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文化是中國文明的起點,從新石器晚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養蠶種桑。桑樹的果實桑葚能讓人們果腹,葉子又能養蠶抽絲,供人們暖身,所以它是和人類最密切相關的植物之一,中國“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篇名為“拾葚異器”。這一點,《詩經》也可以證明:《詩經》中和桑有關的詩就有22 篇,光是寫桑葚的就有兩篇。
《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嘴饞的小斑鳩,別忙著吃桑葚了,吃醉了當心落到獵人手里(古人以為“吃桑葚過則醉”)!懷春的少女們啊,也不要過分沉溺于和男子的熱戀之中,免得遭受始亂終棄的不幸命運。
《詩經·魯頌·泮水》:“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即桑葚),懷我好音。”貓頭鷹的叫聲聽起來不吉利,是人們心目中的“惡鳥”啊,但是它吃了我的美味桑葚,也回報給我甜美的歌聲。
——瞧,這桑葚多叫人上頭啊!不光好吃得令人迷醉,還有陶冶情操、轉惡為善的功效呢!
打從《詩經》開了這個頭,桑葚就成了詩人們的白月光。歷代描寫桑葚的詩句,俯拾皆是。如陸游的“桑葚熟以紫,水鳥時遺音”,白居易的“兔隱豆苗肥,鳥鳴桑葚熟”,范成大的“盧橘梅子黃,櫻桃桑葚紫”,王邁的“桑葚熟時鳩喚雨,麥花黃后燕翻風”……
古人喜歡在房前屋后遍植桑樹、梓樹,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鄉、家鄉的代名詞。所以在詩人的筆下,桑葚往往代表著莼鱸之思和田園之樂,北宋詩人歐陽修在《再至汝陰三絕(其一)》中寫道: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


汝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陽市,在宋代時隸屬于潁州。歐陽修在潁州擔任太守的時候,被城西碧波蕩漾的西湖所吸引,有了在此養老的念頭。公元1067 年,歐陽修前往亳州赴任時,途經潁州,沉醉于初夏的美景,于是寫下了《再至汝陰三絕》。
“黃栗留”是黃鸝鳥的別稱。當黃鸝啼鳴的時候,桑葚正好是成熟的季節。櫻桃熟透,風吹麥浪微微涼。“朱輪”指的是古代官員乘坐的車,因為車輪是朱紅色,從而得名。在后兩句里,詩人自愧在任期間,沒有給百姓更多的關愛。如今白發蒼蒼重回此地,依舊感覺如歸故鄉。詩中清甜多汁的桑葚,是潁州物產之美的具體表現,更是歐陽修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
難怪有人說,“桑葚熟時滿地詩”。

