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紅(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

在老年醫學科門診工作,我們發現,來看病的老人中有兩類經常讓醫生感到“頭疼”,一類是“佛系”老人,另一類是“激進”老人。前者是指一問三不知,把所有事情都交給醫生,覺得醫生無所不能的老人;后者則是生怕醫生不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看病時帶近幾年所有就診記錄的老人。下面講兩個門診中的典型病例。蘇大爺是“激進”老人的代表。一大早,蘇大爺就拉著小推車去看病了。雖然腿腳不方便,可推車里裝的都是“寶貝”——最近5 年的用藥情況和具體記錄。一進診室,他把所有化驗單都拿了出來,但醫生并沒有看這些資料,而是先問蘇大爺“哪里不舒服,想要解決什么問題”。蘇大爺趕緊翻看化驗單,找了一會兒后說要復查血脂。等醫生開了新化驗單后,蘇大爺忽然想起來以前查出過腎結石,又坐下向醫生咨詢自己腎結石的情況。最后老人家還是不放心,一定要讓醫生看一下自己帶來的各種記錄,一一得到回復后,才收拾好一大沓資料起身。剛到家門口,蘇大爺又猛然想起,家里的降壓藥沒有了,不得已又重新到醫院找醫生開藥。
劉大爺則是典型的“佛系”老人。一天,劉大爺為了空腹做化驗,起了個大早,連早飯都沒吃。到醫院等了近1 個小時,餓得頭暈眼花,差點站不住,還好護士及時扶住了他。然而,當醫生詢問病史及用藥情況時,劉大爺表示只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降壓藥,也很少在家監測血壓,他覺得只要根據醫生開的處方按時服藥,就一定不會有問題。劉大爺甚至告訴醫生看著辦就行,但醫生因為不知道降壓藥種類,不能直接開藥。最后,還是醫生讓他給家人打電話,拍了降壓藥的盒子的照片并詢問最近的情況,才把藥開出來。而且,醫生在了解情況后表示,劉大爺其實不需要做化驗。
在診室中,類似蘇大爺和劉大爺的老年患者并不少見,不僅影響醫生診治效率,也降低患者就診體驗。醫生不能高效地給出最佳治療方案,患者也不能利用有限的就診時間,獲得更多的醫療服務。因此,我們想給“佛系”和“激進”老年病人提一些就診建議。
對于像蘇大爺這樣的“激進”老人來說,需要做好3 點準備工作:
1.明確就診目的。診室就診時間有限制,為了更高效地解決問題,可以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前寫在紙上。
2.精簡資料。并非所有檢查單都需要攜帶,如果是慢性病管理及調藥,最近3 個月的化驗指標足夠。
3.用藥說明。記錄近期慢病用藥的名字和劑量即可,不必把所有用過的藥都羅列。
像劉大爺這樣的“佛系”老人,也有3 點注意事項:
1.近期的化驗檢查,無論是正常值還是異常值,均重要。有些化驗檢查不需要頻繁復查,因為用藥之后變化不會那么快。
2.同一疾病,用藥種類很多,不同廠家藥品規格不同,最好攜帶用藥的名字和劑量,拿不準的時候,帶著藥盒更保險。
3.疾病診療需醫患共同決策,尤其有多種解決辦法及臨床情況復雜時,還要召開家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