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國內也面臨新一輪疫情沖擊,疫情傳播線路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侯立安指出,由于何時結束疫情尚不明朗,針對這種嚴峻的疫情形勢,探究其傳播途徑及阻斷技術的創新已經刻不容緩。
侯立安認為,室內空氣傳播是新冠病毒蔓延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室內空氣受限于建筑結構,病毒不易擴散和稀釋,通常人在室內逗留時間大約占全天的70%~90%,這導致新冠病毒更易通過室內空氣氣溶膠傳播致病。他強調,在相對密閉且缺少通風的房間里,感染的風險比較大;因此,面對肆虐的疫情,強化空氣凈化技術、消殺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對阻斷病毒的室內空氣傳播、改善空氣質量、保障人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疫情初期,新冠病毒的空氣傳播曾一度被認為不是主要傳播方式。2020年3月,侯立安團隊曾多次提醒,新冠病毒存在氣溶膠傳播風險,應加強室內空氣的凈化消殺。他們同時積極向各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建言獻策,對疫情期間生活垃圾分類、醫療廢棄物處置、室內空氣污染傳播阻斷、進口冷鏈防控等提出建議,并得到了有關領導批示和部門采納。
“新冠疫情防控應持續加強室內空氣污染控制與病毒傳播阻斷的研究和應用,以實現室內病原微生物的徹底消殺,切斷病毒的室內氣溶膠傳播途徑。”侯立安表示。
侯立安團隊發表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的研究表明,適應性貼附通風技術可為室內輸送新鮮空氣,與傳統頂部和上側壁送風技術相比,適應性貼附通風技術可最大程度地減少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在房間內的傳播,從而保障室內人員的安全健康。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五位一體”的全流程空氣凈化集成技術。該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靈活組合適用不同應用場景,實現對病原微生物的全時段徹底消殺。全流程的空氣凈化技術由新風系統、室內凈化、室內消毒、環境功能材料、排風系統五個單元組成(簡稱“五位一體”系統),系統協同效應明顯,對氣溶膠凈化率高達99.9996%,已在湖北武漢和十堰、江蘇等地應用,為抗擊疫情提供了科技支撐。
針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場景的不同,侯立安團隊提出的空氣中病原微生物消殺理念及開發的相關創新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北京冬奧會防疫、進口冷鏈防疫、國際機場防疫、隔離點防疫等重要場所,許多還成為典型案例。“我們呼吁從國家層面建立更加全面系統、科學有效的空氣環境防疫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室內空氣環境防疫技術指南,促使成熟空氣環境防疫技術尤其是在重點場所的強制推廣應用?!焙盍苍趫蟾嬷斜磉_了自己和團隊的建議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