黑莓

桑葚
桑葚長得跟黑莓特別像,兩種水果擺在一起,很多吃貨都分不清誰是誰。其實它倆在生物學上是完全不一樣的,黑莓屬于薔薇科,桑葚屬于桑科。
像黑莓、草莓和覆盆子這些植物,它們的每個果實都是由一朵花發育而來的“聚合果”。果實里的每一個小球都是一個單果,它們合生在花托之上,然后形成一個大果實。所以這個大果實的基部果柄處是有個“小葉子”的,也就是萼片。
桑葚就不一樣了,它是沒有萼片的。因為桑葚的一個果實,是由很多朵花組成的“聚花果”,大果實里的每一個小球球都是一朵花發育來的。所以它的“果實”基部只有一個“總果柄”,沒有萼片。
桑葚不僅美味,還有極大的藥用價值,且男女皆宜,“一顆桑葚七味藥”。其實,桑葚的藥用價值何止七種。
相傳公元前205 年,劉邦在徐州曾被項羽打得丟盔棄甲,一敗涂地,好不容易才沖出重圍,率十余騎倉皇躲進一個陰暗的山洞里。他雖然僥幸躲過了這一劫難,卻因受驚嚇過度,長年頭痛、頭暈的老毛病突然復發,以致頭痛欲裂、天旋地轉,隨即腰酸腿軟,連大便也難以排出,痛苦不堪。好在當時他身處的黃桑峪有桑林密布,桑葚壓彎了枝頭。劉邦渴飲清泉,饑食桑葚,沒出幾日,頭痛、頭暈竟不知不覺地痊愈了,大便也順暢了,只覺精神健旺,身體強勁有力。后來劉邦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仍念念不忘桑葚的救命之恩。御醫順著他的心意,遂將桑葚加蜜熬膏,讓他常年服用養生。
桑葚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糖分、粗蛋白、灰分、粗纖維、游離酸、可溶性無氮物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豐富的維生素、桑葚紅色素及人體缺乏的一些礦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造血細胞的生長、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
桑葚入藥,始載于唐朝的《唐本草》。中醫認為,桑葚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并能治陰虛津少、失眠等癥。另據許多中醫文獻記載,桑葚有利五臟關節、通血氣、安魂鎮神、降壓消渴、益腎固精、解中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本草綱目》里也說桑葚會“令人聰明”。——先別激動!李時珍說的“聰明”是指“耳聰目明”,并不能拉高你的智商。
現代醫學臨床證明:桑葚有很好的滋補心、肝、腎,及養血祛風的功效,對降脂和減輕神經衰弱、動脈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聾眼花、須發早白、內熱消渴、血虛便秘、風濕關節疼痛均有顯著療效。藥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腸道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
桑樹有很多品種,比如白桑、魯桑、廣東桑等。它們所結的桑葚有黑色、紫紅、鮮紅、白色和黃綠色;形狀也有圓有長,各不相同。其中,紫黑色桑葚為補益上品。
白桑葚和紫桑葚在營養上沒啥區別,就是紫色的多了一種物質——花青素。近幾年花青素被認為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所以紫桑葚也開始賣得更貴。于是又有不良商販搞出了事情——把白色或者顏色不深的桑葚染成紫色,來賣個好價錢。要是你怕吃一肚子染料,我教你一招。把買回家的紫桑葚泡在水里,再加點白醋。如果水變紅了,那就是真的紫桑葚。要是沒什么變化,很可能就是被染色了。
其實,要真想抗氧化,你指望紫桑葚里的那點花青素也沒啥用。倒是白桑葚口感綿密,含糖量特高,非常好吃。所以買桑葚別太挑顏色,要“雨露均沾”。桑葚身上經常藏著蟲子,吃之前最好拿淡鹽水泡幾分鐘。
桑葚買多了吃不完怎么辦?可以用來做桑葚酒啊。李時珍引《四時月令》云:“四月(指農歷)宜飲桑葚酒,能理百種風熱。”桑葚酒的簡單做法是,把桑葚晾至完全干燥,把桑葚和冰糖分別一層一層裝入,再倒入高濃度的白酒,一周左右就可以喝了。其中,冰糖也可換成蜂蜜。
醫家常用桑葚造膏,酒服效果更佳。《云笈七簽》有一炮制方法可供參考:“取(桑葚)汁三斗,白蜜四兩,酥油二兩,生姜汁二兩,以罐先盛葚汁,重湯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鹽三錢,又煮如膏,瓷器收貯。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種風疾。”
還可以將鮮桑葚做成桑葚干。別小看了這桑葚干,在戰亂年代,桑葚干還救過很多人的命。李時珍說:“史言魏武帝軍乏食,得干葚以濟饑。金末大荒,民皆食葚,獲活者不可勝計。則葚之干濕皆可救荒,平時不可不收采也。”
下面給大家推薦兩款桑葚食療方——
材料:新鮮桑葚60 克,蜂蜜適量。
制作:將桑葚洗凈后榨汁,或放入罐中搗爛成糊狀,后加入適量蜂蜜拌勻,即可飲用或食用。
功效:生津潤燥,潤腸通便。
材料:桑葚30 克(鮮者加倍),干桂圓肉20 克,枸杞子20克,大米100 克。
制作:將桑葚洗凈后與干桂圓肉、枸杞子、大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食用時可根據口味加入適量白砂糖。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養血。

桑葚雖好,吃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1.未成熟的桑葚不宜食用,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食用后會令人產生不適。成熟桑葚里也有少量這類物質,因而吃熟桑葚時也不要過量。
2.少兒、孕婦不宜多食用桑葚,因為桑葚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單寧,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
3.桑葚內含糖量較高,糖尿病人忌食。
4.桑葚性涼,腸胃不好或長期大便溏稀的人不宜吃。
5.加工桑葚時忌用鐵器,因為桑葚會分解酸性物質,與鐵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有害物質,導致食用者中毒,嚴重的可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