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勛
2月25日,在廣東省文聯的關心和指導下,繁榮廣東流行音樂調研工作會議在廣東省文聯三樓會議室召開。著名音樂人陳小奇、楊湘粵、陳潔明、解承強、畢曉笛、宋雪萊,廣東省音協副主席、廣東流行音樂教育家羅洪,香港音樂人吳國敬、星途網董事長邵偉、廣東資深廣播人周兵、《嶺南音樂》執行主編朱明,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高翔,廣東省音協流行鋼琴委員會主任項翊、電聲吉他委員會主任吳強、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流行與即興鋼琴委員會主任方奕,廣東中青年詞曲創作人、音樂制作人代表薛永嘉、黃志文、隋曉峰、王厚明、熊亮、梁天山、曹磊、鄭伊洋等齊聚一堂,認真學習領會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就廣東流行音樂發展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研究,為繁榮廣東流行音樂建言獻策,為聚力實施“六大工程”,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貢獻音樂力量。
會前,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王曉聽取了廣東省音協擬舉辦該調研工作會議及有關安排的匯報,分管領導周華副主席與參會的音樂家陳小奇等座談交流。會議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專職副主席金旭庚主持。
參會人員認真學習了李希書記在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并展開了熱烈的發言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作為廣東文化符號之一的廣東流行音樂,應該抓住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良好契機,煥發樂壇新活力,進一步提升廣東流行音樂的影響力。
扎根廣東樂壇多年的著名流行音樂人陳小奇在會上簡明扼要地梳理了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的脈絡,就廣東樂壇在全國的定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雖然廣東流行樂壇的發展力度不如從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活躍度。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廣東流行樂壇應該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從全國流行樂壇“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角度,尋找新的突破口和發力點,并提出了在新時期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的“廣東模式”。針對廣東流行音樂未來的發展,陳小奇針對廣東民族民間音樂時尚化探索、整合網絡音樂群體力量、大灣區流行音樂發展、加強與國際流行音樂界的交流、人工智能音樂等熱點問題談了自己方向性的思考。建議建設廣東流行音樂陳列館,通過文旅結合的形式,打造中國流行音樂的地標建筑;希望政府文化產業基金牽頭發起成立面向社會及個人音樂人的廣東流行音樂發展基金會,扶持流行音樂創作。
與會人員踴躍發言,發表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制作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及傳播形式改變等因素讓流行音樂的創作制作更加個人化,同時也衍生了音樂精品不多、文化傳承缺失、流行樂壇凝聚力不如從前等問題。在大灣區的背景下,整合粵港澳的音樂力量,廣東流行音樂的發展還是大有可為。
二、審美尺度、審美需求是隨時代發展不斷變化的,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惑,也有自己所處時代的優勢,雖然廣東流行音樂獲取改革開放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但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強省建設工作,步子邁得更大、投入更多。廣東的流行音樂發展應該緊跟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創作更多體現廣東音樂人使命擔當的留得住、傳得開、唱得響的優秀作品。
三、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的關鍵在培養人才,近年來中國文聯高度重視“兩新”文藝人才的扶持和發展,廣東也出現了優秀的新音樂群體人才代表,但是數量仍然不夠,建議對“兩新”人才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扶持。同時提出了廣東新音樂群體的職稱評定問題,對于推動流行音樂發展而言,讓新音樂群體得到系統權威的職業水平認定,是流行音樂人所在的新音樂群體迫切需要的,希望省文聯推進開展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工作。
四、人才的發掘和培養需要平臺和空間,希望通過打造流行音樂品牌活動的方式,建立選拔挖掘優秀的人才和音樂作品的機制,為年輕的流行音樂人提供創作、表演方面的展示平臺,促進原創流行音樂作品推廣傳播,為廣東流行樂壇注入新鮮血液。
五、近年來音樂行業發展迅猛,流行音樂的發展要在充分了解音樂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去解決作品創作、傳播甚至延續的問題。產業的完善對精品的需求度更高,我們不缺乏好的音樂作品,但是創作者與產業接軌溝通程度還不夠,音樂IP的缺乏,音樂與文旅相互了解不夠,都是需要深入思考解決的問題。
六、在海量歌曲涌現的今天,傳播推廣途徑很重要,在保證歌曲質量的前提下,可探索以團隊的形式,與音樂平臺達成更多的合作,獲得更多樣化的推廣傳播途徑。對歌曲的扶持資金目前在國家級層面,國家藝術基金申請難度比較大,成功率低,希望設立更多層級如省級、市級扶持資金,簡化申報手續,解決歌曲制作成本問題。
七、時代發展迅速,音樂人需要以團隊的形式統一思想,跟上時代步伐,建議對于流行音樂發展的調查研究能實現常態化、專題化。從行業生態的角度,對專題性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也希望更多關注流行音樂的人參與進來。
調研會議持續了四個小時,參會人員暢所欲言,討論氣氛熱烈。金旭庚做會議小結,歸納了與會人員對廣東流行音樂發展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一是建設廣東流行音樂陳列館,打造中國流行音樂的地標建筑;二是成立面向社會及個人音樂人的廣東流行音樂發展基金會;三是加大新音樂群體的人才培養力度,推進開展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定工作;四是搭建音樂創作者與產業溝通接軌的橋梁;五是打造流行音樂品牌活動,搭建創作、展示、傳播平臺。他表示,省音協將做好總結匯報工作,同時結合貫徹落實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精神,認真研究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揮省音協橋梁紐帶的作用,為進一步推動廣東流行音樂繁榮發展做好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