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新 王美
摘要: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基于兒童立場,創設自主、自由、輕松的游戲情境,并在幼兒游戲時觀察、記錄和有效介入,從而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游戲精神形成于“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理念,實施在“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課程中,滲透在對幼兒自主游戲“理念認識—實踐轉化—觀察反思—支持深化”的教育模式里。我園基于“安吉游戲”精神,以游戲項目化研究為牽動,通過對兒童觀、課程觀、教師觀的探究,圍繞理念、環境、教師、教研四個維度,建構自主游戲課程,探索有效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安吉游戲”;兒童視角;自主游戲;環境創設;教師觀
2021年,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要實施“安吉游戲”推廣計劃,以推進幼兒園科學保教,不斷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水平?!鞍布螒颉弊鳛檎憬“布h多年改革探索的教育模式,其在游戲觀、游戲組織形式、師幼關系等方面的成功實踐引起了國內外幼教工作者的關注與研究。2021年4月,遼寧省教育廳召開了遼寧省安吉游戲推廣啟動會,會上解讀了《遼寧省安吉游戲推廣實施方案》,旨在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推動幼兒園游戲實踐探索,明晰“安吉游戲”推廣實施的目標和任務,指導各地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推動遼寧省學前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我園作為“遼寧省生活及游戲觀察與指導研究”基地園,立足園所文化和園本特色,大膽革新,積極探索,開啟了以優化、提升為目標的自主游戲課程研究與實踐,從理念學習、課程實踐、環境創設、游戲活動、材料投放、教師角色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安吉游戲”精神的自主游戲課程園本化的管理機制、實踐路徑、行動策略,也正在進行著“把游戲權利還給孩子”的游戲課程改革。初期的探索,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園本化游戲精神和游戲效果的落地,也讓我們欣喜地發現幼兒各方面發展與之前有很大進步,游戲中的幼兒是生動的、創造力十足的,這堅定了我們實施好“安吉游戲”的信心和決心。
一、基于“安吉游戲”精神,重塑自主游戲中的兒童觀
(一)關注理論引領,悟析“安吉游戲”兒童視角的意蘊
推廣“安吉游戲”,優化和改善幼兒園自主游戲實施的有效性,應從改變和塑造教師的觀念出發,讓教師真正理解“安吉游戲”理念背后的實證支撐,并識到理論作用于實踐的意義。我園在自主游戲項目實施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圍繞“安吉游戲”、自主游戲等關鍵理念開展了教師主題閱讀活動。比如:每周設置的“自主閱讀日”,開放閱讀室,教師自選資料進行閱讀,隨時將學習的經驗、觀點與同事交流、分析;由青年教師組建游戲項目教研團隊,開展“安吉游戲”、自主游戲專題文獻綜述分享會,設計“文獻導讀記錄單”(如表1),引導教師整理和記錄從刊物、書籍中獲取的具有實踐借鑒價值的主要內容,匯集成“理論口袋書”分享給全體教師,便于其進行拓展性學習。
表1 文獻導讀記錄單
時間? ? ? ? ? ? ? ? ? ? ? 匯報者? ? ? ? ? ? ? ? ? ? ? 學歷/年齡
[資料名稱 資料類型 資料出處 分享目錄 具體內容 資料影響 ]
首先,我園通過閱讀、傾聽、交流等多維度文獻研究法,引導教師明確“安吉游戲”的三重意蘊,即捍衛兒童游戲權利、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彰顯學前教育品格。其次,我們研究分析了“安吉游戲”與自主游戲之間的關系。自主游戲是幼兒園一直以來堅持探究的領域,是“安吉游戲”的內核本質,是幼兒根據自身興趣與需要,以游戲本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建構的活動。“安吉游戲”以“把游戲權利還給孩子”為精神準則和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基于兒童視角的實踐基點,也引領教師從游戲環境、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等方面落實對兒童游戲自主權利的保障。這些理論內涵的重建,為我園基于“安吉游戲”精神的自主游戲優化探索建立了科學認知,為教師明確了自主游戲對于兒童生命發展以及幼兒園教育的重大意義,也為幼兒園借力自主游戲課程激發和培養幼兒主動、獨立、創造、探索、合作等游戲精神提供了依據與支撐。
