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他儂賽·蘇萬帕迪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截至2021年12月7日,11個RCEP簽署國已經完成了協議核準,其中有6個東盟國家,分別是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有5個非東盟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生效后,RCEP將成為服務區域貿易與投資復蘇的強勁引擎,在2022年之后的東盟區域推動更為包容的經濟復蘇進程。RCEP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RCEP削減了進口關稅,整合了東盟“10+1”自貿協定(例如東盟—中國自貿協定、東盟—日本自貿協定等)的原產地規則。不僅如此,RCEP還免除了成員國之間超過90%的貨物關稅,這一關稅免除條款將從RCEP生效之日起,一直持續20年(見協定第2章)。2022年,中國作為東盟國家三大出口市場之一,將對東盟削減70%的進口關稅,而東盟中核準了RCEP的國家,如文萊、新加坡、泰國、越南等,也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削減75%的關稅,而剩下的關稅將在接下來的20年中逐步削減,直至完全免除。
為了增加企業的關稅優惠利用率,RCEP整合了東盟“10+1”機制中的原產地原則,并且制定了區域產值含量規則(見協定第3章)。許多產品都需要有至少40%的價值含量來自RCEP成員國才能享受到關稅優惠。這對于發展高科技價值鏈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如電子工業和汽車制造業等產業的元件或零部件往往由不同的國家負責制造。因此,RCEP相對較大的關稅削減力度加上協調的原產地規則不僅能為貿易商節省成本,增加利潤,還能促進東盟企業在構建區域價值鏈和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
其次,RCEP能協調不同的非關稅措施(NTM)。通過增加透明度,采用國際標準、RCEP成員國質檢互認等方式,RCEP協調了食品安全標準、產品標簽標識要求等非關稅措施(見協定第5、6章)。盡管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東盟貨物貿易協定在關稅減免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企業仍長期對東盟各國政府及其貿易伙伴的非關稅政策帶來的繁瑣程序和實行成本頗有微詞。
非關稅措施給貿易商和生產廠商帶來的額外成本包括:收集研究不同市場中的規章要求,修改產品或服務細節以應對不同目標市場的規格要求,應對各國不同要求下的質檢流程等。
RCEP囊括了關于透明度的規定,并且在產品、服務規格要求上采取了國際標準。這會讓簽約國把國際上最好的實踐手段納入國內規章制定程序中,也能防止制定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貿易壁壘。除此之外,成員國之間的質檢結果互認機制也能防止跨國貿易時出現“雙重標準”和重復檢測的問題。
最后,RCEP有望刺激跨境電子商務,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RCEP通過保障網購消費者權益,保護個人數據隱私等措施,創造優質電商環境,同時又能促進跨境電子信息流通,防止有關部門將數據就地儲存作為在RCEP內開展電子商務的前提(見協定第12章)。
電子商務的興起代表著中小企業參與電商的機遇,使中小企業能借助電子商務的大潮,在2022年甚至之后更長的時間內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過來。例如在新加坡,線上零售在總零售額中占比從2019年的區區5.9%飛漲到2020年的11.7%,與疫情前水平相比翻了一番。眼下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尤其是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等強傳染性的變種毒株,更是突出了電子商務在助推區域貿易復蘇方面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業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守株待兔。企業自身也需要主動出資采用數字化科技,學習先進技術,以數據驅動創新。同時,數字化浪潮還需要東盟各國政府支持建立有利的國內、國際運作環境。這樣看來,2022年RCEP的正式生效將成為一個關鍵節點,能將RCEP在電子商務方面的規定深化成東盟各國的全國電子商務發展藍圖。這能為未來構建更為統一的跨境電商法律框架鋪平道路,同時提升區域內中小企業適應電子商務的能力。
來源:《外交家》雜志
文章原標題:《RCEP將驅動東盟經濟復蘇: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后將為區域經濟與貿易復蘇注入活力》
編譯:謝宗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