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琰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糖尿病妊娠期疾病,其主要和產婦胰島素分泌水平不足有關,會對產婦身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近年來隨時代發展,雖然人們的生育觀念也產生了變化,但還是存在一部分產婦在妊娠期營養補充的認知上存在部分偏見,導致其攝入過多高營養、糖分物質,不能有效控制體內血糖水平,出現妊娠糖尿病現象[1]。該疾病易對胎兒的發育造成阻礙,相應提高了早產、胎兒畸形、大出血等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率,因此臨床上也比較關注此疾病的治療工作[2]。近年來隨現代醫學技術對中醫理論研究的深入,也進一步提高了臨床對中醫治療方案的認可度。妊娠期糖尿病與患者肝腎虧虛、情志不佳、飲食不潔有關,屬于“消渴”范疇,在治療期間應以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為主。六味地黃湯具有較好的滋補肝腎功效。基于此,此研究將探討六味地黃湯加減結合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血糖和分娩方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南陽張仲景醫院接受治療的52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平均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其中對常規組產婦使用胰島素進行血糖控制,對于研究組產婦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添加六味地黃湯進行治療。其中常規組產婦經產、初產比例為8∶5;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為(30.21±2.16)歲;孕周為24~40,平均孕周為(32.12±1.05)周。研究組經產、初產比例為15∶11;產婦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為(30.05±1.42)歲;孕周為25~40,平均孕周為(32.64±2.11)周。2組產婦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試驗已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經院內檢查,發現其空腹血糖含量在5.1 mmol/L以上,餐后2 h內的血糖量超過8.5 mmol/L;②產婦不存在相關的藥物過敏史;③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已對研究內容有較詳細的了解,愿意簽署治療協議。
1.3 方法常規組產婦給予常規治療方案,分為飲食控制、運動安排、藥物控制3部分:①飲食控制。在保證產婦及胎兒正常營養攝取的基礎上,適當降低總熱量的攝入量,將其控制在7531~9115 kJ/d,由專業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飲食搭配,保證每日碳水攝入量不超過45%,脂肪攝入量不超過23%,保證產婦每日優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結合食多餐為主,每5 d為產婦進行一次血糖檢測,測定產婦在餐前、餐后30 min、餐后2 h 3個階段的血糖水平和尿酮體值,如果發現產婦出現尿酮體陽性現象,則要重新進行飲食安排,并在維持4 d后再次進行血糖水平、尿酮體值檢查[3]。②運動安排。護理人員應按照產婦日常生活習慣及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并在此期間做好宣教工作,幫助產婦了解保持運動的重要意義并掌握一些動作的要點,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要求產婦依照自身情況完成每日運動打卡,不要有過多心理壓力。③藥物控制。在產婦血糖值超過6.7 mmol/L且無明顯饑餓感時,為其注射胰島素(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依照產婦妊娠時間合理調整注射劑量,產婦妊娠早期的劑量應占妊娠前的1/3,到妊娠中期再逐漸增加劑量,到妊娠后期則可增加至2/3,在治療時要注意保持產婦空腹血糖值在5.6以上,尿糖<“+”。研究組產婦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方案進行治療,湯劑基本組成為:生地黃20 g,熟地黃20 g,山藥12 g,五味子6 g,山萸肉12 g,黨參10 g,牡丹皮9 g,澤瀉9 g,茯苓9 g。在此基礎上,若產婦有失眠癥狀則加用遠志;若產婦有心驚癥狀則加用石決明。囑咐產婦每日取300 ml水將藥劑先進行30 min的浸泡,再添入100 ml水進行煎煮,早晚各服用1次,直到胎兒娩出。
1.4 觀察指標
1.4.1 臨床療效依照2組產婦血糖改善情況對其療效進行評級,產婦空腹血糖值低于6.7 mmol/L,餐后2 h血糖值低于8.1 mmol/L為顯效;產婦血糖值有所下降但未達標準值為有效;產婦血糖水平變化不明顯為無效。
1.4.2 血糖變化情況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集產婦空腹及餐后2 h的血樣進行血糖測量。
1.4.3 分娩方式觀察統計2組產婦不良分娩方式。
1.4.4 不良母嬰結局觀察統計2組產婦母嬰結局類型及發生率。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產婦治療顯效例數明顯多于常規組,其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產婦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血糖變化情況研究組和常規組產婦治療前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經過治療后都有下降趨勢,但研究組產婦下降情況更加明顯,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產婦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2.3 分娩方式研究組產婦最終順產例數更多,順產率也相對較高,P=0.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例,%)
2.4 不良母嬰結局研究組母嬰不良結局總發生概率為7.69%,不足常規組母嬰不良結局總發生率的1/4,P=0.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2組產婦不良母嬰結局比較 (例,%)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產科疾病,據統計中國每年有7%~12%的產婦會在不同妊娠時期患得糖尿病癥,這是因為隨著產婦產程將近,其體內激素分泌水平也會發生變化,相應降低了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提高了其降解速度,所以容易引發糖尿病[4-6]。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調整,也進一步提高了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了臨床疾病關注度。該疾病不但會對胎兒成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增加不良分娩結局發生概率,還會對產婦自身免疫力、抵抗力產生負面影響,使其容易在產后出現感染等并發癥狀[7]。由于產婦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臨床在該疾病的治療上,主要以飲食控制、運動安排、胰島素注射為主,前2項對于產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較高,相應局限了治療效果,而胰島素注射雖然能達到較令人滿意的治療目的,但容易對產婦激素分泌造成干擾,具有一定的用藥風險[8]。
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更高,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其血糖控制程度也更為明顯,產婦順產率相對較高,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也比較低,說明采用六味地黃湯進行妊娠期糖尿病干預,可有效降低產婦血糖水平,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度。在中醫學中并沒有針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專屬病名記載,一般會依照其癥狀表現歸屬于“消渴”范疇,認為疾病出現與患者陰虛燥熱,氣陰兩傷,脾腎受損有關。患者在患病后多有煩渴多飲,口干舌燥癥狀,若此時合并胃熱熾盛,則會出現“多食”癥狀,若合并腎虛精虧,則有“多尿”癥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以溫補肝腎、固脾清熱、生津止咳為主,通過滋補肝腎提高機體肝糖原合成速率,提高機體對糖類物質的利用率,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刺激,以減輕患者“三多一少”的癥狀。妊娠消渴其致病原因與患者飲食不節、腎氣不足、肝臟虧虛有關,因此在治療時要以滋陰、補腎為主。六味地黃湯劑中的山萸肉、牡丹皮等藥材具有澀精、補肝腎的功效,可有效提高其腎臟、肝臟的代謝能力,從而調節產婦激素分泌水平,緩解疾病癥狀,而且藥劑中山藥等藥材具有補肺、固腎、健脾等功效,可進一步提高藥效并改善患者腸胃功能,幫助產婦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此時搭配膳食護理,能進一步保證產婦每日能量攝取到位。另外湯劑中還添加了黨參等藥材,也有助于增強產婦體質,長期服用不僅能安神助眠,還能提高產婦身體免疫能力,進一步降低生產風險[9]。
總而言之,在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進行治療時,在為其提供基礎治療之上采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方案進行治療,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身體代謝能力,改善產婦體質,對提高生產安全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