(二)聚焦訪談清單,調研自主游戲的實踐現狀
若想實施科學、開放的自主游戲課程,就需要掌握教師群體的普遍認知現狀和已有的理論儲備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教師在后續的實踐中找準方向,讓幼兒園自主游戲課程建構實現有效目標。我園依據訪談法設計自主游戲的調研問題,了解教師在自主游戲的理論掌握、實施、觀察、解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經過對訪談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有40%的教師提出了“什么是自主游戲”“主題游戲是自主游戲嗎”“自主游戲中對幼兒放手程度如何把握”“如何增強幼兒游戲的自主權”等問題。這表明教師對自主游戲理念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從傳統的教師主體意識到幼兒主體意識的轉化過程存在阻礙。調研結果讓我們意識到解放教師思想是實施自主游戲初期的重要內容。
結合調研數據,我園召開了訪談沙龍活動,回溯了訪談中全體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困惑,以“體驗自主游戲特點,發現游戲觀察契機”為主題,針對調研數據組織了工作坊體驗式沙龍研討會。全體教師通過觀看坐落在中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也稱“中國天眼”)的建造視頻,明確游戲主題,并將其自主分散到幼兒園活動區進行游戲材料的收集,引導幼兒創作不同風格、充滿創意的“中國天眼”建筑作品。教師立于幼兒視角,思考“自主游戲體驗對實踐的啟發有哪些”“游戲體驗中會有哪些游戲觀察的契機”等問題,以智慧分享為牽動,強化了自主游戲中的“放手”意識,提高了對自主游戲材料投放的認知,完善了幼兒游戲過程中的支持策略,實現了“尊重兒童、相信兒童,把真正的游戲還給兒童”的游戲目標。
(三)立足需求導向,建構自主游戲的改革路徑
基于對“安吉游戲”、自主游戲專題的文獻研究和園本化調研,我園針對自主游戲課程進一步的改革和優化實踐方向進行了梳理,建構行動計劃及目標路徑。從理念出發,提出了開放(包含思想開放和行動開放)、放手、相信、不怕麻煩、通力協作等關鍵詞,統一了研究思想。依據《遼寧省安吉游戲推廣實施方案》提出的“理念、環境、教師、教研”四個任務目標,界定了涵蓋“游戲環境—游戲空間—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的自主游戲課程改革路徑,建立了以解決動態性實踐問題為導向的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教研機制,形成完整的目標路徑及行動指南。
二、基于多視域環境創設,變革自主游戲中的課程觀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環境是幼兒自主游戲的基礎,對幼兒游戲活動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安吉縣幼兒園的教師沒有教幼兒如何游戲,但幼兒的游戲水平卻普遍較高,這得益于他們為幼兒創設了豐富的游戲環境。幼兒園創設合理、有趣的環境,能夠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中,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因此,我園明確了自主游戲課程的實踐攻關策略——開啟游戲環境創設,從多視域出發,進行包括游戲環境、游戲空間、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等四個方面的調整和探索。
(一)創設基于“兒童視角”的游戲環境
幼兒園環境不只是一種觀賞性的存在,還蘊含促進幼兒獲得新發現和新感受的資源,因此教育內涵的顯現就存在于“兒童視角”之中。理念的先導性,讓我們在自主游戲課程改革優化過程中,建立了“兒童視角”的課程觀,把自主游戲環境中每一處的豐富、完善都視為“兒童視角”的產物,把研究兒童、理解兒童作為環境創設的重要前提,立足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支持兒童游戲、學習與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引導教師反思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投射出以往教師對自主游戲環境創設的理念誤區——主要聚焦在成人中心和任務取向,無視兒童的需要,造成空間和材料的浪費。我園以問題為研究核心,教師共同思考并挖掘自主游戲環境創設的“兒童視角”。
