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我應該已經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一名員工了。”因疫情原因而延期入職的阿布(化名)最終決定放棄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工作機會。“等不起了,親戚幫我在老家聯系到了新的工作,我和特斯拉還是少了點緣分。”
與選擇在老家工作的阿布相比,在滬等待正式入職的江濤(化名)顯得更加焦灼。“聽說已經可以復工復產了,不過現在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正式上班。”江濤說。
4月15日,工信部發文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其中與汽車相關的公司超過250家。包括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特斯拉(上海)在內的整車廠赫然在列。
4月18日,包括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安吉物流等企業開啟復工復產壓力測試。不過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實際了解,由于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目前不少車企的一線員工尚未完全解除隔離,重啟后的大多數工廠由于“不聚集”的要求尚不具備滿產條件。與此同時,由于物流周期延長,零部件短缺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汽車產業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低位運行”的狀態。
由于目前仍處于抗疫關鍵期,復工的推進也有嚴苛條件。根據4月16日晚間上海市經信委發布的《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復工企業需要做好全體員工的每日健康監測和登記,堅持一日兩測,早上做抗原檢測,晚上做核酸檢測。同時,實現各區域之間的物理隔離,實行工作場所、住所“兩點一線”管理,所有人員在指定崗位工作和住宿,最大限度減少不同區域之間的人員直接接觸。
與此同時,距離上海2000公里外的長春,也開啟了復工復產。在吉林長春市4月17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長春市工信局副局長勾興濤表示,截至4月16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復工復產753戶。其中,一汽集團在長春的5家主機廠全部復工,累計返崗復工人數已超7000人。
長春、上海的部分“復工復產”成為4月汽車行業難得的好消息。但由于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目前仍有大量員工不得不處于“居家隔離”的狀態。“目前我還在居家辦公,我們小區目前還不能下樓。”身處長春的一汽集團內部員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業內人士表示,即便是部分企業已經啟動有條件的復工復產,但疫情對汽車產業鏈造成的沖擊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在本周上海正式啟動復工復產之前,包括東風科技、上汽大眾安亭基地、上汽通用等工廠部分生產線已經采取了“住廠閉環生產”。只是,人力短缺和上游原材料的供應不暢使得工廠只能維持在較低的產能水平。
“受上海等地疫情影響,核心零部件運輸受阻,對我們的生產計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東風日產方面表示。即便身處廣州花都,東風日產的部分生產線已經從4月13日停產。相關消息顯示,一線、二線及三線從4月14日至19日全部停產,本月20日復工。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地區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有超過600家,包括博世、采埃孚、米其林、馬勒等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工廠,再加上小微企業,上海地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多達2萬家以上。這導致除上海的整車制造企業外,全國多家汽車企業受到輻射影響而降低了產能。
“3月中旬以來,新冠疫情在長春和上海相繼暴發,兩地是我們的合資企業和許多關鍵供應商所在地,這對集團業務造成了嚴重影響,意味著我們暫時無法滿足大量的客戶需求。”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4月的月度銷量信息發布會上表示,受宏觀經濟影響,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今年一季度汽車市場增速同比明顯回落。3月一般是上半年汽車產銷的高峰期,但今年受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響很大。
數據顯示,3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224.1萬輛和223.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1%和11.7%。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于汽車產業鏈長,協同要求高,核心生產和物流基地的停產輻射范圍更廣,受疫情等因素影響,4月的車市產銷壓力仍然很大,汽車營銷環境也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