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琪 吳敏 吳銀耀



摘要:據報道,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且因為受到了新冠疫情沖擊,眾多企業降低了招聘用工的數量,20屆與21屆畢業生依舊存在相當一部分的人未實現就業。因而,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之下,本文通過應用聚類分析對大學生素質能力進行分級,幫助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關鍵詞:素質能力分級;聚類分析;充分就業;就業困難
1? 研究背景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今年兩會上的焦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高校畢業生“要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今年將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重大意義。從圖1中可以看出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加,且漲幅逐年偏高。
1.1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狀
在畢業人數激增,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的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1)高校畢業生數量爆發式增加,就業率逐年下降。(2)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群體基數巨大。(3)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差異明顯。受到疫情影響,文旅消費產業等受到極大沖擊,導致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相關畢業生就業率不高。并且由于眾多企業規避疫情經營所帶來風險不敢擴大經營規模導致銀行貸款等金融機構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呈現下降趨勢。
1.2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緣由
從當下就業現狀來進行分析,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四個方面:學校、企業、社會和學生等方面。(1)學校層面:學校由于其自身定位不同,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是一所商科類專業較強的院校,因而其商科類專業畢業生在嘉興地區的就業競爭力較強,也能夠實現較高的就業率,但相對應的一些設計類專業則因為學校學科實力并不是特別拔尖因而在就業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2)企業層面: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企業對應屆畢業生并不是特別的友好,在校招過程中對實習經歷等某些招聘條件有著不合理的設定,企業出于對自身的企業規模和人才要求等,對高校畢業生的專業選擇趨向于招聘專業性強,具有相應專業基礎的畢業生,但是多數高校注重基礎理論的教授,對于具體的實踐并沒有投入太多,導致一定部分的畢業生不具備實踐經驗與能力。(3)學生層面:部分畢業生存在對自身認知不清楚,對就業目標和職業發展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部分學生就業觀念存在一定的極端,盲目追求大城市,不愿投身于農村地區的行業發展。種種原因之下,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困難;
在相關研究背景的基礎上,筆者希望通過聚類算法來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眾多因子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大學生明白自身所具有的優勢與特長,在就業競爭中揚長避短更好的進行職業選擇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2? 大學生素質能力分級
2.1 素質教育相關理論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江澤民在會上指出,“各級各類教育 都要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高校的素質教育理論是相對于過分專業化的專業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進而逐步形成了素質教育理論。隨著社會對于具有綜合能力、具備專業素養的畢業生的相關需求不斷擴大,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學科設置的更加完善與合理,因而更加貼合企業需求人才培養要求的工程認證教育正越來越被重視。目前已有涉及到對學生理論學習板塊的跟蹤評估的內容包括“授課教師制定的授課內容、學生在課程的階段測試與考核制度、學生各個階段的測試成績分析”。
2.2? 素質能力分級
課程與能力之間有著隱含的關聯性,大學生成績是學生能力表層量化的間接體現。各高校常常使用成績來標識學生掌握課程的深度和廣度、評判學生綜合能力,并以此作為評獎評優的依據。
以筆者所就讀嘉興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舉例,該專業畢業生如果想要順利獲得學位證書需要滿足三個要求:素質要求、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其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2)信息管理能力(3)信息系統開發能力(4)信息系統開發能力(5)綜合應用與創新創業能力。而這幾項能力的獲得則是建立在課程群中各課程相互之間作用關系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課程矩陣之中各不同課程的掌握程度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以更加精準的實現素質能力分級,從而對大學生的就業去向例如考公務員、讀研深造、就業方向等給予一個相對精準推薦。如圖2是信管專業的培養方案,通過對培養能力類似的課程組成課程群,在不同的課程群中根據不同的成績比重進而判斷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等級。例如某學生A在《管理學》、《經濟學基礎》、《統計學》、《運籌學》幾門學科中取得成績較高,那我們可以初步判定該生具有較好的邏輯與思維能力,畢業之后可以選擇備考公務員等。某學生B在《信息系統開發與設計》、《移動電子商務開發基礎》、《電子商務系統設計》、《c#編程基礎》幾門學科中成績較高,可以初步判定該生畢業后可以往軟件公司方向發展。實行素質能力分級能夠幫助畢業生更加精準的具有綜合能力,具備專業素養,在離開學校之前具備進入工作崗位的相關能力要求,實現畢業生自身價值的最大化,通過探討素質能力分級對實現充分就業的推動作用以此用來幫助畢業生在充分就業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就業。
圖2? 素質能力表
3? 構建素質能力分級評價體系
經過對筆者所在的院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剖析,按照我國對于高質量、更好發展的人才培養發展戰略的要求,結合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相關特點,以社會各級各類工作崗位職責特點和能力要求,通過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分級,并結合各個具體學科的培養方案要求,設計幫助高校學生實現充分高質量就業的素質能力模型。
素質能力分級總體的實現路徑是在對成績所包括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的基礎上確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的各個能力指標,繼而通過因子分析的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分并分出等級。具體實現路徑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素質能力初步分級,通過對嘉興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016級-2017級的學生3個有效學年的成績經過數據清洗及處理后,剔除無效信息得到有效成績的學生人數為48人。用系統聚類分析進行分類,之后根據嘉興學院信管專業培養方案對k-means的算法中k值進行確定為k=4,從而確定各項能力指標。
(2)因子分析,在系統聚類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因子分析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分級并評分。
(3)給予結果,在進行素質能力分級之后進而得出該學生的多能力分級與能力定位,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就業優勢。實現流程圖如圖3。
4? 素質能力分級對高校畢業生的幫助
通過素質能力分級的結果,高校畢業生能夠明確自身在未來求職應聘環節中所具備的優勢,并且能夠在大一入學期間就能夠明白自身所學專業未來將會從事的相關行業,因而在大學就讀期間,學生們就會對應的針對自身未來所從事行業所要求的能力進行相對應的提升與增強,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對某一職業的熱情,從而經過四年的不斷準備與努力,在大四畢業后,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將會是他們自身所熱愛的具有成就感的職業,也就是實現了更加充分更加高質量的就業。
5?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相關建議
對于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1)在當下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畢業生應當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能力,而不是選擇“躺平”,碌碌無為的最終結果將會是在就業競爭的浪潮中被社會淘汰。(2)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工作,高校不應當僅僅關注學校的名義就業率,一味追求畢業生簽訂第三方就業協議的比率,而是更多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職業,真正的去擁抱并且熱愛自身所學的專業。(3)加強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開設與校企合作相關的課程加強學生在實踐應用方面的素質能力。
6? 結語
本篇文章通過對大學生就業現狀以及素質能力分級的分析,對相關指標的選擇進行了確定,并探討了信管專業的能力劃分,進一步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了更加契合自身素質能力的目標,并對高校畢業生提升競爭力給出了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江澤民文選(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35.
[2]周露.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問題與改進[D].湖南大學,2013.
[3] 王曉峰,馮琬晶.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模式探索[J] .中國教育現代化,2020,7(2):66 -66
[4]郭麗琴,陳麗,鄧琨,蔣濤,楊俊,李攀攀,章志民.基于聚類的大學生能力分級與能力的個性分析[J].嘉興學院學報,201931(4): 141-144
課題名稱:基于大學生素質能力分級的職業規劃平臺
課題編號:CD85172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