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鵬 劉體勤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小兒;中醫;通肺平哮湯;西藥
【中圖分類號】 ?R562.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Key words:bronchial asthma; acute attack; children; Chinese medicine; lung soup; Western medicine
支氣管哮喘是較為典型的氣道炎癥病變,與炎癥細胞以及各類免疫細胞的協同參與有關,該疾病在任何年齡段均可能發生,特別是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患兒具有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等癥狀表現,影響患兒的健康發育。對該類患兒主要通過常規西藥治療,如糖皮質激素。中醫將該疾病納入“喘病”等范疇中,認為宿痰伏肺、身體勞倦等引起的氣滯痰阻以及氣道痙攣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有關,通肺平喘湯具備祛痰、解痙以及瀉肺平喘等藥用功效[1]。以下將分析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合用常規西藥及通肺平喘湯的治療價值。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本院7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1~10歲,均數(4.5±0.5)歲;支氣管哮喘病程為3個月~6年,均數(2.3±0.4)年。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1~11歲,均數(4.6±0.4)歲;支氣管哮喘病程為4個月~5年,均數(2.2±0.5)年。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西藥治療,如布地奈德氣霧劑實施霧化吸入,800ug/次、2次/天;觀察組加用中醫藥通肺平喘湯進行口服治療,方劑如:葶藶子、大黃均為10g,大棗為15g,僵蠶、姜黃以及蟬蛻均為12g。在此基礎上辨證加減,例如肺脾兩虛患兒可添加丹參與黃芪各10g,具有血瘀表現者可添加歸尾和丹參各8g,具有腎陽虛者可添加杜仲、仙靈脾以及補骨脂各10g,具有肺腎兩虛者可添加蛤蚧和熟地各10g,中藥煎煮后取汁約200ml,分2份在早、晚溫服。2組患兒均治療4周。
1.3評價標準
(1)對2組患兒進行中醫癥候評分,即哮鳴音、咳痰、咳嗽、胸膈滿悶等,均為0~3分,0分為無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分數越高癥狀越重,計算中醫癥候積分。(2)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顯效:癥狀、體征消失,中醫癥候積分降低≥70%;有效:癥狀、體征緩解,中醫癥候積分降低30~69%;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且中醫癥候積分下降<30%。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x±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組間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97.14%,對照組85.71% ,P<0.05。
2.2中醫證候積分組間對比
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P>0.05,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支氣管哮喘患兒處于急性發作期其癥狀表現嚴重,例如劇烈的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甚至引起缺氧以及呼吸衰竭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對該類患兒主要以常規西藥進行治療,例如給予患兒糖皮質激素進行吸入用藥,能夠迅速緩解呼吸系統局部的炎癥性反應,抑制患兒的病情進展,然而單純應用西藥的治療效果有限,并且患兒的療效個體化差異較大,還需探尋科學的綜合治療方案。中醫將支氣管哮喘歸入喘病等范疇之中,認為患兒的病因往往在于痰,臟腑陰陽失衡是導致患兒的發病實質所在,在治療中應遵循扶正固本的原則并給予益腎補肺治療之法,從而增強患兒體質以及提升機體免疫力[2]。中醫藥通肺平喘湯中含有大黃、葶藶子、僵蠶以及大棗等中藥,葶藶子可促泄肺消水;姜黃有助于行氣活血;加用大黃可調節臟腑陰陽并發揮祛瘀清熱的藥用功效;加用蟬蛻可促進利咽散熱;加用僵蠶有助于止痙散熱;加用大棗可促進寧氣益脾;所以該中藥方劑可共奏通肺平喘以及補氣健脾之功效。
綜上所述,對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通過合用通肺平喘湯及常規西藥治療,可獲得確切療效并顯著改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庫來娟.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脾肺氣虛證臨床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20,36(2):177-178.
[2] 劉菲,張君陽.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小兒支氣管哮喘肺通氣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分析[J]. 名醫,2019,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