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一茜 張皓 金慧晶
【摘要】本文主要從食療基本的起源以及國內外發展現狀,對目前養生食療產業從國家政策、健康產業以及群眾意識方面進行分析,對養生食療產業發展現狀做出探究。
【關鍵詞】食療;養生;行業發展;健康
【中圖分類號】R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養生意識也逐漸在生活中不斷突顯出來。其中健康的飲食在日常人們生活中格外收到重視,食療、養生等等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可見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從而可以看出養生食療產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不謀而合,可見該產業的發展潛力是強勁的、是無限的。本文主要從食療的起源、發展以及目前養生食療產業行業的國家政策、健康產業以及群眾意識方面分析,積極對養生食療產業現狀作出探究。
1 概述
1.1 什么是食療
食療,又稱“食治”,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運用飲食來獲得健康的一種方法,它以我國古代傳統的中醫理論知識體系知識為指導,運用不同食物的特性來達到對人身體機體的調整,從而達到獲得營養、健康或治療疾病的目的。
食物之所以能夠治療疾病,是因為它不光光具有營養價值,同時還兼備藥用價值。食療養生具有三種補益身體、治療疾病的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以食補養”,也就是我們平常生活中運用食物的營養價值來調節人體所需,以促進健康;第二種是“以食作藥”,將一種或多種食物進行搭配,發揮食物的藥用價值來促進人體健康;第三種是“以藥入食”,顧名思義將藥物加入食物之中,將藥物與食物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增加治療疾病的能力,以達到提高食物的藥用作用和補養身心的目的[1]。
1.2 食療的起源與發展
食療的歷史發展十分悠久,自古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意思是醫藥的來源原本適合食物的來源是一致的,在先人不斷用于嘗試不同食物的過程中,不斷發現事物的藥物作用,積累了經驗,這些經驗由不自覺到自覺地相互傳遞[2]。
周朝是食療的萌芽時期,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對食物進行精細的制作,并開始了食物與疾病的研究工作。秦漢到五代是食療的快速發展時期,《食醫心鑒》中記載了用鯉魚、冬瓜子、赤小豆煮粥可以治療水腫,可見食療對于人們的健康做出很大貢獻。到了宋代之后,食療學則有了比較健全的體系。早期的《黃帝內經》闡述了不同食物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功效與影響。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將許多具有藥用價值的可食用植物作為藥物使用。食療的體系與構成不斷完善與健全[3]。
當代,我國學者將古典古籍中的食療方法以及體系用于研究與改善,將食療作為一門當代的學科進行發展,致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醫食療產生興趣并加以研究。放眼國外,日本和韓國最受到食療思想的影響,日本在藥膳食療方面,對有效成分、方劑學、方法學以及工藝學做出成果,奠定了日本產品在國際食療市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并由此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4]。
2 養生食療產業發展現狀
2.1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來,關于中醫食療方面推進的國家政策層出不窮,代表著養生食療產業將在未來由國家進行大力的扶持,可見,養生食療產業的前景非常由發展潛力。
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多個篇幅明確提出對中醫藥文化的大力支持,體現了養生食療的巨大發展空間。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也提出:加強中醫藥傳承保護,鼓勵發展中醫健康服務業,豐富中醫藥健康產品供給。目前我國對于推動全民養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追求養生健康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未來將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醫療機構與人士的積極探索,養生食療在助力國人的健康的同時,也將走上引導健康的大道。
2.2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健康促進人民群眾全面發展的必然條件。伴隨著人們生活快節奏的發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雖然我們享用著現代文明帶來我們的方便與快捷,但是大多數人開始向著亞健康的方向發展,并消耗過多的醫療資源與醫療費用。與此同時,這也激發了大健康產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如今伴隨著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再加上老齡化的加速、中產階級快速形成等趨勢共同影響之下,將推動著大健康產業保持高速的發展。
中國每年的醫療資源消耗巨大,傳統的醫療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社會,開始向防、治、養模式轉變,養生食療是我國中華民族中醫藥文化的瑰寶,恰恰是“防、治、養”模式的體現。養生食療產業將在大健康產業的帶動下,走出新的一個維度。
2.3群眾養生觀念的崛起
由于我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下,致使大多數人們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疾病的狀態,在疾病的威脅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養生的觀念,健康的預防意識開始崛起,而且這個趨勢人群從原本以老年人為主,逐漸向年輕化過渡。意識的覺醒決定消費行為習慣,2015年我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達到65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突破了8000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為11408億元。隨著經濟與意識的雙提升,在養生食療產業方面的產品也隨之層出不窮。
沖泡燕窩、即食阿膠、隨身攜帶的小包裝蜂蜜等等這類方便攜帶、方便食用的養生食品開始流行起來。并且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加入養生食療產業,醫藥行業將醫藥與飲食進行結合,比如江中藥業所推出的“江中猴菇餅干”,北京同仁堂的“紅豆薏米芡實茶”;零食行業在養生市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良品鋪子針對年輕人脫發困擾推出了“黑芝麻丸等等。
3.結語
目前,結合當前的國家政策以及產業的趨向發展,養生食療產業現狀是十分樂觀的,在此情況下,我國各行業應結合國家政策,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加強養生食療的推廣力度,建設專業化的人才團隊,結合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做出讓大眾滿意的并且貼合當前流行趨勢的產品,以增強養生食療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效果。我相信在不斷的探索與創新下,養生食療也將發揮出對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戴天嬌,戴躍儂.傳統食療養生文化與當代健康管理[J].美食研究,2018,35(04):11-14.
[2] 徐志祥.食療的起源及其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3(06):18-19.
[3] 王歡,江津津,賈強.中醫食療藥膳的應用與推廣[J].現代食品,2021(19):118-120.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1.19.031.
[4] 姚菊峰,郭艷,董怡,王芳,高潔.中醫食療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03):38-39+59.
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202010199078
項目名稱:動感養生粥:給你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