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 要:實踐性作業需要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感悟等方式,將課堂上學到的語言文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的實踐性作業,幫助學生運用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英語持久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在“雙減”政策下,減負要尊重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對于英語學科來說,作業的設計要基于課程標準,體現單元意識,以育人為本、目標一致、設計科學、類型多樣、難度適宜、時間合適、結構合理為目標,布置一些融入生活、跨學科、形式多樣的作業,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汲取知識。
優質的作業還應該是綜合性的。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水平,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
一、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學得更有趣
新課標倡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在作業設計中也應體現新穎、有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語言能力。例如:教學表示食物單詞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食物的信息,并在小組里交流。學生除了收集食物喜好、種類以及生長環境,還可以布置與食物相關的情景任務讓學生模擬。
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布置趣味濃厚的作業,不僅能達到讓學生復習所學知識的目的,還激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接受新知識和進行創造性學習。
二、基礎性作業,讓學生學得更有效
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但要避免無質量的重復抄寫。我們應該遵循學生學習規律設計這類作業。
如:對剛學的詞句,以書法練字的方式布置學生少量的抄寫作業。在小學階段就是要給學生打下良好的語音和語調基礎。語感是從不斷朗讀中潛移默化而來,優美的語音語調也少不了反復地聽各種形式的范讀,避免單詞機械重復的聽讀。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可以布置錄音作業,把自己朗讀的單詞或對話錄下來,在課堂上給學生聽,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互相欣賞。可以定期進行英語課本劇,英語朗讀比賽和對話表演,也利用午讀時間讓學生觀看英文時訊熱點視頻,拓寬學生的英語視野,讓基礎訓練適合學生基礎教學的特點。
三、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任務型教學”的精髓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正處于具有豐富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
如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及關于天氣的單詞時,可以讓學生自制天氣類單詞簡筆圖和生活中的天氣預報相結合,模仿天氣播報員,錄制天氣預報視頻,利用課前一分鐘讓學生播報當天的天氣情況。
四、多樣性作業,讓學生學習豐富多彩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作業完成質量。因此作業不應只要求學生抄寫單詞和句子,進行重復的聽讀練習,更應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要倡導實踐、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業形式。教師應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如:制作英語賀卡、給實物貼標簽、自制國旗單詞卡和編寫英語小報。
動手制作的過程也是學生全身心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的過程。他們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自編對話、韻律詩和故事,并配上插圖。讓他們把這些小報貼在教室的宣傳欄供全班同學觀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了解了生活,觀察了自然,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結合起來,增強了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