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關鍵詞:失眠;中醫;頭部穴位按摩;價值
【中圖分類號】 ?R24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失眠即患者出現的睡眠障礙體驗,具體表現為睡眠維持困難以及入睡困難等,可進一步對日間社會功能造成影響,近年來失眠的發病率較高,該疾病的發生與心理、精神、生理、生活、行為、環境等相關因素有關。中醫將失眠歸入到“不寐”等范疇中,認為該疾病與七情有關,使得氣機不暢并伴隨肝失疏泄,引起臟腑機能紊亂并造成睡眠變化[1]。穴位按摩是中醫在疾病治療中的常用外治療法,以下將分析對失眠患者運用經頭部穴位按摩的治療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76例失眠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23~78歲,均數(40.6±1.5)歲;病程為1~14個月,均數(5.6±1.6)個月。對照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齡24~76歲,均數(40.7±1.3)歲;病程為1~13個月,均數(5.7±1.5)個月。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艾灸治療,穴取涌泉、神門、足三里及三陰交,保持仰臥體位,穴位皮膚進行清潔消毒,艾條點燃后對準上述施灸穴位皮膚,與之間隔約2~3cm,雙側同步進行,進而使其局部產生溫熱感,避免發生灼傷。各穴艾灸時間為20分鐘,1/次/天,1周為1療程,共計治療2療程;觀察組加用頭部穴位按摩治療,患者保持仰臥體位,使其頭部放正以及身體放松,術者于頭側床前通過雙手拇指指腹對印堂穴進行按壓,其余手指對頭部雙側進行固定,由患者印堂穴向上星穴進行推36次,繼續由印堂穴直至頭維穴進行推36次,由攢竹到絲竹空穴進行推揉36次。繼續對太陽經進行梳理,首先由前額開始保持扇狀遵循由前向后的順序逐步推至后腦,反復操作10~20次。對印堂穴利用中指進行叩擊,反復36次,對百會穴進行叩擊36次,保持順時針對太陽穴進行按揉10次,之后保持逆時針對太陽穴進行按揉10次。頭部進行輕拍持續3分鐘,由患者前額進行拍打依次至其雙側太陽穴,之后過渡至頭頂百會穴,對兩側風池穴進行按揉,反復10次,以局部穴位產生疼痛感為宜。頭部穴位按摩治療1次/天,1周為1療程,共計治療2療程。
1.3評價標準
(1)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痊愈:患者的睡眠時間達到正常水平,或患者的夜間睡眠可持續>3小時,并且可進入深度睡眠,日間精力充沛;顯效:患者的失眠狀況顯著改善,睡眠時間延長>3小時,并且入睡深度增加,日間精神尚可;有效:患者的失眠情況有所減輕,然而睡眠時間的延長<3小時;無效:患者的失眠病情無變化或持續加重。(2)利用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睡眠質量,0~21分,分數越低睡眠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x±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組間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97.37%,對照組84.21% ,P<0.05。
3討論
失眠的臨床發病率較高,其病因病機十分復雜,中醫關于該疾病的病因及診治等研究由來已久,認為失眠的發生往往與陰不斂陽以及機體陰陽失調有關,所以在治療中可采取調和陰陽以及鎮靜安神的方法[2]-[4]。腦是人體神明之府以及諸陽之會,進行手法按摩頭部相關穴位,有利于促使經脈氣血恢復流暢并促使陰陽平衡,進而使患者神有所主,可實現心神得安,在頭部穴位按摩的應用中其安全有效且并無副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本次研究也顯示,觀察組通過增加頭部穴位按摩治療,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睡眠質量評分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頭部穴位按摩治療的運用可提升失眠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失眠患者運用經頭部穴位按摩療法進行治療可獲得確切療效,并提升患者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靜. 小柴胡湯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失眠的療效觀察[J]. 東方藥膳,2020,26(24):29-30.
[2] 徐東生. 穴位按摩結合理療治療社區老年失眠患者療效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0,36(7):119,121.
[3] 蘇國盈,王曉紅. 歸脾湯加減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嚴重失眠患者的臨床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7):309.
[4] 劉佳,譚莉莉,焦鵬程. 穴位按摩對痰熱內擾型高血壓伴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 飲食保健,2020,7(1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