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 玉
在智慧物流園區的規劃與設計階段,需在核心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而在建設與運營階段,最為關鍵的是做好數字化。智慧物流園區的數字化建設包括園區載體數字化、運營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三個重要方面。此外,智慧物流園區的盈利水平決定了園區可否持續良性運轉。

王新南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秘書長
近年來,上海市行業企業對智慧物流園區的接受度不斷增強,從部分企業愿意先行嘗試,到更多企業積極主動建設,再到大部分企業認為不做智慧物流園區將來必定會落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啟了智慧物流園區建設。
作為智慧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物流園區的發展頗受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關注。近十年來,促進會聚焦“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和園區數字化深化轉型”這一課題展開了深入調研,圍繞智慧物流園區發展進行了大量課題研究,同時聯合普洛斯共同發布了《2021智慧物流園區白皮書》。為此,我們采訪了促進會秘書長王新南,請他結合上海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經驗,對智慧物流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等方面要把握的關鍵要素進行重點分享。
記者:您如何看待智慧物流園區發展?上海市在促進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當前進展情況如何?
王新南:智慧物流園區以物流園區為載體,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智能化應用系統平臺為支撐,將人、車、貨、物等全面感知、數字連接并深度融合,聚焦科技化運營、品質化服務、數字化物流,重配整合園區資源并達到各方利益最大化,實現綠色高效、業務增值、鏈式效益、協同生態,最終達成可持續發展。
物流園區運轉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發展智慧物流園區的核心價值就在于讓物流園區更高效地運轉,實現物流運作的增效降本。從更高層面看,發展智慧物流園區會帶來新的價值共識。伴隨智慧物流園區的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將對產業發展、智慧城市發展、城市低碳發展等多個層面帶來積極推動作用。
圍繞智慧園區(其中智慧物流園區涵蓋在智慧園區范疇)發展,上海市在2013年即制定并出臺了《上海市智慧園區建設與管理通用規范》這一地方標準,并于近期對其進行修編。2021年,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力打響5個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園區品牌、50家特色產業園區和50個精品微園,加快建設7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和5個數字新基建標桿園區等重要目標。
我認為上海市的相關推動舉措具有非常明顯的政策引導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智慧物流園區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價值成為企業聚焦于此的核心內驅力。近年來,上海市行業企業對智慧物流園區的接受度不斷增強,從部分企業愿意先行嘗試,到更多企業積極主動建設,再到大部分企業認為不做智慧物流園區將來必定會落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啟了智慧物流園區建設。目前上海市已經形成了多個智慧物流園區標桿項目,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

