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群,李寶昌,莊曉誠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兒科,廣東江門 529000)
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是兒科常見呼吸系統感染類型,主要因兒童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功能尚未完善,病原菌易于在呼吸道內繁殖所致。臨床統計顯示,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高達40%,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進展為LRTI,是導致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因此,早期診治兒童LRTI至關重要。臨床診斷LRTI主要依據誘因、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胸部X線檢查等,但單純依靠常規檢查往往難以鑒別病情嚴重程度,而對于常規檢查不能明確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導致的LRTI,臨床仍以抗生素治療為主[2]。但隨著兒科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抗生素濫用及抗生素耐藥性不斷增加,給兒童治療安全性帶來一定隱患,減少兒童LRTI抗生素使用,提高兒童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對降低兒童抗生素耐藥性、提升兒童抗生素用藥安全性有重要意義[3]。血清降鈣素原(PCT)是感染敏感性指標,對評估兒童LRTI病情嚴重程度、指導小兒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治療有重要作用[4]。然而,目前臨床對血清PCT在兒童LRTI,特別是對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或非CAP患兒指導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尚無統一定論,僅有小部分單中心臨床試驗表明血清PCT對指導兒科LRTI抗生素治療有益[5]。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血清PCT在指導抗生素治療兒童LRTI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收治的1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中男患兒42例,女患兒48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6.9±2.5)歲;發病時間1~5 d,平均(2.8±1.1)d。對照組中男患兒44例,女患兒46例;年齡4個月~12歲,平均年齡(6.6±2.8)歲;發病時間1~5 d,平均(3.0±1.3)d。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訂)(上)》[6]中LRTI的診斷標準;②均經血常規、胸部X線片等檢查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根據胸部X線片有無肺部陰影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組(83例)及非CAP組(97例);③所有患兒均在兒科門診或兒科病房住院治療,無嚴重感染發生。排除標準:①嚴重免疫功能抑制;②其他嚴重的感染;③中性粒細胞減少癥;④急性喉炎或急性扁桃腺炎;⑤近14 d內使用過抗生素等。
1.2 研究方法 血清PCT檢測方法。于患兒入院24 h內抽取其外周靜脈血3 mL,檢測血常規、血清PCT和C反應蛋白(CRP)。血清PCT用半定量的免疫色譜檢測法測定,采用德國BRAHM·S試劑盒,檢測范圍在0.05~200.0 ng/mL,PCT≥0.5 ng/mL為存在細菌感染。血清CRP采用免疫熒光檢測儀(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型號:FS-112型),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使用美國COULTER公司試劑盒,檢測范圍在0.6~210 mg/L[7]。觀察組患兒采用血清PCT指導抗生素治療,根據成人LRTI臨床試驗結果指導抗生素的使用,評估血清PCT指導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性LRTI的可能性[8]。PCT>0.5 ng/mL為絕對給予抗生素治療,PCT在0.26~0.5 ng/mL為可能給予抗生素治療,PCT在0.1~0.25 ng/mL為可能不給予抗生素治療,PCT<0.1 ng/mL為絕對不能給予抗生素治療。當患兒病情穩定且血清PCT<0.25 ng/mL時停用抗生素;初始PCT>10 ng/mL者,初始值下降90%時停用抗生素。血清PCT>1 ng/mL持續7 d、血清PCT在0.51~1 ng/mL持續5 d以及血清PCT0.26~0.5 ng/mL持續3 d者需在第5天繼續使用抗生素,當血清PCT≤0.25 ng/mL時停用抗生素。該指導方法不適用于重癥感染、且有生命危險的患兒。對照組患兒采用臨床指導標準治療,參照《抗生素手冊》[9],結合血常規、CRP及病原學結果,對于細菌性、支原體及衣原體感染患兒給予抗生素治療,無合并癥者治療7~10 d,有合并癥(如胸腔積液、膿胸、膿腫)者治療≥14 d;病毒性肺炎患兒,以對癥療法、支持療法為主。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血常規、胸部X線片均恢復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體溫恢復正常,仍伴有輕微咳嗽,血常規、胸部X線片基本正常;有效: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體溫緩慢下降,仍有一定咳嗽癥狀,血常規、胸部X線片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較??;無效:癥狀及體征無顯著改善,體溫仍偏高,咳嗽明顯,血常規、胸部X線片無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惡化[10]??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兒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治療時間。③比較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指標。包括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持續時間、住院率。④比較CAP組和非CAP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
2.3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持續時間、住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指標比較
2.4 CAP和非CAP患兒中抗生素使用指標比較 CAP患兒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持續時間、住院率與非CAP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CAP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長于非CAP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CAP組和非CAP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指標比較
兒童LRTI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以細菌、病毒感染較為常見。但不同病原體感染所致的兒童LRTI癥狀及體征表現類似,僅依靠血常規、胸部X線片檢查往往無法明確感染病原體類型,導致臨床醫師經驗性應用抗生素治療的概率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兒童抗生素耐藥性及不良反應,不利于兒童LRTI的治療[11]。
PCT是感染敏感性指標,是降鈣素前體,當機體發生細菌、真菌感染時,血清PCT明顯升高,但在病毒感染與非感染性炎癥反應時,血清PCT僅有輕度升高或不升高[12]。因此,臨床可將血清PCT作為判斷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臨床研究證實,血清PCT在鑒別診斷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時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有助于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臨床療效,防止抗生素濫用,減少抗生素耐藥[13]。本研究中以成年LRTI的PCT閾值來指導兒童LRTI抗生素的應用,以血清PCT在0.25 ng/mL作為臨界值來指導臨床抗生素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89%;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CAP患兒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持續時間、住院率與非CAP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CAP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長于非CAP患兒。證實血清PCT能夠指導兒童LRTI的抗生素治療,有助于提高療效,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及治療時間,但對不良反應、住院率等無明顯影響。而在非CAP感染患兒中,抗生素使用時間有明顯減少,能夠減少非CAP患兒的抗生素使用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CAP患兒抗生素使用率,但也升高了非CAP患兒抗生素使用率[14]。
綜上所述,血清PCT在指導抗生素治療兒童LRTI有較高價值,可提升療效,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加快病情緩解,促進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