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杰
(巨野縣中醫醫院眼科,山東菏澤 274900)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國內高度近視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有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高度近視患者將達9.38億[1]。高度近視患者病理進展迅速,已成為視力損傷和致盲的重要誘因,可引起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等并發癥[2]。其中高度近視伴白內障(high myopia with cataract,HMC)發生率較高,其發生機制涉及氧化應激損傷、蛋白組學及表觀遺傳學等[3],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方法,人工晶狀體植入是HMC患者的主要術式。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高度近視伴白內障患者治療顯著[4]。故本研究收集64例HMC患者,通過對比分析,觀察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臨床療效,總結臨床經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巨野縣中醫醫院收治的64例HM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4.72±11.08)歲;體質量指數(BMI)19.50~24.50 kg/m2,平均BMI(22.12±1.86)kg/m2;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9±1.58)年;患眼:雙眼26例,單眼6例;老年性黃斑變性(AMD)分期:早期10例,中期17例,晚期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5.33±10.52)歲;BMI 19.00~24.20 kg/m2,平 均BMI(21.98±2.05)kg/m2;病 程1~8年,平均病程(3.53±1.60)年;患眼:雙眼23例,單眼9例;AMD分期:早期7例,中期19例,晚期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巨野縣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參照《眼科學》[5]中關于HMC的診斷標準,患者眼軸長度≥26 mm且驗光近視度數≥-6.0 D。納入標準:①白內障核硬度Emery分類為Ⅱ~Ⅳ級;②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肺部感染、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患者;②合并角膜炎、角膜潰瘍、淚囊炎、青光眼及眼瞼炎癥者;③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精神意識障礙者。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術前準備:術前按Holladay公式計算需植入的人工晶狀體的度數,術前3 d連續外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06,規格:5 mL∶24.4 mg],1~2滴/次,3次/d。術前1 d修剪眼睫毛。手術步驟:以鹽酸丙美卡因(蘇州工業園區天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062,規格:10 mL/支)行表面麻醉,操作前滴1~2滴,必要時追加1滴,麻醉起效后用開瞼器開瞼,做反眉形鞏膜隧道外切口,使切口弧頂距角膜緣0.5~1.0 mm,然后作垂直于主切口的側切口進入前房,由內切口進入透明角膜。前房內注射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杭州協合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73644735,規格:2 mL/瓶),作中央連續環形撕囊,直徑0.5~0.6 cm,水分離,采用CataRhex Swisstech超聲乳化儀(上海聚慕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63232957,型號:2000)進行超聲乳化,吸盡皮質后再次注射粘彈劑,拋光后囊,將400型人工晶狀體[北京麥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14第3221038號,型號:400]植入囊袋內,再將粘彈劑吸盡,水密切口。在患眼結膜囊處涂適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496,規格:3 g/支),每次用1.0~1.5 cm藥膏,3次/d,連續4周。
對照組:術前準備和麻醉方式同觀察組。麻醉起效后在眼角膜緣后2 mm處作隧道式切口,長4~5 mm,并在3點處作角膜輔助切口。注射粘彈劑,以環形方式撕囊,分離晶體皮質與晶體核,吸出殘留皮質,植入人工晶狀體,固定形成結膜瓣,將粘彈劑洗凈,用眼膏眼墊覆蓋患眼。術后涂適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次用1.0~1.5 cm藥膏,3次/d,連續4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BCVA)。分別在術前、術后1個月及術后6個月時采用國際視力表測量患者BCVA。③比較兩組患者視覺功能(VF)和生存質量(QOL)量表評分。分別在術前、術后1個月及術后6個月時采用VF和QOL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6-7]。VF包括主觀視覺、視覺適應、周邊視野及立體視覺4個維度,Cronbach's ɑ=0.901,各維度相關系數0.767~0.828,得分越高,視覺功能越好;QOL包括活動能力、心理狀態、社交能力及生活自理4項,Cronbach's ɑ=0.914,各維度相關系數0.776~0.878,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時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行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和術后并發癥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BCVA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和6個月時BCVA顯著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BCVA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BCVA比較()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BCVA:最佳矯正視力。
?
2.3 兩組患者VF和QOL量表評分比較 術后1個月和術后6個月時兩組患者VF和QOL各項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F和QOL量表評分比較(分, )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HMC致盲率高,且有年輕化趨勢,發病率在未來30年內將增加3~4倍[8]。目前認為晶狀體蛋白表達水平降低是HMC主要病因,其中ɑ-晶狀體蛋白作為小型熱休克蛋白,參與調節細胞生長,維持晶狀體的透明度和折射性。另外,ɑ-晶狀體蛋白表達下降可激活未折疊蛋白反應信號通路,進而顯著增加HMC風險[9]。手術是目前HMC主要治療方法,其中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且得到不斷完善。但仍有報道顯示,術后存在并發癥風險,影響手術效果[10]。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但仍有1例發生晶狀體半脫位,這可能是該患者晶狀體核較硬,術中反復的轉核及劈核增加了晶狀體懸韌帶的牽拉次數,并與后囊膜碰撞,成為晶狀體半脫落的原因。另外,高眼壓和角膜水腫是常規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本研究顯示,其發生率分別為12.50%和18.75%,與既往報道相近[11]。觀察組有2例患者發生高眼壓和角膜水腫并發癥,這可能是因超聲乳化時間較長,灌注液對眼角膜內皮的沖洗時間也相應延長,而導致術后高眼壓和角膜水腫的原因。因此,有學者提出在麻醉后即對眼球進行局部按壓[12],但應注意力度,避免晶狀體懸韌帶斷裂。另外,在連續環形撕囊過程中,應注意水分離的充分性,同時保持較大的撕囊口,這對于減小后囊膜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BCVA及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具有顯著優勢,這與其手術創傷小、術后散光小等特點密不可分。但影響手術療效和術后患者視力恢復的因素仍然較多,除并發癥以外,晶狀體核硬度、角膜散光度及眼底病變情況均可能成為降低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的誘因[13]。隨著核膜硬度增加,術中超聲乳化時間延長,機械操作增多,直接增加對角膜細胞組織的破壞,影響術后視力恢復,尤其是核硬度Ⅳ級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效果更差。因此,臨床應注意詢問病史,術前應綜合考慮患者病情情況,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避免術后視力恢復不良。
綜上,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HMC患者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視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