促進會組織赴金山工業區調研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建設

促進會牽頭編制的《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白皮書》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記者:請您結合上海市智慧物流園區發展經驗,談談企業在智慧物流園區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有哪些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王新南:目前上海市比較有代表性的智慧物流園區總體來說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類是工業園區中的智慧物流園區,這類園區更多的是圍繞生產和管理過程中進行物流服務,比如,上海金山二工區、普洛斯智慧物流園區;第二類就是匯聚了很多物流平臺企業的產業園區內的物流園區,比如,上海e通世界產業園。
在智慧物流園區的規劃設計與建設過程中一定要以核心業務需求為導向,不同的物流園區、不同的業務類型、不同的服務對象所面臨的業務需求都會不同。比如,上海金山二工區的建設重點就是化工產品的存儲、運輸等,所以在園區規劃建設中更注重如何保障環保安全;而普洛斯智慧物流園區則更重視降本增效,如提升人員/車輛進出效率、提升月臺/場站利用效率、降低運維人力成本、提升事件處理效率、倉儲降本增效、提升服務品質、提升數據采集分析效率等方面;上海e通世界產業園區匯聚了很多物流平臺企業,它更多的是通過信息化服務助力整個城市社會資源的高效匹配和利用。
更要注意的是:“頂層設計”是智慧物流園區建設的大前提。前些年,企業在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過程中更多的是針對棘手問題,如上線自動化物流系統或者設備來解決局部問題,或者進行部分功能化應用,基本都是環節性、碎片化的建設,缺乏系統性、前瞻性的規劃,而這往往也將會給發展或者整體運營帶來更多限制。因此,從全局出發,對智慧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尤為關鍵。
在智慧物流園區的規劃設計階段,一定要從業務需求出發,在充分了解業務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并細化“場景應用設計”,把5G、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業務需求。
記者:在您看來,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應該著重把握哪些關鍵要素?
王新南: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與運營最為關鍵的是數字化,但絕不僅僅是在物流園區的某些作業場景中應用數字化技術或者物流系統來代替傳統作業,更不是簡單地把原本線下作業搬到線上運轉,而是通過數字化應用來顛覆傳統物流園區的業務流程,實現流程再造,最終實現整個物流園區作業效率的提升,同時帶動整個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轉。
我認為,智慧物流園區的數字化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載體數字化是基礎。物流園區的載體數字化就是應用物聯網技術,在園區載體上部署神經元感知系統,例如,前端的數據采集系統。
運營數字化是核心。運營數字化則是從業務視角出發,以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為出發點來進行的數字化布局。過去,行業企業通常缺乏對數據的管理和應用,在智慧物流園區的建設過程中發現存在很多“數據孤島”。因此,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讓數據為業務賦能,是智慧物流園區高效運作的重中之重。
服務數字化是保障。服務數字化除了體現在內部的倉儲管理、月臺管理等環節外,還體現在客戶服務上,例如,疫情期間如何給物流司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如何保障配貨效率;如何保障物流運輸車輛在園區內的高效運行……
此外,智慧物流園區是否能夠良好運轉,不能只是看重智慧化程度和物流運作水平,更要看整個園區的資產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往往意味著有一定的投入,投入與產出成正比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記者:促進會在推進上海市智慧物流園區發展過程中開展了哪些具體工作?
王新南:在促進智慧園區發展的過程中,促進會的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標準制定,即推進構建智慧園區標準體系。例如,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管理下,建立了本市智慧園區建設與管理的地方標準;參與建立國家智能園區建設指南標準;同時按照市經信委要求編制園區數字化建設指南,指導園區單位開展數字化轉型。
二是政策和課題研究,充分發揮政府和園區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例如,政策研究方面,2021年發布的《上海市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十四五”規劃》中,園區數字化轉型篇章正是由促進會支撐經信委起草小組編纂的。在課題研究方面,我們按照經信委的要求,正在圍繞園區數字孿生、園區產業大腦、產業數字化等課題做前期研究。
三是智慧園區建設推進。配合政府和園區,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服務設施優化工作;聯合各會員單位及全社會的相關資源,推動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在智慧園區中應用;圍繞園區及其入駐企業,建立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及產業合作平臺,提供信息服務、商務合作、產業鏈協作、云制造、云倉庫等公共服務功能。

促進會組織召開《上海市園區數字化轉型指南》及《上海市園區數字化轉型星級評定指標體系》意見征詢會
四是加強宣傳培訓。通過促進會的網站、微信、會刊、簡報、專報和展示中心等媒介,宣傳本市政府在推動智慧園區發展方面的最新舉措和政策,介紹本市智慧園區的優秀案例和示范項目。
五是組織合作交流。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術交流會、座談會、高峰論壇活動、專業講座、商務合作接洽會、政企合作對接會等,快速傳遞智慧園區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
六是做好發展評估。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據相關地方標準和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對各產業園區進行智慧化發展水平的動態評估,并對其中達標或優秀園區進行等級化認定和授牌。
記者:接下來,促進會在推動智慧物流園區發展方面還有哪些發展規劃?
王新南:未來我們的工作重點將持續聚焦“促進物流園區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促進物流園區產業集聚和產業發展;二是促進園區產業數字化底座建設,構建產業大腦;三是推動智慧物流園區招商,促進智慧物流園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更好地推進智慧物流園區發展,促進會將打造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的應用系統,把智慧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成功案例、先進技術解決方案、先進技術應用場景進行綜合呈現,以這樣低成本的方式給正在或計劃打造智慧園區的行業企業提供經驗。
我們還將致力于為更多行業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其中包括像與普洛斯共同編寫《2021智慧物流園區白皮書》這類橫向課題研究的咨詢服務;也包括做智慧園區項目規劃,例如,我們為華鑫智慧園區、臨港桃浦智慧園區、閔行工業區等項目提供了技術和規劃設計的咨詢支持,未來我們會著力拓展咨詢服務能力,幫助更多企業打造高效的智慧物流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