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樹春,賴福堂,袁惠君,徐開煙,張愛蘭,劉 冰
(1.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同勝社康中心全科,廣東深圳 518109;2.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浪口社康中心全科,廣東深圳 518133;3.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婦科,廣東深圳 518109)
宮頸癌在臨床上較常見,屬于女性惡性腫瘤中的一種,而在引發宮頸癌的各項因素中,持續性感染高危型下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HR-HPV)是最為常見的因素之一,避免HPV感染是預防宮頸癌的重要措施之一[1]。近年來,臨床上有效預防宮頸癌的方式為接種HPV疫苗。早在2016年7月,預防性HPV疫苗已經在100多個國家上市,并且在同年的10月,二價疫苗(Cervarix)在我國獲批上市,從2019年開始,四價和九價疫苗也在我國多個城市陸續上市。宮頸癌二價疫苗主要針對的是HPV16、HPV18引起的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預防。四價疫苗則在二價疫苗的基礎上增加了對HPV6、HPV11引起的生殖器疣及相關疾病的預防。而九價疫苗則是在四價疫苗的基礎上增加了對HPV31、HPV45、HPV33、HPV52和HPV58所引起的宮頸癌等疾病的預防[2]。早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全球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綜合檢測草案中提及HPV疫苗的應用及宮頸癌的篩查[3]。有研究顯示,醫務工作人員的有效宣傳和指導對提高女性人群HPV疫苗接種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本次研究選取了200例參與宮頸癌篩查的女性,通過對其進行調查,詳細分析女性HPV感染情況及對HPV和HPV疫苗的認知情況,希望能夠為本地區宮頸癌的預防提供可靠的指導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參與宮頸癌篩查的200例女性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1.26±1.56)歲。本研究經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認知能力正常;②月經周期正常。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②有子宮切除史;③合并急性生殖道炎癥;④有盆腔放射治療史;⑤不能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均對研究對象行問卷調查,以匿名自填的方式完成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對HPV和宮頸癌的認知情況、對HPV疫苗的接種意愿、性行為情況。對HPV的認知內容包括對HPV病毒和HPV疫苗的認知兩部分,HPV病毒認知包括傳播途徑、感染HPV與宮頸癌之間的關系等;HPV疫苗知識包括不同的HPV疫苗能夠預防的疾病、對HPV疫苗的接種意愿及不愿意接種的影響因素、不同的HPV疫苗適用的年齡以及人群、可接受價格范圍等,對每個問題進行賦分,答題正確得1分,錯誤得0分,計算總得分評估認知程度。Cronbach’s α=0.921,效度AVE值<0.05。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現場調查,不記名自填寫后當場收回,及時審核、整理并剔除無效問卷。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研究對象對HPV病毒及HPV疫苗的認知情況。②分析141例研究對象認知HPV相關知識的途徑。③分析141例研究對象對引發HPV因素的認知情況。④分析影響HPV疫苗認知程度的相關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對HPV病毒及HPV疫苗的認知 分析問卷結果,研究對象對HPV病毒及HPV疫苗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有HPV疫苗接種意愿的人數僅占22.50%,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對HPV及HPV疫苗的認知
2.2 141例研究對象認知HPV相關知識的途徑 對141例知道HPV的女性進行調查后發現,媒體、家人及朋友介紹、健康教育課程是了解HPV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見表2。

表2 141例研究對象認知HPV相關知識的途徑
2.3 141例研究對象對引發HPV因素的認知情況分析 在危險因素認識方面,認為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是感染HPV重要因素的占比較多,其次認為妊娠次數過多、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是引發HPV的因素,見表3。

表3 141例研究對象對引發HPV因素的認知情況分析
2.4 影響HPV疫苗認知程度的單因素分析 按照認知程度將研究對象分為聽說組(60例)和理解組(140例),分析影響兩組研究對象認知程度的因素。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等因素會影響研究對象對HPV疫苗的認知(P<0.05),見表4。

表4 影響HPV疫苗認知程度的單因素分析[例(%)]
2.5 影響HPV疫苗認知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均影響女性對HPV疫苗認知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影響HPV疫苗認知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宮頸的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的交界部位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5]。這是因為該部位的柱狀上皮較薄弱,大部分處于不成熟狀態,患者宮頸上皮表面出現微小的損傷后,游離的HPV病毒顆粒就會通過受損的宮頸上皮表面細胞進入上皮基底層,從而與損傷部位的基底層角化細胞進行結合,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侵襲受損部位正常組織[6]。有研究顯示,HPV病毒顆粒能夠有效避開宿主的免疫識別,進入肌底細胞內后會在很短時間內啟動病毒復制功能[7]。HPV感染后,轉歸情況有3種:潛伏狀態。大多數感染可能處于永久性的潛伏狀態,臨床常用的方法也不能檢測到HPV;病變進展。出現與HPV相關的低度宮頸病變或陰道病變,此類病變大多數可能會自發轉歸或不變,小部分進展為高級別病變;高危型HPV感染長期存在。有可能轉變為高級別或已變為宮頸高級別病變[8]。
WHO推薦9~13歲的青少年女性接種HPV疫苗,對一些條件允許的女性和年輕婦女,應適當擴大HPV疫苗接種的范圍,相關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也要充分的發揮自身職責,加強對HPV的推廣及宣傳,為適齡女性提供HPV疫苗咨詢服務,進一步提高適齡女性對HPV 疫苗的認知程度及接種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對HPV及HPV疫苗的認知程度比較低,有HPV疫苗接種意愿的人數占比較低。雖然有部分人愿意接種疫苗,但是也對疫苗的來源及安全性有所擔心,加上疫苗的價格比較昂貴,導致自愿接種疫苗的人數較少。本研究顯示,媒體、家人及朋友介紹、健康教育課程是研究對象了解HPV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并認為性生活過早、性伴侶過多、妊娠次數過多、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長期服用避孕藥是引發HPV的因素,提示女性人群對HPV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依然存在認知不全面的情況。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正確的渠道加強對HPV相關知識的宣傳及教育。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均是影響研究對象對HPV疫苗認知程度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這可能是因為年齡越小,接受新知識越容易,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意識更強,在生活中也會主動了解HPV相關知識[9-10]。
綜上,研究對象對HPV病毒及HPV疫苗的認知較低,應進一步強化HPV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為宮頸癌預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