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炎
摘要:獨立自主的學習狀態,是新時代開展教育的應用方向以及教育目標。傳統意義上來講,老師主導教學將會影響學校的整體發揮,但想要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解放,老師就必須把課堂任務交給學生,并采用分組協作的教學模式來主動地探索與學習,最終完成一系列的知識學習。下面會具體敘述小學科學課堂自主研究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研究策略,希望下面的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發展探究
引言: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教學在不斷發展改革,老師們要明確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并按照國家相關的政策要求進一步的完善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并全面的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老師們要對教學實驗全面的了解,要進一步關注相關的教學模式,能夠比較詳細的把握相關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教學情況,提出具體的教學模式,并制定了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具體規定了要進一步強化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要進一步的強化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能夠具備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并形成了良好的思維方法。
一.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究模式出現的問題
1.教師對自主探索的認知不足
現階段科學教學中,有很多教師自身能力水平不足,不能夠充分意識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無法加強重視自身本職工作,對于課堂教學責任疏忽。同時由于老師對課堂實際情況沒有做出合理計劃,學生動手實驗時間又極少,導致學生慢慢的缺乏了學習興趣,也使得學生完全沒有自己實驗的過程,無法從中感受實驗的意義。長此以往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從而不利學生的成長學習。
2.教師教學手段單一
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意義和影響十分突出。自主探究過程本身復雜有序,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對策為課堂服務提供支持。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素質才能夠應對教學需要,有了牢固的知識基礎以及專業教學能力才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持。當然因為很多教師的專業性存在缺陷,所以只能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們忽視了對現代教育科技和手段的合理運用,學生無法表現出學習熱情與主動性。
3.教學活動過程不重視
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夠將知識變成自己的理解,有些教師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教師所安排的課堂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引導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和需求??茖W課堂教學由活動組成,部分教師忽視活動,將探究實驗變成演示實驗。此外部分教師雖然設計了探究活動,但流于形式,缺少記錄交流和研討。
二.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
1.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們在現實的教學,要增強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愛好,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學生自主進行練習相比被動而言,學生學習效果會更高,但相應的教學效果也存在差別。老師在教學中要多用問句,并帶動學員進行思考,使得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充分融入到課堂中,有助于課堂效率提升。尤其是在進入實驗室參與實驗時,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規范相關操作,促進小學生探索興趣。老師要從實際的教學生活中,加大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探究自然科學奧秘,使學生充滿探索信心,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探索實踐,學生能夠戰勝存在的困難,進行自主的解決問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在課堂環節,老師要將課堂教學布置得有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課前充分做好準備,運用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在學生自己的探索過程中,老師也要適時對學生加以指導,使得學生能夠正確的解決問題,要為學習者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以便進一步地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2.準備充分材料保障后續教學效果
為了讓小學科學教學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教育效果、教育作用,明確科學在教育界的地位、價值和影響,小學科學必須重視實驗,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學習,在實踐中將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能力??蒲薪逃仨毘浞职l揮興趣的導向價值,調動學生科學探索激情,使學生建立合理的科學思考模型,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為了保障科學教育有效性,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課前準備是學生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課前準備環節及時了解相關學習的知識,并且課前準備環節,學生能夠提前準備好各種材料,確定學習目標。學員們認真完成了老師布置的授課各項任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作用。學生顯示出強烈學習熱情,可以積極投入知識點的掌握過程。學生完成了課前的準備任務,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學生能夠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比如《聲音的高低》這一課的基本教學概念就是聲音的高低,可以直接用音高來描述。物體震動得迅速增加,則發出的聲音就愈高;而物體震動得愈緩慢,則發出的聲音就愈低。教學準備環節,教師準備實驗用鋁片琴、口琴、鋼尺、豎笛等。隨后組織學生親歷實驗,只有在學生有了足夠多的實驗材料進行觀察探究以后,學生才能夠發現聲音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3.豐富教學手段
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掌握與具備很多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培養學生觀察興趣。觀察過程能夠讓學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認識社會,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不論是藝術創作還是活動與學習,都需要學生親自觀察,掌握所要觀察的對象和內容。認真觀察事物,學生就可以深入了解事物,并將知識變成自己的理解。教學中,問題引導是很不錯的方法,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夠掌握知識的聯系與規律。學生在問題的刺激下參與到實踐,在特定的情景配合下,學生邊思考、邊觀察,掌握了知識.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思考,有了觀察學生才能夠認真仔細的學習知識,發現他人所沒有發現的問題。
4教師采取多元的活動進行教學
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學科學的自主探索效能。教師們可以合理使用正面的、激勵性的評價方法,另外每個學員也可合理使用學校線上空間,開展例如隔空大PK、班級組織分數有獎競猜等活動,學生可以上載探索的成果條狗錄像和照片,由教師給出反饋意見,教師可以用短錄像評比,講演競賽,繪本演示,作文故事演示,科技小發明、小制造的演示等來反映學生的探索成果。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主觀積極性,才能使每個學員們真實地愛上探索、愛上科學。
結束語:總之,在小學科學教育中,老師要一直以指導學生的積極學習為主線,把每個學生作為科研探索的主體,并利用不同策略,讓學生愛學,樂做,學得快,學得好。使科學技術課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的教學目的,落到學生實處。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研究 陳橙 花炮科技與市場 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