1.用“兒童視角”創設游戲環境
我園引導教師將環境與幼兒的游戲和學習聯系起來,教師以幼兒快樂、投入、滿足和不斷獲得新經驗作為環境創設的目標,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對游戲的興趣、需要以及探究進度,從而追隨幼兒的發展,創設附加吸引力、創造力、生命力的游戲環境。
2.按兒童成長規律安排游戲場域
我園要求教師把自主游戲環境中1.2米以下的物質空間全部轉化成由幼兒依據自己游戲需要而自主安排、自由使用的游戲場域,讓這一部分的空間元素全部彰顯幼兒游戲與學習的痕跡。
3.為幼兒的游戲環境“留白”
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探索是一個不斷生成、動態的過程,游戲中幼兒會有新發現、新問題、新思考,也會產生游戲的成果、作品。針對這樣的游戲發展形態,我們要求教師堅持為幼兒游戲環境“留白”的創設要點,能夠滿足幼兒在游戲中自主、自由地留下自己的發現、問題、成果、作品,而不是讓原本屬于幼兒的環境被教師設計的環境所限制。在實踐中,除了1.2米以下的環境,我們還把原本懸掛在游戲區上空的懸掛裝飾都拿了下來,空中的“留白”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會自主安排游戲中一切有趣的、有形的成果,在空中的環境創設中換上自己的游戲作品。
(二)發揮環境創設的共同參與效應
幼兒在自主游戲環境創設中應處于主體地位。幼兒是舊經驗與新經驗的聯結者,是游戲故事的講述者,是游戲活動內容的內化者,是自始至終的參與者,只有讓幼兒充分參與其中,才能引發幼兒的深度學習?;趯Α皟和暯恰杯h境創設要點的分析與梳理,我園首先從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實踐入手,教師發揮環境創設協調者的作用,引導幼兒參與自主游戲環境的完善與調整。
1.游戲所需:參與環境設計
從自主游戲區域的空間布局開始,教師通過訪談法,帶領幼兒一起交流、思考,了解幼兒想要采用哪些設計方法對游戲區域空間進行布局,引導幼兒自己繪制游戲區域的布局圖。教師采用推薦和投票的方式,了解幼兒游戲中喜歡并需要的游戲材料有哪些,發起收集材料的活動倡議,調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同時協調家庭參與的力量。幼兒園在公共區域設置材料“百寶箱”,展示幼兒收集到的材料,這里也成為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材料“補給站”。在幼兒的游戲中,他們能讓成人覺得不起眼的物件成為寶貝。對于幼兒而言,參與游戲環境設計的過程也是探究、游戲和學習的過程。
2.游戲生成:豐富環境互動
幼兒園的環境與課程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環境是課程生成的土壤,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生成新的學習;另一方面,課程也會生成新的環境,課程實施需要獲得某種特定環境的支持,而課程開展的過程與成果也會促進環境的改變。
自主游戲課程實施中,我園以“游戲生成”作為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豐富課程內容的“蹺蹺板”,幼兒每天游戲的計劃、過程和生成都會展現在與游戲場地一致的游戲環境中。比如,在自主建構游戲中,幼兒生成了“航空站”游戲,在自主建構區創設航空主題情境,隨著游戲的探索與深入,幼兒在環境中布置了游戲計劃板,展示他們設計的具有“航空站”元素的圖紙;幼兒根據游戲經驗的需要,收集了很多航空航天相關的圖片投放在環境中,多渠道豐富認知;幼兒依據建構主題,將區域中的材料不斷豐富,支持游戲持續推進??梢哉f,在幼兒的自主游戲中,環境不再是外設的、凌駕于幼兒之上的,而是從幼兒自己的立場出發,為環境賦予了課程的涵義,這就是幼兒追尋與環境共生的過程。
3.游戲故事:融合環境反思
幼兒參與環境創設后,教師應引導其進行反思、自我表達和相互交流。隨著對“安吉游戲”精神與實踐經驗的學習與理解,我們也持續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游戲后的反思。游戲后,教師會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來畫出游戲故事,幼兒會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游戲故事展示在游戲環境中。幼兒以游戲故事的方式參與環境創設,呈現了他們游戲的痕跡,按照“安吉游戲”經驗,游戲故事是對游戲經歷進行回顧、反思、敘述和表達,這也是安吉幼教理念關鍵詞“反思”的一種體現。幼兒繪制的游戲故事在班級的墻面、閱讀架等空間環境展示和存放,幼兒可以反復翻看,跟自己的游戲“對話”,這也蘊含著更多的思考,所以這是自主游戲課程助力幼兒游戲水平提升的有效方法。
