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媛媛 時志強 趙英杰
物聯網技術發展使得社會迎來了新的信息產業浪潮,鐵路運輸企業應當跟上物流信息化革命發展,優化物流建設。基于此,文章以物流信息化概述為切入點,分析物流信息化發展中,鐵路運輸企業的監控體系、平臺建設、信息戰略及人才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
企業物流信息化是為建設智能物流系統,通過信息識別、移動互聯網及機器人等技術,構建貨代通關、訂單處理、貨物運輸等系統,運輸存儲、貨物信息、流動加工、包裝發貨以及配送功能進行整合,實現服務集約、規模適當、流程控制、快速及時地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各個作業環節相互影響,推動企業物流水平突飛猛進,具有以下優勢:(1)物流的信息化,可以解決信信息傳遞過程的準確性差、傳播速度慢等問題,利用物聯網技術,借助互聯網平臺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從而來提高物流的運輸效率,形成共同的配送、聯合運輸一體化服務,整合物流功能。(2)物流信息化能夠共享物流供應鏈各環節信息,優化物流反應能力,運輸企業能夠直面消費者需求,獲得市場經營情況,迅速調整運輸路徑、方法等,提高運輸質量。(3)物流信息化能夠穩定傳播大量信息,整合信息后系統可在短時間給出最佳方案,如人員安排、運輸線路、資源使用等,實現決策與管理智能化、最優化,減小運輸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物流信息化能夠體現物流供應鏈各子系統與功能要素協作關系的完整體系,優化企業物流管理質量。
1.缺少信息戰略規劃。信息時代來臨不是一蹴而就,是伴隨日常智能化系統、互聯網科技發展逐漸成長,鐵路運輸企業仍受到傳統管理模式影響,盡管設備商逐漸應用物聯網技術,開展物流信息處理與數據管理,卻仍采取老套管理模式,未能真正理解物流信息化內涵。
2.平臺建設較緩慢。在建設物流信息化時,每個部門通常都有一個獨立的管理系統。該網絡僅用作內部規劃的作為擬定方案,無法構建一個從運輸、應用到結算的一體化平臺,以及一個完整的物流平臺,也沒有足夠的鐵路供客戶使用。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企業也缺乏完整的供應鏈,難以滿足門對門服務需求,對于鐵路運輸企業物流發展造成阻礙。
3.監控網絡不完善。我國鐵路發展迅速,使電子商務規模也逐漸擴大,因此,鐵路物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鐵路運輸網絡2020年為10萬km,擁有車站5000多個,盡管我國鐵路構建自動識別車號與軸溫監控等安全監控網絡,卻仍有不足,需建立智能化、全面化物流監控網絡。
4.缺乏高層次人才。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下,鐵路運輸企業也隨之迅猛發展,相較于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鐵路運輸管理應做到以人為本。但是,鐵路運輸企業受限于以往服務功能與生產工藝,物流信息化缺少現代專業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儲備,缺乏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物流信息化發展的阻礙。
1.優化戰略規劃。鐵路運輸企業發展中,物流信息化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從而可以高物流管理水平與競爭力。因此,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加強建設物流信息化,管理人員需樹立正確信息化管理意識,明確物流發展中不能僅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應當將信息理念融入至物流信息化各個環節,建立完善物流管理體制,加大建設力度。此過程中,企業建設鐵路物流物聯網涉及部門與單位較多,發展初期面臨著結構體較為耗散的問題,缺乏關聯性,各部門各自為政,需制定物流信息資源標準、技術標準及通信協議等,確定各系統在采集、服務與處理信息的交換機制,構建完善物聯網物流信息體系。
