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蕊濤
【摘要】目的:研析規范場外營養液配制臨床作用及價值。方法:擇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腸外營養液治療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60例患者臨床治療資料,對規范腸外營養液配置的作用及價值進行分析總結。結果:經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治療后,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營養狀況良好,占總人數的75.00%(45/60);另外,營養不良患者占總人數的20.00%(12/60);營養低下患者3例,占比5.00%。輸注期間未發生明顯并發癥,僅有3例患者出現發熱癥狀。結論:通過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能夠進一步提高營養液質量,降低臨床不良反應,積極改善患者營養狀況。
【關鍵詞】腸外營養液;規范化配置;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所謂腸外營養,即指的是以患者靜脈為通道,進行營養供給,保證臨床危重癥患者的營養需求[1]。腸外營養液主要是由多種營養物質相互混合配置而成,其中包括:葡萄糖、脂肪乳、電解質、維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2]。通過腸外營養液配制供給,積極促進危重癥患者健康恢復。由于臨床腸外營養液配制要求較高,因此為了能夠保證營養液配制質量,配液人員保證無菌操作,同時嚴格掌握不同藥物制劑穩定性影響及其他配伍禁忌。為此,規范腸外營養液配置對臨床患者來說非常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腸外營養液治療患者47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47例患者臨床治療資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區間在17-85歲,平均(63.02±2.05)歲。60例患者中包括普外科患者27例,肝膽科患者12例,ICU患者8例。
1.2方法
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措施包括:①規范配置環境及無菌操作:醫院用于配制腸外營養液的配制室主要包括:準備間、包裝間、緩沖間以及配制間等。為了保證腸外營養液配制的規范性與有效性,配制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配制室周圍環境的清潔度,避免出現其他污染源對營養液配制產生影響。另外,配制室內壁主要是由彩鋼板以及玻璃墻面組成,因此,其潔凈級別應當在10000級,室內水平操作工作臺的潔凈級別必須在100級[3]。墻壁的材質及質量也必須能夠起到預防蚊蟲、蟑螂以及老鼠等入內的標準。嚴格控制配制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保證其在規定范圍內,同時維持氣流的定向流動;②選擇配置藥物:在腸外營養液組成成分中,葡萄糖屬于比較重要的成分之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濃度選擇,通常情況下,葡萄糖濃度可分別控制為:5%、10%以及50%。另外,脂肪乳液的主要作用在于向機體提供日常所需能量,因此,在濃度控制上包括:10%、20%以及30%[4]。氨基酸配置應根據患者病情的差異進行具體的選擇,以確保營養配制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除此之外,其他營養液組成藥物的選擇都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同時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估計要求進行配制;③配置方法:通常情況,配制人員在進行腸外營養液的配制過程中,會選擇先分開再混合的方式進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配制過程中,若兩種藥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鈣劑、磷酸鹽,在配制時配制人員應當首先利用藥液對藥物進行稀釋后再進行配制。此外,在將含有葡萄糖以及氨基酸的藥液掛入時,配制人員必須保證在無破損前提下進行,同時保證兩種藥液充分混合,且未出現沉淀情況下才能夠備用。腸外營養液在配制完成后,配制人員需要將袋中空氣完全排空,之后再進行封袋處理。封袋完成后,配制人員需在包裝袋上將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以及配制時間等相關內容進行詳細、準確的標準,最后將其放于冰箱內保存,保證質量。
1.3判定標準
在本研究分析階段,筆者對營養狀況的評價主要采用微型營養評估量表進行,主要分為營養良好、營養不良以及營養低下三個評價標準。其中量表分值≥24分則為營養良好;分值在17-24分之間則為營養不良;分值<17分則為營養低下。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配對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60例不同科室患者在 經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治療后,其中絕大多數患者營養狀況良好,占總人數的75.00%(45/60);另外,營養不良患者占總人數的20.00%(12/60);營養低下患者3例,占比5.00%。此外,60例患者在接受腸外營養液輸注期間,絕大多數患者未發生明顯并發癥,僅有3例患者出現發熱癥狀,但進行營養液停止輸注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
3. 結論
腸外營養液作為臨床無菌藥液中的一類,屬于營養治療的重要方式[5]。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質量以及觀念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在對醫療行業的要求上不斷提高。腸外營養液作為臨床干預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積極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因此,目前常用于臨床危重癥、無法正常進食的患者治療中。但是由于營養液組成部分較為復雜,為保證臨床治療質量,有研究人員指出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保證治療質量及穩定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規范腸外營養液配置,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營養狀況,60例研究患者中,有75%的患者營養狀況良好。由此可見,通過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對臨床接受治療患者有著積極作用。
綜上,臨床腸外營養液配制應不斷規范,從而有效提高營養液治療質量,保障患者營養需求,促進臨床健康恢復。
參考文獻:
[1] 趙彬,老東輝,商永光,等. 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J]. 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8,26(3):136-148.
[2] 張秀玲,李桂花,李娜,等. PIVAS落實《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專家共識》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9):205,207.
[3] 朱磊. 腸外營養液規范化配制及穩定性的應用及研究[J]. 北方藥學,2021,18(1):121-122.
[4] 高雪松.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腸外營養液規范化配置及其穩定性影響研究[J]. 大醫生,2019,4(13):125-126.
[5]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藥學協作組. 規范腸外營養液配制[J]. 協和醫學雜志,2018,9(4):3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