(三)調整自主游戲的時空環境
長期以來,自主游戲環境大多是以領域性來劃分和呈現的,我園依據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提出的“安吉游戲”室內環境表現特征,對自主游戲環境進行了多方面調整。
1.環境創設:變“領域性”為“情境性”
開放的、功能不固定的空間可以滿足幼兒玩各種游戲的需要。我們將原來混齡共享自主游戲區的標識全部撤掉,用玩具材料架分隔成六七個活動區間,增加區域聯動。這些區域不再刻意強調明確的區域功能定位,在同一個區域幼兒既可以畫畫也可以下棋、玩牌,既可以玩橡皮泥也可以拼圖、搭建,一切由幼兒實際開展的活動來決定。幼兒可以在任何區域玩任何他們想玩和可能玩的游戲,所以每個區域的功能是隨著不斷變化的游戲主題而變化的,幼兒依據自己設計繪制的區域標識來命名,將一個階段持續開展的游戲活動創設成一個空間區域,以建立幼兒的場地歸屬感,支持幼兒持續地推進游戲主題活動。
2.材料擺放:變“主題性”為“分類性”
傳統的按領域劃分的自主游戲中,往往以領域學習和探究的內容來定位材料的使用功能,幼兒進入區域后只會用指定的材料玩指定的游戲,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受到限制。而在優化的過程中,我們將材料的投放原則和投放策略進行了改變,補充了低結構材料,并通過分類擺放的方式進行收納。
在改變后的自主游戲區域中,教師和幼兒建立一個共同的規則,幼兒只要做到游戲后將物品、材料歸位,就可以隨時隨地取用,這樣一來,游戲時少了很多“老師我想要一個材料”“老師這個我可不可以玩”的聲音,也沒有了材料的功能標簽,一種材料可以為幼兒的多種需求服務。
3.游戲時間:變“限制性”為“開放性”
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充足的游戲時間保障。熟能生巧,多玩生智。我園的教師在優化改革初期,普遍反饋游戲時間不夠的問題。我們經過實驗班、實驗周的嘗試,重新制訂了幼兒園的一日作息制度,在統一的方向引導下,將安排一日生活時間的權利放手給了每個班級的教師和幼兒。除了餐點時間、睡眠時間、戶外游戲時間、集體分享時間、來園離園時間以及其他階段性的集體活動時間,其他在室內的時間,幼兒都可以在活動區開展自主游戲。我們將大量的集體等待時間都融合到了自主游戲時間,讓幼兒不再聽著鈴聲開始玩,又聽著鈴聲結束玩,時間的保障,讓我們看到了幼兒游戲的意識、游戲的能力、游戲的興趣均有所提升。
4.游戲展示:變“固定性”為“靈活性”
在自主游戲課程常態化實施中,教師利用多種觀察方法來捕捉幼兒與環境互動的效果與需求,在《遼寧省幼兒園游戲活動十項建議(試行)》文件的科學引領下,教師以“及時動態地改造、完善環境”為原則,關注游戲環境對幼兒游戲前、中、后每個階段的支持作用。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分析,很多教師發現,隨著幼兒游戲自主性的不斷提高,游戲中的自主生成也越來越多,作品數量提高,游戲方法和游戲經驗會隨時被記錄,游戲成果被保留下來繼續探索。由此,引發了教師在自主游戲中的思考和調整。
教師首先通過合作研討,結合幼兒游戲的實際情況,將游戲生成的成果、作品等進行歸類,分為立體類、平面類、記錄類、場地類等;明確類別后,教師調整自主游戲環境,針對不同游戲形成的成果,創設多種多樣的展示環境。在改造和完善中,原來區域中裝飾性陳列植物換成了空空的臺面,留給幼兒擺放游戲后形成的作品。以往的幼兒畫作及記錄單也被移到了幼兒觸手可及的展示板上,他們可以隨意設計、布置,也可以融合富有美感的設計與創意。游戲展示環境在被教師“留白”的前提下,填充了越來越多幼兒探索、學習、成長的“痕跡”,讓游戲展示在幼兒的主導和支配下靈活多樣。
三、基于問題實施園本教研,深化自主游戲中的教師觀
《遼寧省安吉游戲推廣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建立“問題導向、基于實踐、研訓一體”的培訓機制,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鞍布螒颉敝校處煹淖饔酶囿w現為觀察者、記錄者、參與者、安全守護者,彰顯了專業性和獨特性。自主游戲優化探索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園從園本教研層面,以問題為導向,圍繞自主游戲課程的主題開展研究。我園通過共性問題,引領教師對現場教研、案例式教研、游戲現場觀摩、游戲視頻回放和照片展示、課程故事敘事等形式進行反思研討,解決游戲組織、觀察、回應、指導等方面的問題,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讓教師以教研指導實踐,進而探索規律,提高教研效能。
(一)通過任務驅動式研討達成共識
