要尊師重道。從這一角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出現問題時,能及時與教師交流,虛心學習,不恥下問。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古詩詞中富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能夠起到有效的情緒疏解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讓學生保持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高中繁重的課業與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學生會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下健全人格,實現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劉靜文.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33):71-72.
[2]羅蕓.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21(31):159-159.
[3]白彩霞.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新課程,2021(12):4-4.
[4]張娟.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