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云
摘 要:群眾合唱屬于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種重要藝術表現形式,并且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方式。通過群眾合唱,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因此群眾合唱活動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當前時期,群眾合唱已經成了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文化館開展群眾性合唱活動的意義與發展建議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性合唱;意義與發展
引言
文化館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其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存在不僅是為了便利當地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或者進行社會教育,更重要的是帶領當地群眾文化走向一個更高水平、提供更優質文化服務的場所。而文化館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將群眾作為發展的主體,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地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合唱活動則是一種最常見、參與度最高的的文藝活動,在文化館中開展群眾性的合唱活動,不僅能夠提高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積極性,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充實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1群眾合唱活動的特點
群眾合唱活動具有自發性、聚集性和表演性。群眾自發性表現為:合唱活動起初并不具規模,大多是由個別人牽頭組織,也沒有規定的負責人,感興趣的群眾可以隨時加入。聚集性表現為:在合唱活動進行時,會聚集很多群眾,甚至還會有合唱隊形等。表演性表現為:群眾合唱活動也是一種音樂表演,合唱隊員具備一定的歌唱技巧、表演技術,甚至還具備專業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素養。
2文化館開展群眾性合唱活動的意義
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主要作用在于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群眾合唱便是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一種渠道。音樂屬于一種娛樂活動,娛樂性特征甚是明顯,通過音樂合唱便可加強人與人之間交流和互動。據調查得知,合唱團基本以老年合唱團居多,老年人參與合唱活動主要是為了放松身心、安享晚年。合唱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便是要求參與者以統一音調去演唱作品,進而升華合唱效果,引發大眾共鳴,通過不斷提升合唱效果,便可讓各成員獲得滿足感與自豪感,使之日后更加踴躍參與各項合唱活動。從合唱層面去審視,合唱可以提升成員的音樂敏感度,強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還能讓彼此之間加強信任、擁有默契,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文化修養;從音樂知識層面去審視,合唱可以培養成員的興趣愛好,并可以讓那些不懂音樂的人去了解五線譜,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培養一種新的興趣愛好,由此充實自己的日常生活。群眾通過參加合唱活動,可以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樹立起演唱自信心,這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可謂大有裨益。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合唱其實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娛樂性活動,在進行合唱彩排和合唱表演時,合唱人員的合作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一項任務之后必定會獲得滿足感,他們的綜合素養必定會得到提升。群眾文化事業歷經多年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發展形勢和大眾綜合素養實現了良好的轉變,群眾文化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由此可見,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來源,所以一定要竭力促進群眾合唱事業的全面發展。
3文化館開展群眾性合唱活動的發展建議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增強團員的責任感,提高團員對合唱團的重視度,讓每個團員明確雖然是業余群眾合唱團隊,但也是要講究組織性和紀律性,無規矩不成方圓。另外也要強化聲部內部的管理,發揮聲部長的組織作用。規范招募制度。文化館相關的活動負責人要為一些優秀的群眾合唱團提供展示和宣傳的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區的合唱團信息。完善相關的排練制度。合唱團的指揮或排練教師要做好排練前的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個準備工作包括指揮老師排練前的案頭工作,對排練的整體規劃,也包括合唱團員對樂譜的提前預習和分聲部的練習情況。以專業合唱團的排練規范為基礎,結合自身團隊的具體情況,逐漸調整并規范排練制度,形成良好的排練習慣。
3.2組織學習合唱知識與技巧
合唱的準入門檻雖然不高,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為大家奉上更多更好的合唱表演。文化館組建合唱團以后,應盡可能多地向大家普及一些合唱知識與技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通過一些簡單易學的方式讓成員們逐步掌握更多的合唱知識與合唱技巧,使每個成員都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合唱者。
3.3豐富個人技能,提升藝術享受
參與群眾合唱活動對于參與者個人來說益處較多。合唱團的成員基本上都是對音樂感興趣或是對音樂有一定研究的群眾,在合唱活動中,他們的愛好得到滿足、特長得到展現。完整的合唱隊伍既有指揮、成員,還有樂器、伴奏等,合唱的成功與否與團員的專業水平、心理素質、排練程度、伴奏水平等密切相關。在合唱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隊員的個人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指揮能力、樂器演奏水平等。首先,就合唱團的指揮來說,指揮是整個合唱團的靈魂,指揮的發揮直接關系到表演的成敗,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合唱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曲調、風格的歌曲,這就需要指揮對每首歌進行深入解讀,深度把握歌曲的特點,進而設計好自己的指揮手法,在合唱活動開展之前還要提前聯系指揮,了解其指揮的方式和手段,以求在正式合唱活動中不出現差錯,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整個合唱團的表演效果。在進行多聲部合唱的過程當中,團員更要依據實際情況去調整自己的力度、速度、音色以及表現力等。
結束語
文化館作為地方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應當將自身的作用及優勢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提供技術輔導以及活動和展示的平臺,實實在在地為群眾的業余文化藝術生活提供優質服務。這不僅是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公民為國家提升文化自信貢獻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士煜.淺析文化館開展群眾合唱的聲音理念與訓練方法[J].中國文藝家,2019(12):294.
[2]袁芳.文化館開展群眾合唱活動的意義與發展建議[J].藝術科技,2019,32(12):91.
[3]張建巖.群眾合唱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分析[J].中華辭賦,2019(06):68-69.
[4]蘇枬汎.文化館推進群眾合唱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8(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