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忠


摘 要:地理教育對于學生的了解我國的地區環境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科學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地理知識的重視也越發關注,地理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圖的認識,能夠很好的運用地圖來進行地理知識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地理和其他學科的區別。因此,本文就通過學生對于運用地圖能力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地圖運用的措施進行研究討論。
關鍵詞:地理教育;地圖能力;地區環境;
1.學生對于地圖運用的現狀分析
國外各地對于學生地理地圖的教育主要在于簡單地圖的繪制、地圖素養、閱讀地圖的能力進行培養教育。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個地區新教材中的地圖地理知識也越發明顯,所呈現出的地圖與地理文字概述相匹敵。
我國有的學者將地圖能力劃分為學科能力培養范疇中。筆者認為地圖能力培養與地理能力培養相結合;地圖能力的培養促進地理能力的發展與深化,不論是地理“一般能力”還是“特殊能力”,地圖能力在地理能力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研究思路
3.地圖能力培養的理論基礎
3.1心理學理論
(1)認知發展理論:有學者認為人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對于一些問題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進行地理知識講解時要運用好地圖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學習。
(2)認知結構理論: 按照皮亞杰的認知同化理論可以了解到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了解來呈現出概念和規則,但這樣的認知水平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具備的,所以還是需要老師來進行經驗教學讓他們累積經驗。
(3)奧蘇伯爾學習動機理論:學習的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老師對于學生地理地圖的教學要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進行知識的串聯,給學生營造一種情景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地圖學習的方法,根據地圖的難易程度來進行情景模式的轉化,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4)最近發展區理論:有專家研究表明,對于學生來說有兩個學習的水平階段,一個是學生現在處于的學習水平階段,還有一個就是學生未來可以到達的學習水平階段,而處在兩者中間的就是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進行不斷的培養達到未來可以到的學習水平。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問題難易程度的把控就很關鍵,太簡單的問題對學生個人來說達不到提升的要求,太難的問題學生又回答不出來,所以,只有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才能達到地圖能力培養的目的。
3.2 地理教學理論
地理教學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中就包含了地圖教學的特殊性,因此將地理教學的目標進行表格的方式展現如下:
4.地圖能力培養策略
4.1地圖能力培養策略設計
地理教學中主要是讀圖的能力以及分析地圖能力為主,需要學生明白地圖的分布規則,能夠分析出地圖所反饋出來的具體內容。學生要達到可以將地圖用語言轉述出來同時通過文字可以繪制出簡單的地圖。
地圖能力是一個昌吉積累形成的,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不斷的進行讀圖﹑析圖﹑繪圖﹑填圖四步驟,循序漸進,不斷練習形成空間概念的教學效果。
4.2地圖能力培養的策略組成
(1)以圖設疑:老師可以根據課本中的地圖來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地圖的理解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對于地圖學習的動機。
(2)地理信息的轉換:在地理教學中存在各種的圖像,不同的圖像所表達的含義不同,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圖像來培養學生發現這些圖像中地理信息之間的聯系,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這些注釋進行轉換。
(3)區域地圖判讀法:老師要知道學生通過閱讀區域性地圖來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特征,通過這些特征分析出之間的聯系,得出結論。
5.結論
無論是我國現有的地理課程標準的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培養的要求,還是從國外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能力培養的發展趨勢來看,能夠靈活的運用地圖知識對于地理學習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到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讀圖繪圖能力,使學生不斷的提高地圖的運用技能。
參考文獻:
[1]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86─125
[2]袁孝亭,王向東.中學地理素養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3-136
[3]馮忠躍,丁堯清 .德國中等學校證書地理教育標準[J].地理教育,2014(14):54
[4]蔚東英,王民 .中德新版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4(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