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發展規劃處,吉林 長春 130000)
高校科研成果推廣是指在科學生產過程中,由技術研究單位,將成果由其內部的應用企劃部門,傳輸到技術指導部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成果不斷發生轉化,使科學技術的應用方式不斷發生變革,從而使技術更加適應勞動生產過程[1]。為了實現將高校科研成果進一步推廣到市場,有關技術研究部門深入了解高校科研成果的研究過程,并認為高校是學術型智能庫中的龐大群體,也是社會科研技術單位中的一種特殊存在。相比常規的科研單位,高校不僅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也在科學技術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2]。
本文將對高校科研成果推廣現狀展開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部分科研單位對于高校科研成果推廣過程存在錯誤的認知,普遍認為高校定期向地方政府索要科學研究經費,他們獲取的成果便應當在社會內推廣應用,一旦成果無法有效推廣,便是高校單方面的責任[3]。
(2)高校科研成果與社會內其他商品一樣,具有同等的社會價值與商品屬性,因此,在推廣成果時,向使用者索要有償資金不僅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經營規律,同時也滿足我國法律制度的要求。但部分科技研究人員卻對此種行為持有反面態度,認為高校“取之于民”,便應當將成果免費供應給社會,甚至存在部分研究者認為高校在進行成果推廣時,索要資金是單純地為了“掙錢”。
(3)高校在進行科研成果推廣時,仍缺少宣傳渠道與推廣渠道為其提供支撐。僅依靠校內現有的資源進行成果推廣,不僅無法滿足推廣范圍的要求,也無法做到將科研成果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為了實現高校科研成果在社會中的有效推廣,在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前,需要先掌握社會不同行業對技術的需求,并以此為依據,設計一個以互聯網作為支撐的專家推廣算法,從而實現將高校科研成果定向推廣到技術研究單位與需求部門。
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前構建一個針對高校科研成果的詞典,并根據最長匹配原則,進行一個針對成果信息的分詞技術需求量計算,通過計算機計算后,可得到詞匯向量,將其表示為Vque[4]。并從詞典中尋找一個與專家向量相匹配的推廣算法,將此算法作為定向推廣的工具。科技詞典構建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科技詞典構建過程
在完成上述相關設計后,根據科研成果與推廣終端的實施需求,對成果尺度進行校正,并針對不同用戶的衡量標準,進行專家算法潛在概念問題相似度的判斷。判斷過程可用公式(1)表示。

公式(1)中:simCluster表示為基于技術需求的專家推廣算法;V表示為需求信息;n表示為成果語義概念表達方式;i表示為成果價值性衡量標準;j表示為成果市場價值或權重。按照上述計算公式,將專家算法與產業技術需求進行對接,確保算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滿足終端對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以此種方式實現對專家推廣算法的設計。
在高校科研成果領域進行專家推薦時,查找的內容通常是與成果內容需求相關的和非相似的專家。計算得出的不同詞匯之間的相關度數據,構建語義之間的關聯度詞典,可為以后高校科研成果推廣的關聯性量化提供基礎。由于不同專家對于高校科研成果潛在語義的分析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還需要對專家與專家之間的關聯性進行進一步分析。可引入LSA模型并用SVD進行對上述構建的關聯性矩陣的分解和降維[5]。在不同專家的文本之間的相似度上,可能包含有隱含的語義信息,而通過相似矩陣,能夠實現對專家搜索過程的速度提升。
為了實現對語義關聯性的智能分析,可引入一種無監督的機器學習方法,將專家分析結果之間的距離作為關聯性的評價指標。專家分析結果之間的距離越近,表示關聯性越強,則對應的相似對象都可歸屬到同一個聚類簇當中;反之,若專家分析結果之間的距離越遠,則表示其關聯性越弱,專家分析結果對應的相似對象無法歸類于同一聚類簇當中。完成機器學習后,當獲取到相應的高校科研成果語義以及相應的聚類數目后,為了能夠避免出現初始設定的聚類中心出現過分扎堆造成推廣受限的問題,還需要引入均勻差值對初始聚類中心進行選擇,從而針對被選定的初始聚類中心樣本進行索引,避免出現扎堆現象,實現對高校科研成果潛在語義關聯性的規范化分析。
針對當前各個高校科研成果存儲的高校智庫,將其研究成果作為外部變量,利用TEM修正模型,分別從個體變量、環境變量等進行分析,以此從實際使用對象出發,實現對成果智能推廣渠道的健全和優化。
利用TEM修正模型這一高度結構化的模型,實現對高校科研成果與使用者需求之間關系的明確。在模型當中,首先,針對個體變量進行分析,通過提升大眾對高校科研成果關注度的方式,讓各個階層產生優先考慮高校科研成果的意識。其次,針對技術變量進行分析,當前高校科研成果正逐漸向著網絡傳播的方向拓展,對各類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因此,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確保各類研究成果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用戶對接,可達到傳播周期短、傳播效果好的目的。綜合上述對兩種不同變量的分析,為實現其更好地推廣和發展,還需要從高校科研成果自身角度出發,建立相應的第三方機構,負責各類科研成果的采集、整理、存儲和推廣,通過一系列第三方管理過程,將高校自身科研成果及特色作為依托,實現對相關信息資源的充分整合,從而實現其高質量、可操作性強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過引入專家分析方法實現對高校科研成果潛在語義關聯性的量化分析,并通過TEM修正模型實現對推廣渠道的進一步完善。通過上述推廣策略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推廣方式存在的效率低、科學性不足的問題,進而幫助高校科研成果能夠在信息化時代得到更快速發展,不斷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