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仕和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方式方法。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很有必要。筆者現就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予以探討。
一、注重課前教學的準備工作,進行有目的的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中,其根本目標是為了學習,因此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開展應該以圍繞解決課堂問題為核心。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小組的分組與過程,應該注重教學的準備工作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匹配與協調,最終在有目的性的教學準備中完成合理的分組,并進行有效的討論,最終提高教學效果并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體驗。例如,在向學生講授《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就首先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差異和能力特點進行有效的分組,進而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我們生活在我們生活在亞洲,那么大家覺得亞洲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經過提問和思考,教師隨機選擇小組內部的成員進行回答,進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又如在講授《旅游資源和旅游業》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去談一談自己的家鄉有哪些旅游的景點,以及這些景點的特色。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發生緊密的聯系,進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不難看出,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有效的課前準備工作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生生互動、生生互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地理學習中,很多地名、地圖、形狀、圖示以及一些基礎的地理知識點學習起來非常枯燥,如何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呢?首先,把一些規律性的知識歸納起來,組合到一起,方便學生記憶,學生在學習《中國的疆域》時,通過具體的圖片對比,使學生對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這一現實現象有具體體會。我國的陸上鄰國14個,記憶起來有些困難,我組織學生展開記憶競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確,班里一個小組的學生基本都能流利地背出來,學生都很好奇他們的記憶方法,原來他們組的小能手把這14個國家編成了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尼和不丹;南部還有緬、老、越。”同學們對該組的記憶方法拍手叫絕,紛紛效仿,學習的興趣高漲,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大家比賽編順口溜,看哪一組的效果更好。利用多媒體設備和地理游戲、音樂教學法等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融入多種教學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方法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應該將小組合作學習看成是地理課程的實踐過程。其次,通過交流與討論,使學生明白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進而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其明確進行地理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在向學生講授《地球和地圖》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引導學生去繪制一幅學校的平面圖,并引導學生在繪制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分工,通過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使小組內部的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去,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實現。不難看出,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學生不僅在課堂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促進了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知識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四、結合生活現象,引導小組探討交流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日常熟悉的生活現象進行針對化引導,有效導入新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在學習《節約與保護水資源》這節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選用生活化方式進行新課導入,強化學生對該課程的基礎認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給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生活環境中找到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例如,學習《節約與保護水資源》這節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探討和交流。首先要用多媒體播放土地龜裂的圖片,引導小組思考土地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呢?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情況談一下干旱會導致什么情況?為什么要開展南水北調工程呢?以小組的方式探討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土地龜裂的原因在于干旱造成土壤缺水。也有的學生說干旱會使河流干涸,莊稼無法生長。也有的學生說,由于水資源匱乏,所以開展南水北調工程……根據學生的意見,教師可以順利導入新課程,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現象進行探討和交流,有助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有效理解和認知,切實提高課堂導入的效率與質量。
總之,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效引導和幫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能夠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