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勞動是人們生活中每天都需要進行的一項基礎活動,熱愛勞動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一方面勞動有利于促進學生骨骼的發育以及身體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勞動教育能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開展勞動教育也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意識,對勞動有準確的認知。然而,現階段在我國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并不容樂觀。
一、勞動教育的相關概述
勞動教育簡單來講主要就是通過一定的生產或服務以及勞動等活動形式開展的一種教育形式。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需通過勞動實踐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除此之外,受教育者還能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對勞動的價值有更準確的認知。良好的勞動教育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對生命的價值有準確的認知,等等。勞動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程度十分有限。勞動教育是學生認知世界的一個有效途徑,能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的方式深入了解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能培養學生養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勞動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勞動教育理念以及內涵也在不斷地進行優化和完善。但是勞動教育的宗旨始終不變,就是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
二、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分析
(一)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十分有限,培養學生對生命意義以及價值的準確認知,不僅能使學生更加珍愛生命,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能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程度有著重要的價值,因為勞動可以作為一個載體,讓學生能將自身與他人以及社會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如此一來,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對他們和社會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種生命存在的真實體驗與感受,對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知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在勞動教育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植物的培育,也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自然成長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生命力的真實存在,從而激發學生內心對生命的敬畏。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對學生認知生命、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有著重要的價值。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階段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創新潛力方面還有待開發,勞動教育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啟發與引導,使學生能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能不斷創新學生的思維,并在實踐過程中加以運用,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身體中的細胞活動也會相對平時更加活躍,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身體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從而使學生的大腦也會處于一個更加活躍的狀態,如此一來,對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工作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
(三)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也是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培養內容,感恩本就是我國傳統的道德標準之一,以每個人都要具備的一項基本的素養。從現階段的小學生發展情況上來看,多數的小學生從小受到父母以及長輩的過分寵愛,導致大多數小學生習慣性地以自我為中心,感恩意識十分薄弱。實施與開展勞動教育,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一方面,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實際參與勞動活動,使學生在勞動中能感受到勞動的辛苦,進而能理解父母為家庭所付出的艱辛,如此一來,能使學生對父母產生感恩的心,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另一方面,在勞動教育中也會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性質的勞動活動,在這種勞動活動中能讓學生在服務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產生幸福感,同時在這種勞動活動中感受到那些默默為社會、為人民做貢獻的人的不易,從而能產生感恩意識。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勞動活動的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也是重要的培養內容,大部分小學生從小嬌生慣養,自身的責任意識相對薄弱。而在我國的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開展勞動教育能使學生在感受到他人付出勞動的艱辛的同時,也能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比如,在勞動教育中給學生進行責任意識的滲透,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家庭中應該擔負的責任,能在責任意識的驅使下,自覺做好自己分內的家務,并且能不斷提升自己,以此更好地承擔家庭責任。另外,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勞動,能讓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在社會中應盡的責任,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將自己置身于社會大環境中,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做好一名“社會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開展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在各種勞動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三、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分析
雖然在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但是就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生勞動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其一,在小學階段教育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主次科目的問題,勞動課程相對語文、數學等課程受到的重視度仍然有限。不僅在課程教學方面未能進行有效的優化和改革,在勞動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也未加大投資力度,導致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在師資水平方面比較欠缺,嚴重影響了小學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其二,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而未能給學生的勞動實踐創造良好的條件。勞動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內容,需要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而且,只有讓學生深入地參與勞動實踐,才能對學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形成積極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和健康的價值觀。其三,小學教學中未能構建良好的勞動氛圍。良好的勞動氛圍對促進學生對勞動價值的正確認知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小學教學中,并未重視對良好勞動氛圍的構建,而且存在部分教師將勞動作為處罰學生的一種方式,導致學生內心對勞動存在較大的偏見,并不利于小學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為此,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需要結合勞動教育實施的需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勞動氛圍。
四、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
在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需加強對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讓專業的教師負責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加專業的指導,更好地發揮勞動教育在小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此,一方面,學校的領導和負責人要加大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能合理地規劃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成長需求,對教育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同時制定完善的勞動教育機制,以此確保小學生勞動教育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對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提高勞動教育教師的薪資待遇,這對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及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同時,要在勞動教育教師培訓方面加大投入,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及勞動教育開展的相關需求,合理制訂勞動教育教師培訓計劃,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使勞動教育教師能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發展中,勞動教育也要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升,不能僅僅是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和勞動技能,因此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
(二)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對提高小學生勞動教育質量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學校要結合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相關需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使學生在氛圍的熏陶下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一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注重將勞動的相關內容融入其中,通過文化的渲染以及各種活動的開展打造一個認同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教育氛圍。學校可以在日常的校園廣播站中播放一些勞動模范的事跡,通過榜樣的樹立幫助學生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也可以在學校內的樓梯間粘貼或擺放一些與勞動相關的小故事,促使學校內形成熱愛勞動的整體氛圍,改變原本學生對勞動的錯誤認知,使學生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勞動為榮,從而摒棄自身原有的不勞而獲以及坐享其成等錯誤的思想觀念。校園的氛圍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各個學科的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轉變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方式,因為這樣會讓學生對勞動產生抵觸情緒。班主任應該在班級內表揚勞動積極的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另一方面,要從社會以及家庭方面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社會方面應該在一些公益性的社會實踐勞動中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能加大公益性社會實踐勞動的宣傳力度,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勞動氛圍。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根據孩子實際情況讓他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在每一次勞動結束后,家長也應該主動地表揚孩子,給予孩子正面反饋,鼓勵孩子積極勞動,幫助其養成愛勞動的性格,而不是一味地溺愛孩子,造成孩子不愛勞動的后果。
(三)開展豐富的勞動活動
小學生勞動教育主要通過各種勞動活動實現,為了能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學校要開展豐富的勞動活動,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興趣愛好等,組織開展利于學生成長且符合學生興趣需求的勞動活動。比如,在小學各個班級中每天都會進行的值日活動,在傳統的值日活動中多數學生就是為了完成教師給安排的值日任務,只注重最后的值日結果,在過程中很少有學生能夠享受勞動過程,并且在勞動的過程中能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對值日活動進行改革,制定完善的值日制度,使每個崗位上的值日人員都能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并在值日的過程中通過合作、溝通提高值日的效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意識更強。另外,也要積極地利用社會公益活動,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通過幫助老人獲得幸福,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在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認同感的同時也使學生能有更多參與社會公益勞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可以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歌舞比賽、演講比賽、手工制作或繪畫大賽,等等,讓學生在賽制的激勵下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勞動,感受勞動的過程并在勞動中能有所收獲。無論哪種比賽形式,都要強調學生的真實經歷與感受,可以讓學生錄制一些參與勞動的視頻或圖片,并以此為素材進行比賽內容的準備。此外,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勞動實踐基地。比如,開墾學校的試驗田,學生可以在試驗田中種植;建立小小的養殖場,養殖一些動物,學生可以在此基地中給動物喂食或進行衛生清理。如果條件不許可,也可以與當地的一些勞動實踐基地進行合作,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勞動實踐機會。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能使學生組建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更準確的認知,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感恩意識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相關的校領導以及教師要針對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對勞動教育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優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勞動活動的機會,從而提高小學生勞動教育的質量。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