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君
摘 要: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輔相成,勞動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既能拓展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動手與創造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筆者以《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這些事我來做”一課為例進行探討。只有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并貫穿于教學環節的始終,才能促使學生感悟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切實提高其勞動素養。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教學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很多關于勞動教育的課程內容基本標準,如:“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尊重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等,而且低年段學生的行為與習慣目標之一就是能夠樂于參加勞動。可見,勞動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良好品格形成的重要途徑。
一、以活動體驗為切入點,感悟會勞動的意義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不少體驗活動,這是道德學習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兒童視角下抽象的勞動知識以最直觀的形式向學生呈現,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能在活動體驗中感悟,獲取知識。
在“這些事我來做”一課“家務擂臺賽”環節,教師利用“我畫你猜”的游戲導入,借此喚醒學生對家務勞動的記憶,從而調動他們的情感共鳴。然后,開展小組疊衣服比賽,根據用時短和疊整齊為標準評出小組優勝者,再讓其代表小組到臺上參加班級賽。接著,教師采訪獲勝的學生:“你為什么可以做得又快又好?”學生入情入境,分享自己獲勝的原因,如:常做就可以熟能生巧。再結合課本知識窗內容,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分享做家務的好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擂臺賽”這一個展示平臺,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選擇了難度適中的折衣服比賽,讓學生展示自己學到的家務技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二、以榜樣導行為紐帶線,激發愿勞動的意識
德育的課程目標的實現要依托學生自主參與。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榜樣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勞動觀念。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內深挖教材中的榜樣故事,向外拓展尋找身邊的榜樣人物。
“這些事我來做”中“夏叢艷日記”描繪了一個主動為家人分擔責任,為家庭付出的留守兒童的故事。教師在授課中,通過引入一些同齡人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例子,與之對比,讓學生進行反思和辨析。借助榜樣作用,讓學生明白作為家中的小成員,應該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替家長分擔。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反省,并推動學生的發展。
三、以情景辨析為突破口,明確做勞動的意義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學生的道德認知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要通過拓展來辨析明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聚焦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對原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從感知生活上升至形成經驗,豐富智慧。
在教授“這些事我來做”一課時,教師利用教材選取的學生生活畫面,針對部分學生不愿意做家務的一些主觀原因,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辨析觀點。教師再通過課前調查收集學生不愿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原因,設計一系列場景,通過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行為,引導他們思考如果再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勸導身邊的同學要熱愛勞動,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他們創設生活情景,讓他們反思自身行為,理性思考做家務的意義與價值并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從而豐富自身的勞動智慧。
四、以課后實踐為延伸點,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性特點,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和提升道德認知。教師在“這些事我來做”一課學習后,設計了“我為勞動之花添色彩”的實踐活動。針對學生在家做家務的表現,以周評的方式持續關注學生勞動意識的發展狀況。采用自評、家長綜合評、班級表彰等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爭做“勞動小能手”,促使他們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加強勞動教育,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的需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扣課文內容,落實勞動教育,必須結合生活實際,創設體驗活動,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勞動情感。借助課后延伸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勞動,感悟勞動的魅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積極的勞動觀。
參考文獻:
[1]王喆瓊.追尋勞動教育的美好意蘊——小學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教學策略例談[J].中小學德育,2020(08).
[2]羅燕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4).
[3]謝林燕.情到深處自然行——《道德與法治》勞動主題教學例談[J].中小學德育,2019(03).
[4]宋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基于生活力理論的視角[J].江蘇教育研究,2021(11).
[5]馬旭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措施[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
[6]張金鎖.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