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夢
下棋作為我國傳統的益智活動,具有很高的價值。其鮮艷的色彩,好玩的玩法以及包含的競爭性都適合幼兒操作。有研究發現,大班幼兒對棋類活動感興趣程度超過中小班幼兒。同時,數學對大班幼兒來說也是一個薄弱學科。因此,可以把數學知識與棋類游戲相融合,通過棋類游戲提升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3~6歲是發展幼兒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其中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而在幼兒園開展棋類游戲正符合此階段幼兒學習特點。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西格勒(Robert Siegler)曾做過一個實驗,測試數字棋類游戲對提升孩子“感知數量大小的能力”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內,玩數字棋類游戲的孩子在數軸評估、數數、數字識別、數量對比四個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這種提升甚至在孩子兩個月后還能檢測到。由此可見,把數學知識與棋類游戲相融合能提升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筆者將數學知識融入棋類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以此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積極解決問題、探索創新的能力,提升抗挫能力。
一、幼兒園棋類游戲的概述
游戲對幼兒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活動,其中下棋作為我國傳統的游戲活動更加適合幼兒體驗操作。目前幼兒園里以棋類玩具為依托進行的游戲總稱為棋類游戲。幼兒園里的棋類游戲分為兩類,分別為傳統棋和游戲棋。傳統棋包括圍棋、象棋等,游戲棋包括跳棋、飛行棋等。通過觀察發現游戲棋以其鮮明的色彩、好玩的規則深受幼兒喜愛,能深深地吸引幼兒的興趣,激發其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棋類游戲不僅能吸引幼兒興趣,還能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首先能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下棋時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需要幼兒有很強的邏輯能力思考怎樣出棋才能取得勝利。其次有助于幼兒專注力的發展,下棋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對弈,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關注棋盤上棋子的擺放以及走向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走。最后能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下棋是一種規則意識很強的游戲,同時勝負在游戲中體現得也很明顯,因此能使幼兒正確看待輸贏,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由此可見,棋類游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尤為突出。
二、數學棋類游戲的設計與實施
(一)數學棋類游戲的設計
1.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吨改稀分兄赋?,大班幼兒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其觀察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因此,在設計棋類活動時,首先要創設數學棋類活動的環境,讓幼兒提前感受棋類活動的氛圍。在設計活動前,可以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本著節約環保的原則,按照自制、安全、創新、實用的要求進行環創制作。例如,對班級及走廊的環境進行打造,墻壁上粘貼自制的棋盤棋子、便于幼兒理解的下棋游戲規則和對棋的介紹,吸引幼兒眼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棋的熏陶;還可以在班級創設一個區域讓幼兒進行棋類游戲,并在區域中投放白板、畫筆、各種形狀的幾何圖片等材料,讓幼兒發揮想象力自己制作棋子棋盤,體驗棋類活動的有趣。這樣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讓幼兒感受到棋類游戲的氛圍,為開展棋類游戲打下基礎。同時,這些環創發揮了教師的想象力,其中的規則可以作為棋類游戲中的提示,棋桌可以滿足幼兒使用空間,很受幼兒的歡迎。
2.多領域結合,豐富棋類活動。幼兒園五大領域指的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幼兒園中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都離不開這五大領域,在設計棋類活動時也是需要融合于五大領域。
當開展棋類活動時,出現幼兒興趣不高或下棋時注意力被別的事物吸引從而中斷活動的現象,就可以將其他領域的內容融入棋類活動中,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例如,將棋類活動與社會領域相結合,設計出 “參觀海洋館”的情境,讓幼兒在情景中進行下棋活動,并在情景中設置關卡,只有在下棋中取得勝利才能通過關卡,幼兒通過層層關卡后就可以“參觀海洋館”了,以此提高幼兒在下棋時的專注力;還可以設置“找朋友”的情境,讓幼兒簡單佩戴動物飾品扮演小動物,只有在一盤棋中取得勝利了才能獲得獎勵,找到隱藏的另一名好朋友,通過獎勵激發幼兒下棋的興趣。經過觀察幼兒在下棋中的表現,發現他們很喜歡這種形式的活動,都積極地參與活動并且下棋時的專注度提高了許多,使棋類活動充分發揮其作用,促進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和學習品質的提高。
3.遵循幼兒發展規律,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適宜。幼兒園游戲活動的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游戲化原則、發展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和綜合化原則。在設計棋類游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發展性原則,每個幼兒的發展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受遺傳、環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有的幼兒發展的水平較高一些,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強,有的幼兒發展的水平比較低,接受知識的能力弱一些。因此,要因材施教,讓每名幼兒都得到發展,由現有發展區域向最近發展區域過渡。同時,設計的內容要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呈螺旋狀上升,讓幼兒一點點地接受,不能一蹴而就,忽視幼兒對知識技能的接受程度。
在遵循發展性原則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數學棋類活動時要注意內容不要太難,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及特點,根據幼兒的認知程度設計游戲內容。比如,大班幼兒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并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據此教師把數學中的排列規律融入跳棋中,設計棋類活動“數字對對碰”,讓幼兒發現跳棋中的排列規律,并進行延伸讓幼兒嘗試創造新規律。5~6歲的幼兒在此階段還能通過實物操作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教師把其融入飛行棋中,設計棋類活動“返回原點的棋子”,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計算把骰子擲到幾可以把別人的棋子趕回原點,以此鍛煉幼兒的計算能力。
(二)數學棋類游戲的實施策略