在我園,以往都是每位教師自己設計并布置所負責游戲區域的環境,本次教研通過合作的形式,把全園負責同一類自主游戲區域創設的教師集中在一起。每個小組的教師圍繞“環境創設調整實施中如何體現兒童視角,提高幼兒的參與程度”“從兒童視角出發,如何選定區域游戲的主題,主要的來源會有哪些,投放材料的類型會有哪幾個方面”兩組問題進行任務驅動式研討。研討后,形成經驗,進而促進教師團隊達成共識。
一是兒童本位。游戲主題內容應該關注到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和需求,尊重并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點,環境布局、材料擺放應遵循兒童的視域。
二是開放創造。材料和環境的開放中,低結構材料與高結構材料都要有,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可以有所區分。
三是追求共生。區域環境創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按照幼兒園的課程進程每月調整,并且應該是生成性的調整,是基于課程、基于兒童的需要所更新或延續的。
四是主題參與。教師要經常在游戲創設前問一問幼兒想玩什么,在每次分享交流中問一問幼兒還需要什么,還想增加什么,引導幼兒玩一玩、畫一畫、說一說。
(二)通過活動回顧交流實施策略
通過自主游戲的不斷實踐,教師逐漸意識到游戲后的回顧環節是生成課程并助推游戲深度發展的關鍵,但教師對于游戲后什么時機進行回顧、如何組織回顧、回顧中問題的引導以及追問等存在很多困惑。教研前期,我園兩位青年教師現場展示了自主游戲活動,分別是科學區自主游戲和建構區自主游戲,并用敘事的方法介紹了游戲的課程故事。觀摩活動結束后,全體教師以混齡組為單位,圍繞游戲觀察記錄單中的要素整理觀察結果,并通過小組研討的方式,討論教研的核心問題,匯總小組研討觀點。
教研現場活動中,每組教師利用手機軟件將前期研討的觀點投放在視頻屏幕上,并圍繞“在回顧活動中,教師運用的觀察指導行為或策略有哪些”的話題,交流了研討的成果。最后,教研主持人匯總了研討的結論與觀點:一是游戲現場觀摩中教師運用的觀察指導策略包括對話推動、環境材料支持、平行游戲、參與游戲、總結提升經驗等。二是展現的觀察智慧包括:及時介入,以期啟發幼兒;錯時觀察,合理調配時間;及時追問,生成探索主題。三是回顧環節,教師把產生的新游戲作為重點分享的內容,給幼兒設計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體驗游戲,同時關注到幼兒搭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把問題帶到集體中交流,引領更多教師深入思考。
基于“安吉游戲”精神的自主游戲課程優化與改革的實踐探索,將歷史與未來的幼兒游戲研究相統一,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雖然,我園的研究與實踐仍處在初淺的階段,但通過改革的堅持與堅守,我們看到了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幼兒成長的變化;看到了教師專業自覺意識的提升,專業能力得到發展。自主游戲課程的根本始終落實在育人、育才的任務上,也正是在“安吉游戲”精神與經驗的引領下,我們深刻領會了“游戲是幼兒生命”的真意,幼兒在與環境、材料、他人互動及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內在潛能得到激發,生命的靈動得以凸現。
參考文獻:
[1]董旭花,等.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的童年[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1.
[2]郝晨晨.人類發展生態學視域下幼兒園學習“安吉游戲”的啟示[J].遼寧教育,2021(12).
[3]馬慕青,樊亞博.論向“安吉游戲”學習的三重意蘊[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0).
[4]徐丹丹.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創設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01).
[5]王晶,陸文澤.基于安吉游戲解析的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建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
[6]張紅艷.尊重兒童游戲的權利——基于安吉游戲的學習思考[J].成才,2020(06).
[7]陳潔.讀懂孩子 從觀察開始——淺談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中的觀察與指導[J].新課程,2021(27).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