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韻石


一直以來,“海歸”在人們眼中屬于精英人群,是各個招聘單位眼中的“香餑餑”。然而,隨著“海歸”人數的逐年增加,“海歸”的層次出現分化,同樣陷入就業困境。
留學生歸國人數漸增
3月30日,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呂岳告訴《法人》記者,2019年他和5名同學一同前往英國,畢業后他曾有機會留在英國工作。但由于當地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不夠,他和4個同學選擇了回國。“有一個同學在英國成家了,要不然她也回來了。”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中國經濟迅猛發資料圖片展也是眾多留學人員歸國的重要因素。李宇是一位40歲的金融風險評估師,2003年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金融風險專業的碩士研究生。4月1日,他告訴記者,畢業后他應聘于英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薪水可觀,但2018年,他還是選擇了回國。“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回國后我能有更多機會施展才華。雖然收入不如國外,但我的能力獲得了更多認可,這讓我很滿足。”
和李宇有同樣想法的“海歸”不在少數,隨著中國在全球范圍影響力的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選擇了回國發展。如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關系的影響下,海外人才歸國趨勢愈發明顯。
教育部2020年相關數據顯示,自1978年至2019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僅2016年至2019年,中國歸國留學人員就達到了201萬人。
2021年9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信息顯示,2021年歸國海外留學人員數量首次突破百萬。此外,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總人數及應屆留學生人數均與2020年基本持平,前者同比下降0.5%,后者增長0.5%。
非名校海歸處境尷尬
隨著大量留學人員回國,國內對于“海歸”的要求也有了相應變化。4月3日,某國企單位人事部負責人劉林告訴記者,2015年前,對于留學人員大都沒有“應屆畢業生”的要求。而近幾年,單位相關職位對于“海歸”有明確相關要求。“今年春招,我們單位對于應屆留學生的畢業時間要求,必須在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之間,且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除了對“海歸”有“應屆畢業生”的要求外,國內大型企事業單位對留學人員的學校也有相應要求。“由于海歸人員數量增多,我們只能優中選優,第一篩選標準就是學校世界排名。”劉林表示,以英國和美國海歸為例,企業傾向選擇英國羅素聯盟和美國常春藤聯盟的畢業生。“此外,還要看學校世界排名,我們會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版世界大學排名、QS版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和U.S.NEWS世界大學排名進行參考。”
“我從美國回來,工作好找,但想找到符合自己心理預期的工作有點難。”王楠是美國某普通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回國后在一家外企從事市場營銷工作。4月2日,他告訴記者,因沒有名校背景,他當初擇業時投了許多簡歷都石沉大海。
同日,從英國羅素聯盟畢業的向東來,卻和記者說了另一番景象:“我學的是國際法專業,回國后在一家跨國企業從事跨境合同審核的工作,由于我的英語背景和專業背景都不錯,所以當初求職時有多個選擇。”
王楠告訴記者,隨著出國留學人員不斷增加,申請英美名校越來越難。雖然大學之間的課程相差無幾,但畢業后找到的工作相差很多。對此,劉林表示,從企業角度來說,招收的海歸人員學歷背景至關重要,專業性較強的畢業生依然搶手。
《報告》中也有數據表明,專業性較強的海歸人才在市場上很受青睞。《報告》數據顯示,從不同行業來看,文體教育行業海歸優先職位占比最高,為34.9%; IT互聯網、商業服務、金融業對海歸的需求量也較大,海歸優先職位分別占19.3%、13%、11.3%。
《報告》還顯示,近幾年,國內海歸優先的職位數持續減少,2019年、2020年、2021年同比增幅分別為-25.4%、-23.5%,-0.4%。回國求職海歸人數增多、海歸優先職位減少,一增一減使得海歸人員在歸國后求職壓力加大。83.1%的海歸人員認為在國內求職難度提高,其首要原因是“回國海歸增多,競爭加大”(占比64%),其次是“國內企業對海歸偏好減弱”(占比39.5%)。不過從2021年來看,海歸優先職位數及求職人數均與2020年持平,整體就業形勢較為平穩。
更多海歸選擇創業
“出國留學當然想去好學校,但現在好學校越來越難申請。”此前準備去英國學習動物醫學的何家豪,沒能被心儀學校錄取,最終只能去了英國一所普通大學。4月4日,他對記者說,當初心儀的學校沒有去成,回國后心儀的工作也泡湯了。“沒能入職動物醫學院從事教育工作,還是挺遺憾的。”無奈之下,何家豪轉而選擇創業,開設了一家寵物醫院。
同樣選擇回國創業的還有劉師培,歐洲某著名大學歷史系畢業的他,回國后放棄了大學任教的機會,轉而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國際歷史研究工作室,專門從事8歲至12歲小學生的英文歷史講解工作。4月4日,他告訴記者,起初他并沒想創業,但考慮到高校繁瑣的規定,可能會限制他自我發揮。“雖然創業很辛苦,但是很自由。”
對于留學生歸國求職心態的變化,記者4月6日采訪了番茄國際教育CE。李永濤。“原來的海歸人員多數希望進入機關事業單位,但現在選擇創業或者即將創業的人數在逐步增加。”李永濤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國內單位對留學生綜合水平的要求大幅提高。有限的職位面臨逐年增長的求職需求,必然出現待業情況,從而不得不去自主創業;第二是隨著中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留學生出國前就有創業目標,畢業后回國自然選擇創業。“選擇回來的本科留學生最小應該是2000年生人,他們思想開放,無法從單調的'朝九晚五'中得到滿足,豐富多彩的創業才是他們的首選。”臘
(責編白馗美編劉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