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琴 包巴圖
【摘要】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屬于中醫“口僻”、“口眼斜”的范疇,該病以面部突然麻木、患側肌肉松弛、眼睛和嘴巴向健側偏斜為主。中醫認為,本病多因人體內陽氣不足,壓迫大動脈,外防虛弱,寒證或風寒風熱邪邪侵蝕面經,致使氣血不暢所致。面筋經絡失養,全身肌肉失養,現代科學目前并不清楚這種疾病的確切原因。中醫針灸療效確切,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近五年中醫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的一些參考文獻如下。
【關鍵詞】針刺;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
【中圖分類號】R4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1、單純針刺
鄭瑩瑩等采用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2例,采用陽白穴“反合谷穴針刺”和地倉穴“平針合谷穴方向”的獨特手法,總有效率為100%;黃勇將單純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7例與中藥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6例進行比較,發現針灸的實際療效優于中藥。王繼良用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引起的上眼瞼功能不全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王翠等采用經絡療法專門指導針刺取穴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42例,取得明顯療效。
2、針刺結合藥物
2.1針刺結合西藥
針灸融合藥物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的臨床應用也很普遍[1]。鄭文偉等比較了針刺融合藥物、營養神經藥物、抗病毒藥物、活血化瘀藥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發現針刺藥物融合治療的治療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藥物治療。許心夏等應用針灸結合藥物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60例,也取得了顯著療效。
2.2針刺結合中藥
陳一國采用針灸和中藥方劑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臨床效果良好;劉清等人分期應用腹針和中草藥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徐宜春應用加味千正散口服外用結合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160例,總有效率為96.67%;于秉紅采用針刺配合加味千正散口服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42例,總有效率100%,有效率90.48%,療效顯著。鐘曲等人應用養血通陽膏配合融合針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0例,有效率96.67%,療效顯著;石俊結合中藥材和單純針刺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比較,針藥融合組的治療率為88.57%,明顯高于單純針刺組的46.67%,表明針藥融合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療效較好。
3、針刺結合其他療法
3.1針刺結合艾灸
羅錦草等比較了針刺結合艾灸與單純針刺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的療效,發現兩組均有顯著的實際療效。其中,針灸組實際效果較好[2];彭丹等人應用針刺聯合火雷神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并發癥患者,實際效果良好;劉明等應用針灸宜風穴和單純針刺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兩種治療方法都是合理的,針灸更有效。
3.2針刺結合電針
鄒艷等將60例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患者分為2組,發現電針聯合TDP直接治療組療效優于普通針聯合電針治療N83組;吳宗祥等應用針灸結合電針療法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3]。
3.3針刺結合熏蒸
李永峰等應用中藥針灸配合中藥熏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50例,有效率92%;張曉霞等采用中藥輸液、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65例,治愈率72.3%,有效率72.3%,總有效率100%;蔡秀梅等采用針刺配合藥物熏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并與單純針刺比較。結果表明,兩種治療方法均合理,但針刺聯合熏蒸治療效果更佳。
3.4針刺結合火罐
王麗君運用針刺結合拔罐走罐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總有效率90.9%,療效顯著;叢科等運用針罐并用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93例,有效率90.32%,療效顯著。
3.5針刺結合推拿
朱亞杰采用針灸推拿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29例,與口服中草藥治療相比,結果顯示針灸推拿組有效率87.51%,效果更好;吳繼良用針灸推拿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與單純針刺治療相比,針灸推拿療法有效率達93.33%,高于針刺組,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針刺組,推拿按摩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療效顯著。
3.6針刺結合穴位注射
張曉雪針灸整合維生素: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40例,有效率97.5%,這說明針灸和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確實有效:劉慎義等應用中藥針刺聯合氰化鈉、秋葵堿穴位注射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80例,并與單純針刺組比較,針刺穴位注射組有效率98.75%,優于單純針刺組。蔡立松采用針刺配合穴位注射甲鈷胺注射液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9例,有效率94.87%,明顯優于單純針刺組。
3.7針刺結合TDP照射
馮同忠應用針刺結合TDP直接療法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108例,總有效率99%,療效明顯:嘉韻電針結合TDP直接療法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49例,并且與藥物治療相比,針刺配合TDP組有效率91.8%,明顯高于藥物組,說明針刺配合TDP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療效顯著。靈活運用43種以上的治療方法在臨床醫學中,常采用多種治療方法協同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取得良好的效果[4]。馮英采用針刺配合中藥湯劑口服配合面部按摩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343例,總有效率100%:陳振輝采用針灸、銀風、推拿推拿治療斷風36例,總有效率97.2%。
4、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準確無誤,臨床應用廣泛,非常值得推廣。從治療方法上看,中醫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僅有單純的針灸,還有綜合灸法、電針、蒸法、拔罐、穴位注射、推拿、TDP直接注射等。治療方法,以及三種或三種以上治療緊密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大多發展起來。以針灸為前提,在針灸治療方法上,取穴和針灸技術也有所不同。但據文獻報道,中醫針灸治療面肌痙攣及面神經麻痹還存在一些不足:1)相關資料報道多集中于臨床醫學觀察,很少有科學研究探討其基本原理針灸療效評價:2)不同的中醫對臨床辯證診斷、針灸時機、中醫針灸方法、治療過程有不同的看法,學術研究和規范治療技術規范尚無共識;3)大部分臨床研究樣本量較小,缺乏多核心、大模型的隨機對照試驗報告,治療療效評價體系不盡相同。因此,在今后的討論中,應注意實驗方法的規范化,根據基礎研究總結中醫針灸療效的規律,尋找最佳處方。
參考文獻:
[1]劉娟,朱中書.針刺配合閃罐治療面肌痙攣后面癱2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9,35(7):2.
[2]朝魯,薩初日拉圖,烏蘭.針刺治療面神經麻痹及面肌痙攣的比較研究[J].中國蒙醫藥(蒙),2021(1):4.
[3]許駿,李乃博,孫忠人,等.針刺預處理對面肌痙攣顯微血管減壓術后遲發性面神經麻痹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9(4):4.
[4]程鵬,張繼玉,王弟紅,等.針刺蝶腭神經節結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后遺癥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