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開啟,數據分析在人們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數據分析能力是數學關鍵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培養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既是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現實需求,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更是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目標的價值體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據分析;統計與概率;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觀念被列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小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關鍵時期,數學教育需要重視對其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版塊是數據分析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合理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一)教師明確以數據分析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
數學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看待世界和解決問題,最終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而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屬于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一環。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數據分析知識和理論水平,正確理解數據分析知識本身,掌握數據分析的基礎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分析能力的核心要素,從而明確“統計與概率”版塊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核心教學目標,根據年級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培養,不斷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在“統計與概率”版塊教學中,以數據分析能力的組成要素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學段對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的側重點也應有所差異。小學低段應該將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的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基本的數據認識能力上;中段的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之后,可以注重對其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養;而到了小學高段,學生的思維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有所提高,則可以加強對其數據描述和推斷能力的培養。比如,以“新冠肺炎”為教學素材,二年級的小朋友可以利用本學期已學的數據分析知識,密切關注每天疫情的變化,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做簡單的分析。制作“疫情中的數學”“疫情數字報”“新冠肺炎疫情數據統計分析”“與病毒有關的數字”等數學小報。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布置搜集中國個省市的疫情數據,親手繪制中國疫情分布圖的數據任務。五年級的同學則可以結合這學期學習的“折線統計圖”知識,用數學方式繪制一組與疫情相關的折線統計圖。六年級的同學在整理和復習“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時,可以收集“新冠肺炎”相關數據,制作統計圖表,并結合疫情談感想,提出合理建議。
(二)教師設計符合學生數學現實的數據分析活動
對于小學階段“統計與概率”版塊內容的學習,還應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據分析本身的價值,幫助學生們感受數據在生活中的價值,能有效培養學生參與數據分析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在上課導入部分設計組織分享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分享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用到數據統計分析的例子,并說說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告訴人們的信息。如新聞上出現的疫情感染人數增長圖,發現疫情的演變情況;報紙上中小學生近視情況統計圖,發現目前中小學生近視率非常高,并且近視人數仍在持續增加;工具書中關于青春期男女生身高的變化趨勢統計圖,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男生在進入初中后普遍比女生長得快等。
(三)教師創設學生親歷數據分析過程的活動機會
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都十
分強調讓學生“經歷數據分析的活動過程”,每個學段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具體要求,將經歷數據分析活動過程作為統計學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培養中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做中學,親身投入到數據分析活動的全過程之中,讓學生在經歷中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最后培養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學習統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親自參與數據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描述、推斷”的活動全過程。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參與其中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有意識地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片段說明:
《象形統計圖》教學片段
師:按照之前同學們定下的規矩,新學期到了,數學課代表需要換屆,新的的數學課代表你們想選誰呢?有同學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推薦嗎?
生:可以用投票的方式選。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今天就全程由同學們自己組織投票,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收集并處理數據,最后選出這位數學課代表,好嗎?
教師利用數學課代表的換屆問題,順水推舟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收集處理數據,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選出這位同學們數學課代表。在學生的親身經歷中最終學到了投票這一非常實用的統計方法。學生擁有了這次實踐機會,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和整理數據,最終確定最佳人選。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數據收集與整理能力。
(四)教師借助教學媒體豐富數據分析活動的形式
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加有效地傳遞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讓數據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加之有時在生活中遇到的數據龐大且沒有規律,這就需要借助借助計算機媒體幫助處理和分析數據。
“統計與概率”版塊的教學內容因為其內容的特殊性經常會涉及大量數據,如果在課堂上教學時處理數據,會消耗大部分時間,這個時候可以利用計算機繪圖軟件描述數據的動態性,展示數據分析活動基本原理,助力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比如《可能性》這一課時教學,教學目標是探究摸某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記錄組內成員摸球顏色的數據,然后進行匯總。這時可以利用計算機繪圖軟件動態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數據,學生每匯報一個數據,輸入進去統計圖就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的動態課堂不僅脫離了單一的講授模式,而且會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統計與概率”版塊內容的價值,感知單個數據對整體數據的變化以及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等得出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利用數據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學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經歷漫長的認識和發展過程。教師在“統計與概率”版塊教學中應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知識積累,遵循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原則,以期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楊佳. 小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張丹.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發展過程的研究[C].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