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必平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林業關系著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美化環境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1~3]。高等林業學校是培養林業人才的搖籃,在實現新時代林業現代化過程中作用重大。林業技術專業是我國職業院校中最傳統的專業之一,高職院校開設的林業技術專業承擔著培養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科技技能人才的重任[4~8]。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使得林業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艱苦行業,這給林業技術專業的招生、就業和培養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2018~2019級林業技術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從學生的視角對林業類專業課程教學興趣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本研究從專業興趣和認同度,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過程與方法、學習興趣與效果等幾個方面設計若干具體問題構成調查問卷表,總共發放紙質調查問卷240份,實際收回有效調查問卷240份,回收率100%。調查受訪對象是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2018級和2019級在校學生,調查問卷是在參考相關專業調查問卷并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設計的,問卷要求學生以不記名方式獨立作答,采用Excel軟件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篩選出與專業興趣和認同度相關聯的選項,將統計結果呈于表1。
由表1可知,影響學生專業選擇的主要因素是父母建議,占比40.83%,由此可以看出大多學生選擇林業專業是父母的意愿。據了解這些學生的父母大都是林業系統的職工,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從事自己熟知的行業。完全由于個人興趣愛好選擇林業技術專業的只有24.58%,說明林業仍然是一個冷門行業,不為多數人認知,沒有足夠的亮點和特色吸引學生的眼球。同時,也反映了林業專業宣傳力度不夠,外行人很少了解和涉足。認為選擇林業技術專業方便就業的占17.5%,這是由于江西省林業局出臺了定向培養基層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相關政策,學生只要通過定向招生考試,就可以得到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機會,但能夠響應到“三定向”政策的學生名額卻十分有限。認為影響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是個人能力占比45%,有30%的學生認為老師是影響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說明學生的專業興趣是建立在個人的理解能力之上的,任課老師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具有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只有52.91%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整體比較滿意,62.08%的學生認為在學校所學知識對就業有幫助,認為林業技術專業前景較好的學生占比72.91%。說明仍有少部分學生對林業技術專業的認同度較低,但大部分學生希望接受學校的系統訓練,認為林業行業的就業前景較為廣闊。
學習習慣是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已經被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家所認同[9~12]。學習方法的經常化即為學習習慣,它標識著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學習方法相對于學習的意義能夠通過好的學習習慣來實現。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需要別人時刻去提醒(表2)。

表1 專業興趣及認同度調查情況一覽

表2 學生學習習慣情況統計
從課前的預習情況來看,有每次都課前預習或經常課前預習的習慣的學生比例只有15%;從課后的復習、歸納和總結情況來看,只有36.67%的學習困難學生選擇總是或經常復習、歸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存在輕預習重復習的現象,對老師的授課內容掌握程度不夠。在調查中,經常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馬虎、作業拖拉、上課不專心等,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都是學習習慣問題。眾多研究表明,學習成績的好壞與有無良好學習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表3可知,在教學過程中有71.25%的老師會讓學生提前預習并在下一節課前提問,而有37.08%的學生卻不喜歡老師課前提問,說明老師與學生這種教學相長的互處方式有待進一步協調改進。有65.83%的學生認為課堂討論非常有必要,當在課堂上遇到難題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借助課堂討論的環節,通過詢問老師或與同學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思考成熟并形成答案,但是沒有膽量在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有57.08%的學生寄希望于通過自己的示意而引起老師對自己注意并點名請自己回答,這就需要任課老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情,同時有意識地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答題,培養學生在學識上積極主動、敢為人先的闖勁。關于老師的教學是否需要面向全體同學這個問題,僅有42.92%的學生覺得只要班級有大部分的同學能夠聽懂,跟得上節湊,老師就應該講下一個知識點,這說明學生渴望盡可能多地從老師那里學到知識。專業戶外課與室內課相比,63.75%的學生認為戶外比戶內學到的知識多,這說明技能知識源于實踐,在今后的課程設置時,可以適當增加室外授課的課時量。為鞏固專業知識,老師有必要布置作業,據調查數據顯示,61.25%的學生認為老師布置作業有利于強化鞏固專業知識。

表3 教學過程與方法統計
由表4可知,從學生喜歡的上課模式來看,大部分學生喜歡的模式是理論與實踐同步進行或者先理論后實踐,說明實踐是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的,理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就當前林業專業上室外實踐課時,37.50%的學生認為班級人數太多,這可能是因為室外空曠,相對室內而言聲音沒有那么響亮,人多就會有一部分同學聽不清楚老師的講解,這提示老師在上室外課時可以佩戴擴音器,便于學生聽清楚。82.92%的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視野的擴展是有幫助的,這說明公共基礎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好公共基礎課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前提條件,同時還能通過公共基礎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形成良好的愛崗敬業的道德風范。晚自習的時候只有50.83%的學生在看書或做作業,還有49.17%的學生在玩手機或者不知道要做什么,這說明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待更一步端正。對老師授課學生更注重老師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61.67%的學生希望以每學習完一章或者一個種類進行測試的方式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情況,這說明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效果的檢驗要及時跟進,及時鞏固。
通過對2018~2019級林業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查明了部分存在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提高林業技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近年來各地高中層次的生源減少,高職院校爭奪生源日漸激烈,而林業以往在人們的心目中屬于艱苦行業,在爭奪生源的過程中處于劣勢,為實現林業現代化和“雙碳”目標提出了挑戰。而林業專業人才在基層相當缺乏,工作崗位較多,同時,基層較偏遠,工資待遇相對較差。學生在選擇時,有些學生不愿意去鄉鎮村等基層單位工作,而高層次的工作崗位競爭壓力大,很難進入,使得“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層出不窮,這就給林業技術專業招生帶來了巨大影響[13~15]。針對這些現狀,政府應當給予林業技術專業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補助。例如:擴大林業“三定向”招生比重,嘗試免費就讀,提高在校生獎學金,就業求職補助等。2012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試行給予學生生活補助政策,當年該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創歷年新高。

表4 學習興趣與效果統計
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深入了解,缺乏專業興趣和對專業的認同度在許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為改變這一現狀,可以采取多方舉措提高學生對林業技術專業的認知度。一是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專業認同度的培養與教育,學校在學生入學時,要把專業認知作為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學習本專業的積極性,配備熟悉本專業發展情況的老師做輔導員或班主任。二是專業教師要加強對大學生培養專業認同度的引導與指導,專業老師要對所授專業進行深度研究和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專業,創新課程設置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專業學習的快樂和破解專業學習難題時獲得的成就感、幸福感,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情感認同感。三是學生自身也要采取積極措施和做出正確努力,學生要加強與專業相關的書籍的閱讀,擴大視野,多參加與專業有關的社會實踐。四是發揮校友榜樣作用,邀請本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為新生進行現身說法,相同專業相似經歷能起到巨大的引導作用[16]。
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提問學生作答,教師與學生處在不等的位置。即使學生對某些問題有一定的想法,也不愿或不敢提出。久而久之,學生只有被動接受,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會下降。要改變這種局面,教師應當樹立在人格上與學生平等、在學習上是指導者的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適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對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對于不擅長提出質疑的學生,老師還應當主動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戰勝膽怯,鼓勵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考和見解。發現問題是提出問題的前提條件,學生是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案例簡要介紹和分析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模仿和練習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