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有不少著名的醫學家,如華佗、扁鵲、張仲景,等等,他們在醫學上的成就與葛洪相比,毫不遜色,但為何這么多醫學大師會成為葛洪的“陪跑”?
《肘后備急方》這本醫學著作的實用性非常強,它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醫學領域數據庫。在書中,葛洪寫了大量救急用的處方,而這些處方都是葛洪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
說起古代的處方,我們發現很多藥物成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天山雪蓮、千年靈芝。葛洪則是挑選一些比較容易獲取的藥物,就算是要花錢買,也都很便宜。這改變了之前救急藥方讓人看不懂,看懂了又難找的巨大弊端。葛洪還很貼心地在《肘后備急方》中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人能看得懂,也能學得會。數千年后,我國醫藥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并在2015 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就是受《肘后備急方》的啟發。
更厲害的是,葛洪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免疫”的概念,狂犬疫苗就出自“療猘犬咬人方”這個方子。葛洪的方子很奇特,說是當人在被狂犬咬傷以后,要把咬人的那只狂犬給殺掉,然后將它的腦漿敷貼在被咬傷人的傷口上,這樣可以防治狂犬病。這個方子的原理就是“以毒攻毒”。也是同一個原理,葛洪還發明“種人痘法”,有效地防治了天花。我們如今接種的疫苗就得益于葛洪。
管仲在經濟方面的才能并沒有用于個人財富的積累,而是用來富國強民。當年齊桓公問管仲:“仲父啊,你說說看,如何讓我們國家變得富有啊?”還沒等管仲開口,齊桓公又補充道:“你覺得對房屋樓臺、樹木、六畜、人口征稅怎么樣?”
管仲心里提出自己的富國策:“唯官山海為可耳。”此話一出,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鹽鐵專賣制度。這個“官海”的意思就是齊國政府明確規定過,食用鹽屬于國有,但在生產上實行官督民產。官府規定老百姓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域煮鹽,齊國政府還設置“鹽官”這一職,專門進行統一收購、統一運輸、統一銷售。與“官海”實行同一個政策的,還有“官山”,即國家把鐵礦開采交給百姓承包,并且根據產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潤。
管仲不僅懂經濟,更懂政治。他知道國家如果強行征稅容易激發百姓怨恨,時間久了,不利于國家的安定與發展。“官山海”表面上沒有直接向老百姓征稅,卻達到“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的效果。此后的各個朝代都在效仿,尤其是宋、元、明、清,鹽的收入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而管仲也被后世尊稱為“鹽宗”。
除此之外,管仲還是最早提出倡導專業分工的人,以及用優惠政策刺激商貿、通過消費拉動內需、打經濟戰降服鄰國……在經濟方面,管仲可謂是運籌帷幄,他的很多經濟策略至今都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當年王昭君離開長安,作為和平使者,受到匈奴人的歡迎和愛戴。王昭君先是適應她所要面臨的生存問題,比如天氣的寒冷,空氣里的沙塵,穿皮裘,吃牛羊肉,喝酪漿,還得適應草原上住宿的穹廬。
之后,王昭君教當地的婦女們縫衣織布,傳授農業生產技術。
在王昭君和親三年后,即漢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 年),呼韓邪單于去世,大閼氏的兒子雕陶莫皋被立為單于,他提出想按照匈奴的風俗迎娶王昭君為妻。
當時王昭君給漢成帝上書,請求回到漢朝。漢成帝讓她“從胡俗”。就這樣,為了維護漢匈兩族的友誼,即使內心再不愿意,王昭君依然遵從匈奴習俗。
王昭君出塞后,漢朝與匈奴維持了將近50 年的友好關系。據載,當時漢匈之間還出現“人眾熾盛,牛羊布野”的畫面。
在王昭君死后,她的子孫后代都秉承她生前遺志,繼續致力于漢匈兩族的和平與友好。后匈奴單于多次朝漢,且派侍子入朝。昭君出塞開啟了一段氣勢磅礴的民族和平友好之路。
號稱是“大宋第一通才”的蘇頌曾擔任大宋朝的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相當于現代的社科院院士。除此之外,他還是蘇東坡的獄友,據說當年他與蘇東坡先后被囚禁于御史臺監獄。不過,蘇頌壓根不需要去蹭蘇東坡的流量,他在北宋足夠紅了,而他最轟動的事情莫過于研制出巨大的天文儀器: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的上層是觀測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使渾儀、渾象隨天體運動而報時的機械裝置。它可以用來觀測天體運行,演示天象變化,同時還可以隨著天象推移使木人自動敲鐘、擊鼓、搖鈴,準確報時。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就此誕生。這項發明使人類運用精密的儀器完成自動化劃分時間刻度成為可能。
在發明水運儀象臺后,蘇頌又將時間的流動與天體的運行緊密聯系在一起。他還迷上夜空中的星,撰寫出《蘇頌星圖》,記錄北宋時期夜空中1464 顆行星,比同時期歐洲的觀測成果多了422 顆。
關于白居易有一個八卦,他每次寫完詩后,都會讀給家門口或者路邊的老奶奶聽,老奶奶能聽懂的詩,才能“過稿”。白居易實際上是在用他的作品關心老百姓的命運與生活。
眾所周知,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他寫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除此以外,白居易還為女性寫了很多作品,這在他生活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為很多女性鳴不平,并且這種“不平”是出自他內心的悲憫,但這種悲憫并沒有居高臨下。
如《琵琶行》,彈琵琶的歌女是風塵女子的典型,白居易并沒有因此而歧視她,反而成為琵琶女的“知心大叔”。在他的筆下,表現出來的不只是對一個歌女悲慘命運的同情,還有對整個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壓迫女性悲慘命運的不平。
在白居易的作品中,關于女性的詩歌不勝枚舉,如《上陽白發人》《陵園妾》《母別子》《太行路》《采蓮曲》《長相思》……在1000 多年以前,白居易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還能保持著一顆真摯而充滿悲憫的心去創作,且能為當時處于弱勢的女性群體發聲,實在是太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