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鋒,蘇 星,陳建國
(1.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卒中中心;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江蘇南通 226006)
神經外科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神經外科中神經系統解剖學的復雜性和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特殊性,增加了臨床實踐教學的難度[1]。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點為主,對教材的教學內容予以講解,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但這種教學方法屬于知識灌輸式,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獨立思考性,無法滿足臨床對教學的要求。在醫學教學的新形勢下,將創新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主動吸收知識的積極性及自發思考的興趣,運用所學的知識點去解決實際臨床中發生的問題,具有較高的臨床教學價值。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ACS),主要任務是將各種醫學圖像予以數字化保存,在需要時可快速使用[2-3]。以問題為導向(PBL)教學方法從問題出發,以教師為指導,提問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方法[4-5]。本研究探討PACS結合PBL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神經外科臨床教學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實習的66名同屆臨床醫學專業的專科班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和C組,各22人。A組實習生中男性11名,女性11名;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3.16±1.08)歲。B組實習生中男性10名,女性12名;年齡20~25歲,平均年齡(23.12±1.11)歲。C組實習生中男性12名,女性10名;年齡21~26歲,平均年齡(23.18±1.07)歲。3組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授課團隊:授課老師共10名,其中麻醉科主任醫師1名,超聲科主任醫師1名,神經外科主任醫師1名,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3名,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1名。本研究經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習生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實習生納入標準:①本人自愿報名;②能配合教學工作。專家納入標準:①神經外科醫療專家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神經外科醫療領域工作年限5~10年;②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實習科室變更;②個人原因退出者。
1.2 教學方法 A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由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常規講解與提問,實習生進行回答,教學過程中通過觀看臨床相關的視頻、帶教老師進行示范等,對各項臨床技能予以講授。B組在傳統教學法基礎上加用PBL教學方法。由帶教老師制定帶教目標:以問題為核心,通過動態圖像、幻燈片設計規劃學習內容,讓學員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用較短的時間使其掌握學習的要點,教學中確保實習生了解神經外科疾病的特點、臨床癥狀等基礎知識,了解神經外科常用藥劑量、方法,掌握神經外科疾病的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技能,合理應用治療程序對患者開展治療,熟練規范地書寫病歷及治療單,熟悉儀器操作規程。實施教學目標:每人發放1份入科目標,由老師進行帶教工作,包括介紹神經外科特點、規章制度、指導學習文件書寫規范、常用藥物劑量、觀察用藥不良反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等,帶教老師可根據實習生性格特點開展教育,對共性問題進行著重講解,鞏固實習生專科知識,強化操作技能。每周由帶教老師安排1次教學目標反饋評估。C組在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方法基礎上加用PACS教學方法。利用PACS系統建立典型案例數據庫,包括靜態與動態案例。靜態是指治療過程完整、診斷明確的病例,動態是指進展中的病例。案例需反映教學大綱的要求,難度適中。教學過程:公布PACS影像系統收集的典型病例(如急性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史、查體,布置鑒別診斷的課后問題,課后實習生完成;解決課后問題,結合案例、查找的資料,就學習內容予以討論后公布PACS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布置實習生課后給出治療方案;結合治療方案進行主題發言,學生和帶教老師共同參與討論,結合PACS的治療,老師進行解答與總結,并對疾病內容進行重點梳理和點評。3組實習生均進行同步教學,教學時間為1個月。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實習生入科及教學1個月后考核成績。采用突擊閉卷考試方式,考核成績分為理論知識、病例分析以及實踐操作,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知識掌握度越好。②比較3組實習生對帶教的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實習教學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該問卷Cronbacha'α為0.819,重測效度為0.802,由3組實習生進行填寫,問卷當天收回,發放調查問卷66份,收回有效問卷66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100分為滿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60~69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實習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評分情況,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該問卷Cronbacha'α為0.821,重測效度為0.804,評分均為百分制,問卷全部有效完成,總有效率100.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 3組實習生入科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1個月后3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均高于入科成績,且C組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分, )
2.2 3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比較 C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比較[例(%)]
2.3 3組實習生問卷評分比較 在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的評分比較,C組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實習生問卷評分比較(分, )
臨床實習是將醫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階段,也是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轉變角色的重要階段。但目前我國臨床教學存在弊端,如臨床實踐環節少、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等,教學相對滯后,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故不斷優化臨床教學模式,改革實習內容較為重要[6-7]。然而,神經外科知識專業化程度高,神經系統的解剖結構復雜,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在完成課程后,對疾病的認識還較為膚淺。如何在實習時間內,幫助醫學生清晰了解神經外科復雜的理論和多樣的疾病類型,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是神經外科實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8-9]。
在PBL的教學方法中,主體是學生,目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學習基礎臨床知識和正確的思維推理方法,提高自學能力[10-11]。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介紹神經外科的發展趨勢和最新進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學1個月后B組實習生考核成績高于A組,表明相較于傳統教學,PBL教學方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PACS主要的任務就是把各種典型病例的輔助檢查以數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來,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通過靜態病例鍛煉學生思維,結合理論知識,運用如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等有關疾病的材料,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法予以綜合分析,能夠正確診斷疾病、提出治療方案[14-15]。通過動態病例,培養學生溝通及臨床操作能力。溝通是醫生基本的能力,對掌握病情、提高臨床療效、增進醫患關系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言行,學生可以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方式和技巧,通過術前交談、疾病溝通、查房等,學生可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學1個月后3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均高于入科成績,且C組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表明PACS聯合PBL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更佳,分析原因,這種模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又能使學生因所選病歷的普遍性和針對性而學會應對臨床問題,既加強了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同時也縮短了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而本研究結果顯示,C組實習生對帶教滿意度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也驗證了該模式能促進師資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另外,教學1個月后3組實習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評分情況比較,C組高于B組、A組,B組高于A組。由此說明,PACS聯合PBL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理想。但同時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的不足,臨床教學研究中應予以進一步的探討。
綜上所述,PACS聯合PBL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可提高學生考核成績及帶教滿意度,提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