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 王春霞 耿曉華
【摘要】目的:探討在產婦中應用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產婦共計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觀察組給予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兩組產婦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母乳喂養成功率以及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結果:慢性肺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感染、喂養不耐受等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母乳喂養成功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產婦中應用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臨床效果突出,可提升產婦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和母乳喂養成功率,降低產婦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對于新生兒而言,母乳屬于最佳的營養物質,其中富含免疫物質,可促進新生兒大腦發育,且易被吸收,降低了新生兒腹瀉發生的可能性,強化新生兒抗病能力。由此可見,母乳喂養屬于婦產科產后護理的重點內容,與新生兒健康成長有著密切聯系,利于產婦產后恢復。有研究提示,在產婦中實施系統化健康宣教利于提升產婦家屬對母乳喂養的正確認識。基于此,本研究從我院選取產婦共計60例作為研究對象,則分析探究了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的作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產婦共計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4歲,平均年齡為(27.53±2.52)歲;觀察組產婦年齡為21~35歲,平均年齡為(27.55±2.82)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相比無較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詳細介紹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簡單介紹分娩有關知識。
觀察組給予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撫觸。①頭部。將左手放置在后腦勺位置,保護新生兒安全,輔助新生兒選擇仰臥位,張開右手,撫觸新生兒前額發際部位,緩慢移動手指并不斷向顱骨部位進行撫觸,并對百會穴予以按摩。②面部。用雙手四肢將新生兒臉頰扶住,并用雙手拇指從眉心不斷向上進行按揉,從顳部不斷向耳后、耳前交替進行按揉。在枕后方扶住新生兒頭部,左手從面頰不斷向枕后交替按揉。③胸部。充分暴露胸部,從胸部下方從上到下交錯方式進行撫觸。④腹部。對腹部予以撫觸時,應對臍部做好保護工作,采用中指和食指從左到右撫觸腹部。⑤肢體。用左手輕輕握住新生兒手腕,從腋下不斷向手指方向移動,左右手腕交替展開,對肘關節予以多次撫觸。在對下肢予以撫觸的過程中一手將新生兒腳步握住,一手從腳腕不斷向上輕推,對膝關節進行多次撫觸。⑥臀部和背部。從肩部開始,從脊椎部位不斷移向臀部。對新生兒進行撫觸期間,要求護理人員掌握好力度,從而避免損害新生兒健康,并通過播放輕音樂和通過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方式安撫新生兒情緒,積極配合。(2)母乳喂養。產后第一天,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通過視頻等多種方式告知母乳喂養的好處和方法,提升產婦喂養信心,每間隔1到2小時母乳喂養1次,1次10~15分鐘。產后第二天,針對沒有做好母乳喂養的情況,積極給予糾正,針對奶脹產婦,指導正確擠奶知識,實施熱敷按摩和乳腺導管疏導,做到有效吸吮。產后第三天,結合喂奶情況,在喂奶過程中能聽到嬰兒的吞咽聲,母親有泌乳的感覺,喂奶前乳房飽滿,喂奶后較柔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母乳喂養成功率以及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
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采用自制牡蠣喂養認知度量表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完全掌握指評分大于90分,掌握指評分介于60~90分之間,未掌握指評分小于等于60分。掌握率=完全掌握和掌握率之和[1]。
并發癥包括慢性肺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感染、喂養不耐受。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慢性肺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感染、喂養不耐受等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母乳喂養成功情況比較
母乳喂養成功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母乳喂養成功率為66.67%,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3.33%(x2=6.67,P=0.009<0.05)。
2.3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母乳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比如生長因子、高濃度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以及抗炎物質等,這類營養物質可有效預防感染,對消化道黏膜予以保護,可提升免疫力,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2]。新生兒撫觸通過觸摸新生兒皮膚和機體,可刺激心理和生理,利于消化系統、肌肉以及骨骼系統的成長,并加速神經系統發育,促進新生兒身心健康發育[3]。與此同時,觸覺屬于人類感覺器官內十分重要的一種,通過有技巧且有次序地撫摸,可通過良性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上傳至綜述神經系統,可產生積極生理效應[4]。
此次研究結果提示,慢性肺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感染、喂養不耐受等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母乳喂養成功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通過提升自身綜合業務水平,成立專業化的教育團隊,并結合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且專業化的幫助,促使家屬掌握了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與益處,可提升母乳喂養率[5]。
綜上所述,在產婦中應用母乳喂養、新生兒撫觸系統性健康教育護理臨床效果突出,可提升產婦家屬母乳喂養知識掌握率和母乳喂養成功率,降低產婦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姍,許瓊.撫觸護理聯合行為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20):2972-2975.
[2]漆敏,文佳,張春梅.針對性健康教育護理對初產婦順產后母乳喂養效果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1):3059-3060.
[3]李如英,劉飛艷,李亞靜,等.個性化健康宣教對初產婦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9):154-156.
[4]魏小寧,付建玲,任瑞.個性化健康宣教對初產婦新生兒護理能力及新生兒喂養方式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藥,2020,44(08):1320-1321.
[5]曾小萍,陳舜妹,洪月嬌,等.對無陪護新生兒家屬實施微信健康宣教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06):129-132.
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母嬰康養中心,漢族,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阿城鎮季井村,本科。職稱: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