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蕾 李佳云 米佳晶 關雪 王靜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最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老年CHF患者大多存在負面情緒,對預后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給予合理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探討了目標管理護理與干預模型對老年CHF病人的使用及有效性,如改善病人心功能、生命品質等,為其臨床應用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字】目標管理護理干預模式,老年心理衰竭,效果應用
【中圖分類號】R5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方法及指標
從二零二二年一月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區間,在我院心內科進行治療的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選取了二百例研究,并按照統計學中的分類法則,通過隨機數字簡表將其分成不同群體,即對照組和觀測組,每組各一百例。所有病人均經心電圖、心超等檢驗診斷為CHF,平均年齡≥60周歲,心功能等級均在ⅲ~ⅳ一級,均具備較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對比二組的年齡段、性別、發病等,相差并無統計學含義(P>0.05),較有可靠性。
對照組則進行傳統護士管理,護士需對病人實施常規檢查、藥物指導和基本護理。
觀察組聯合目標管理護理模式:
(1)確定目標。護士們必須與病人進行交流,以明確疾病、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在循證法醫學理論指導下,提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法,并與病人說明情況,得到病人的理解與支持;
(2)心理干預。開展一對一的病床側心理干預,介紹病情認識、診斷方法、治療注意事項、主治醫師的豐富護理經歷等,并舉出護理療效好的病例,提高患兒對病情的了解和護理信心;平時多和病患互動交往,在每一醫療護理動作前要講解手術的目的和方式,逐漸消除病患的心里戒備,了解和相信醫護人員的職責;對心理壓力大、不易疏導者,積極用觀賞音樂、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一周進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病患能夠逐漸維持平和、開朗的心態;
(3)加強用藥指導。詳細說明各種藥品的治病效果、服藥方式、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對記性不好的病人,可把服藥方式貼于床邊或書寫于藥瓶上,告訴病人按時定量用藥的意義,并定期指導病人用藥,讓其增強藥物依從性;如果病人用藥后出現癥狀,及時告訴醫師解決;
(4)患者護理。記錄每天的尿量和液體進出量,并輔助患者采取適宜體位,通常以零點五座躺椅、正襟危坐臥位、高枕躺椅等方式,定時輔助患者翻轉、按摩受壓肢體、開展下肢主被動活躍等,待發病后,可輔助患者下床活動,并逐步加大體育鍛煉力度;
(6)運動恢復方法訓練:由最小程度增加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加大體育鍛煉力度。①深呼吸訓練:合目閉唇,用鼻子深吸氣至限度,屏息約2~3s,從口中慢慢吐出,將吐氣時間限制在7~10s,并盡量地充分吐出氣。②靜坐:采取側臥位,將雙腿放在床沿,協助病人保持坐立,以15~20min為宜/次,1次/d,在進行討論過程中密切監視病人狀況,如果發生嚴重唿吸困難,應立即搖高床上,或改用零點五坐臥。③站立、步行訓練:虛而往無明顯眩暈表現后,指導家人協助病人床沿坐起,如發生明顯眩暈表現及時平臥休息,如無不適感表現則沿床邊緩慢行走。④慢四韻律操:包含原地踏步、握拳伸掌、伸臂轉腕、展臂擴胸、屈膝伸懶腰等基本動作,并按照病人身體情況調整活動力度,以產生輕微疲勞為宜。兩組動作均連續干預約4周;
(7)協同護理:醫生囑咐病人多休息,以緩解其心臟負荷,同時注意適當的身體活動,以避免下肢靜脈血栓的產生,并科學合理的進行調整作息時間。另外,還對病人的膳食方案加以了限制,建議病人以低脂、低鹽、高營養素的膳食為重,少食多餐,并控制水鈉鹽的攝食量。對出現唿吸困難的老年病人,可采用零點五臥位或正襟危坐位姿勢,以降低回心血容量,減輕唿吸困難,在必要時予以吸氧措施。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需定時給予體位更換,并采取適當的腹部熱敷,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進行腹部按摩,以促進患者按時排便,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緩瀉劑進行輔助。
觀察指標
(1)觀察二組病人心理健康狀態變化:對比二組病人干預前后的緊張、壓抑輕度,采取緊張自評價表(SAS)、壓抑自評價表(SDS),得分越高,說明病人的負性心理情感越強烈。其中,SAS自考核評價表格內共設二十個條目,得分越高代表緊張程度越強烈,無焦慮癥為五十分以內,輕度焦慮癥為50~59分,中度焦慮癥為60~69分,重度焦躁癥則為七十分或之間;SDS的自評量表內共設二十個條目,得分越高代表憂郁程度越嚴重,無憂郁為五十三分以內,輕微憂郁為53~62分,中度憂郁為63~72分,重度憂郁則為七十三分或之上;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2.0計算應用軟件,對中國歷史統計資料實行了數據分析。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利用均數±標準差(x±s)表明,通過了t試驗;計數資料選用比例(%)代表,并通過χ2檢查。P<0.05說明不同的統計意義。
技術路線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的典型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影響老人身體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本癥病程長、發病重、多次發病、并呈進行性增多,故臨床應用診斷較難,但病死率可達百分之三十五~百分之四十五[1]。臨床研究表明,CHF效果的發生不但與規范化護理相關,而且與病人自身給藥能力、藥物依從性、病人認知等相關[2]。而病人這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護士干預的幫助。所以,給病人建立科學的護士干預方法,實施有效的護士管理,對于控制病情惡化、改善生活質量必不可少。
由醫務人員與患者聯合提出的康復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積極地實施了各種護理舉措,并利用考評、獎懲等方式,進一步優化和豐富護理內容,可以使護士的責任范圍更加明晰,護士服務質量管理更加規范化、合理化,進而提高了整個社會護士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當代護士,雷.J.,心理護理模式的構建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影響.2016(9):p.110-112.
2.尹朝霞,et al.,綜合管理對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2016.19(35):p.4392-439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科研課題申請書(合同書)(202114140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