1.發揮幼兒主動性理解游戲規則。幼兒的發展不是一個被動地接受外界影響的過程,而是一個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地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園生活包括保育和教育,因此不僅要在教學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而且在常規活動中也要以幼兒為主體。特別是在游戲活動中,只有讓幼兒主動去參與、去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棋類游戲的作用。而且要根據每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進行具體的實施,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幼兒發揮主體性,激發各方面興趣。同時,實施棋類游戲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理解游戲規則,讓幼兒充分理解游戲規則是進行好游戲的前提。因此,教師不僅要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進行講解,還要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理解游戲規則。在講解規則時可以采用集體教學和小組教學的方式,由簡單到復雜進行過渡,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幼兒主動探索逐漸理解游戲規則,而不是一下就給幼兒灌輸全部的規則。
2.關注幼兒及時給予指導。朱家雄教授曾經說過:“游戲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在幼兒游戲中給予指導?!痹谟變簣@的游戲中,教師是必不可少的,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教師首先要做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時的旁觀者,相信幼兒的能力,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考慮。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作為旁觀者,可以更真實地、深入地觀察到幼兒游戲的各種現象。例如,幼兒在下棋時的專注力怎樣,是集中注意力下棋還是東張西望和其他幼兒聊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違反了規則是如何處理的;在棋類活動中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是如何發展的;幼兒下棋時失敗的表現以及如何面對失敗的,等等。其次要認真觀察,抓住細節適時進行指導。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可以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肢體語言介入幼兒游戲行為進行指導。例如,對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出的創造性行為,教師應該用點頭、贊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對幼兒不遵守游戲規則的行為,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為,教師可用手勢、搖頭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最后要適時地進行評價。當幼兒在進行游戲或游戲結束時,教師可以舉例具體表揚某名幼兒或某個好的行為,根據幼兒易模仿的心理特征,會產生積極的效果,使良性循環反復進行,這樣更能提高游戲的質量。而在棋類游戲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實際的活動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指導,能更好地讓棋類活動發揮其作用,而不是只浮于表面。對大班幼兒適宜采用啟發式或同伴互動式指導方法,大班幼兒很容易出現因為爭奪游戲的輸贏而違反規則的現象。因此,教師的指導重點在于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讓其遵守規則。這時就可采用同伴互動式指導方法,在幼兒進行數學棋類游戲時,選派有經驗的幼兒擔當監督員,發現有違反規則的同伴時,及時制止并告知正確做法,幫助幼兒按照規則進行游戲。
3.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將幼兒的游戲水平從低水平引向高水平,才能更好地發揮游戲的作用。游戲前,需提供合理的空間、彈性的時間、豐富的材料、事先的計劃;在游戲中,教師應持續性觀察、開放性提問、留白式激勵、梯度性引導;游戲后,需做反思式記錄、正式性分享、儀式化展覽。在棋類活動中,幼兒參與游戲有三種不同的水平。在剛剛接觸數學棋類游戲時,吸引他們的是游戲的動作而不是游戲的結果 ,他們滿足于下棋時的動作,而不管游戲的規則,還不明白游戲輸贏的意義。再進一步學習數學棋類游戲后,幼兒開始對其結果感興趣,能遵守游戲的規則,理解輸贏的意義。當幼兒完全掌握這項棋類游戲的游戲規則時,他們就會爭奪游戲的輸贏。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從“低水平”向“高水平”過渡。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引導幼兒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加強棋類活動的練習,幼兒才會熟能生巧,提高棋類游戲的水平。
三、開展數學棋類游戲的成效與思考
(一)提高數學認知能力
幼兒在參與游戲中通過教師設計的棋類活動可以提高數學方面的認知能力。在移動棋子的過程中,幼兒需思考如何進行上下左右移動棋子獲取勝利,鍛煉了幼兒對于上下左右的方位感知能力,幼兒的方位感知能力明顯有了很大提升。同時,棋類活動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擲骰子,幼兒的點數能力不是很好,在擲骰子的過程中通過擲骰子提高了點數的能力。
(二)提高幼兒運用數字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但是家長和教師還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敏感期。只有抓住了這些敏感期,才能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因此,抓住幼兒的數字敏感期,才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數學思維,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大班幼兒正處于數字敏感期,在這個階段開展棋類游戲正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在玩棋類游戲時把復雜的數字運算轉化為游戲中的經驗,比如,幼兒在玩飛行棋時,為了奪取勝利會用加減法計算怎樣才會追趕上對手的棋子,把所學的加減法充分運用到活動中,在下棋中鞏固所學。幼兒在玩飛行棋時還會運用到數字計算步數等,這些都提高了幼兒運用數字的能力。
(三)提高幼兒分類的能力
分類是幼兒計數的前提,也能幫助幼兒感知集合。分類活動中幼兒要把物體一個個加以區分,再一個個歸并在一起,這樣,區分和歸并的過程就促進了幼兒對集合中元素的感知。大班有一些幼兒分類能力不是很好,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無法判斷哪些是相同類別的,總是無法快速地找齊同類物體。幼兒在玩飛行棋的過程中,通過飛行棋的顏色以及特征尋找相同的棋子,能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和區分。同時,在下其他棋的過程中了解了更多的分類方法,最終能又快又準確地進行分類。
綜上所述,棋類游戲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及好奇心。數學比較抽象,幼兒學習起來較困難,因此,把幼兒感興趣的棋類游戲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在游戲中可以讓幼兒學習鞏固數學知識。教師通過設計棋類活動,先讓幼兒理解棋類活動的規則,然后在活動實施時關注幼兒及時給予指導,不斷提高幼兒的學習、觀察能力,同時輻射到幼兒的生活學習中,不斷提升幼兒抗挫能力,促進幼兒將自己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融合到游戲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學習以及提高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使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提升空間思維、分類等綜合能力。因此,以棋類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四、結語
總之,棋類游戲是最能促進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游戲之一。教師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更多與數學知識相融合的棋類游戲,發展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