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帆,秦澤鴻,潘美靖,陳文鑫
(1.普寧市人民醫院檢驗科;2.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東揭陽 51530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動脈壓持續增高,而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高血壓患者由于血管長期存在較大壓力,使多種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較高,腦梗死是其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1]。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腦梗死患者中近80%以上的人群存在高血壓基礎疾病[2]。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高風險患者病情評估、早期診斷,以及指導疾病的治療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探尋更多敏感的生物學指標以早期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至關重要。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為血清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分泌是機體受到創傷后啟動的防御機制之一,與神經元細胞的損傷、凋亡相關[3]。降鈣素原(PCT)為血清降鈣素的前體物質,與感染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4]。本研究擬分析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血清SAA、PCT水平變化,探討二者在高血壓合并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普寧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臨床特征、影像學技術檢查等診斷結果,將患者分為高血壓組(70例)和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60例)。高血壓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39.62±10.50)歲;體質量指數(BMI)19~27 kg/m2,平均BMI(23.07±2.52)kg/m2;平 均 收 縮 壓(149.65±8.3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舒張壓(110.35±11.41)mmHg;吸煙20例,飲酒25例。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8.97±10.49)歲;BMI 19~26 kg/m2,平 均BMI(22.33±2.46)kg/m2;平均收縮壓(150.06±9.60)mmHg,平均舒張壓(108.94±11.27)mmHg;吸煙18例,飲酒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普寧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①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5]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②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患者均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6]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經CT或MRI等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年齡≥18歲;③腦梗死患者起病后24 h內入院。排除標準:①腦出血、腦疝、腦血管畸形、腦腫瘤患者;②合并急、慢性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者;③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④合并阿爾茲海默病、精神疾病;⑤合并心、肺、腎、肝等嚴重器質性病變;⑥臨床資料不完整;⑦妊娠、哺乳期婦女。
1.2 檢驗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及入院時生化指標檢查資料。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及血壓水平。血清學指標檢測: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置于-20 ℃冰箱保存備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AU5700)及配套試劑盒檢測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采用全自動特定蛋白檢測儀(西班牙BioSystems公司,型號:BA400 A400),應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對血清中SAA進行檢測,記錄SAA數據。數值分析時,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下限2.5以2.5計,>上限500的以500計,有數值的以數值計;采用上轉發光免疫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UPT-3A)測定血清PCT水平(PCT定量測定試劑的一致性判斷方法如下:≥0.5 ng/mL判定為陽性結果,<0.5 ng/mL判定為陰性結果),PCT定量測定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血清學指標水平。②分析血清SAA、PCT水平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診斷價值。③分析血清SAA、PCT聯合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一致性。靈敏度=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假陰性人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血清學指標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診斷價值;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患者血清SAA、PCT水平均顯著高于高血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SAA:血清淀粉樣蛋白A;PCT:降鈣素原;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2.2 血清SAA、PCT水平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ROC分析 ROC分析證實,血清SAA、PCT水平均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70、0.803(均P<0.05),見表2。血清SAA、PCT水平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ROC曲線,見圖1。

表2 血清SAA、PCT水平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ROC分析

圖1 血清SAA、PCT水平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ROC曲線
2.3 血清SAA、PCT聯合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一致性分析 聯合診斷中任一項指標為陽性則視為聯合預測陽性,其中血清SAA≥18.07 mg/L、PCT≥6.51 μg/L視為陽性。血清SAA、PCT聯合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靈敏度為91.67%,特異度為87.14%,準確率為89.23%,陽性預測值為85.94%,陰性預測值為92.42%,Kappa值為0.784,見表3。

表3 血清SAA、PCT聯合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一致性分析
高血壓是腦卒中、心臟病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機體血液在血管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于正常,長期過高的壓力會導致血管發生病理改變,使冠心病、腦卒中等嚴重疾病發生風險顯著升高。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腦梗死發生率高于血壓正常人群[7]。腦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死率與致殘率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大多數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8]。對具有發生高血壓合并腦梗死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密切監測病情變化,早期診斷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患者血清SAA水平顯著高于高血壓組,且經ROC分析證實,血清SAA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具有診斷價值,AUC為0.870,提示SAA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具有較好的診斷效能。SAA是一組有同一基因編碼的多形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活性,SAA可抑制丙型肝炎病毒進入細胞,可作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先天防御機制之一,近年來研究發現,除正常組織細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細胞也能合成SAA[9]。研究顯示,SAA在炎癥反應過程中上升極快,是目前最敏感的炎癥標記物之一,其水平不僅可以預測急性腦梗死的發生,還可作為腦梗死后病情嚴重程度及3個月不良預后的評估指標[10]。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組患者血清PCT水平顯著高于高血壓組,ROC分析顯示,血清PCT水平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具有診斷價值,AUC為0.803。PCT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和敏感性的炎性標志物,在機體發生炎癥反應2~3 h后,其在外周血中的含量便會明顯升高并達到峰值,可反映疾病嚴重程度[11]。PCT可能在腦梗死的發病過程中作為炎癥介質參與其中,因此對于腦梗死的早期診斷很有價值。此外,本研究經一致性分析顯示,血清SAA、PCT聯合診斷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Kappa值為0.784,表明SAA、PCT二者聯合對高血壓合并腦梗死診斷效能較高,血清SAA和PCT水平升高與高血壓患者腦梗死發生密切相關,聯合二者檢測可提高診斷準確度。
綜上,血清SAA、PCT水平在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且其聯合預測靈敏度及特異度更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