2.建設物流平臺。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完善信息系統,為實現物流信息化,增強競爭優勢,需結合發展戰略規劃物流平臺。具體如下:(1)實時采集信息系統。物聯網環境下,企業利用RFID建立實時采集信息系統,如MES執行系統,能夠迅速收集諸多實時數據,數據收集后完成動態物流系統管理,通過信息傳遞將運輸命令下發至鐵路中,實現優化管理,動態追蹤和識別貨物,將收集物流信息與跟蹤貨物識別結合,能夠實時控制各生產環節,順利完成運輸工作。(2)數據倉庫系統。建立實時采集信息系統后,為了能夠利用財務和業務數據,分析公司治理能力,跟蹤關鍵客戶的波動,需要創建數據倉庫系統來分析物流運營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持,增強治理可預見性,調整戰略目標。(3)CMR客戶關系平臺。CMR平臺不僅能夠立足于客戶需求,可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對顧客與企業進行相互協調,還能按照客戶要求構建配套功能系統,為企業管理、收集客戶信息提供平臺,以網絡為橋梁,以市場為導向,以物流技術為手段,降低流程成本,加快物流周轉,在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保證顧客的人數與滿意程度,進而提升企業競爭與盈利能力。
3.完善監控網絡。鐵路基礎建設、管理、調度及車輛監控維護均屬于物聯網范疇,需構建高水物聯網信息共享及監控網絡,能夠保障物流運輸安全性,特別是列車速度的加快,使得列車運行易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增加運輸危險性,遇到軌道、石塊等行車障礙,司機難以依靠傳統瞭望方式進行列車控制,雨雪、臺風、地震等危險也難以有效預判,還可能遇到車輛軸溫升高、火災等災害,造成鐵路行車車毀人亡。因此,需構建分層次、全過程的安全監控網絡,整合現有局部軸溫紅外檢測、CTC列車控制聯網、傳感其設備等功能,實現鐵路物流運輸全過程信息監控。功能如下:(1)車輛在途識別、跟蹤功能。企業根據鐵路車輛運行,建設車牌自動識別系統,聯動紅外軸溫檢測系統,動態控制和跟蹤禁止在線路上運行的機車和貨車。由于其特性,鐵路客車不包括在自動識別系統中。在用車數量只能依靠TCDS、KMIS等技術手段,從而可以滿足客車的行車安全及乘客需求。在對列車進行定位,要經常利用軌道鏈應答器/詢問器,但是,列車的定位精度仍不夠、安裝成本高的問題。在鐵路物流發展之前,可以利用ATIS技術,同時整合自動識別系統,與列車跟蹤定位與監控資源相互結合,利用GPS定位和射頻識別創建車輛識別跟蹤對象,涵蓋動車組和乘客。(2)鐵路貨運物流信息系統。最初,鐵道部創建了一個集裝箱跟蹤運輸管理系統,將動態車輛信息鏈接到ATIS。但卸、裝、還箱等信息錄入渠道仍采用人工登記方式,對跟蹤效率、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難以保證,使系統無法對集裝箱智能化與管理化進行實現。因此,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改造信息系統,完善貨運追蹤功能,將物流信息拓展至貨物,增加系統運行的感知層,同時,還可以在貨物集裝箱上放置電子標簽,并且與船廠自動化系統連接,為整個跟蹤和聯網過程生成聯網信息,提高鐵路貨運的管理水平;(3)故障應急處理系統,列車運行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影響列車運行安全性,構建故障處理系統,監測到地震、異物侵限等突發事件,該系統可以自動向調度中心、維修部門和CTC列控系統發送預警信息和控制命令,并根據危險的嚴重程度采取禁止進入和限速等動作。
4.加強人才培養。鐵路運輸企業物流信息化中,人才作為重要資源,利用物聯網加強細膩化改造中需要有高新技術與高科技人才支持,以物聯網技術作為武裝,方能在市場競爭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刹扇∫韵麓胧┞鋵嵢瞬艖鹇裕阂环矫嫖瞬偶尤耄髽I根據物流信息化需求招聘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可借助獵頭公司、招聘網站等方式公開招聘,或是號召員工為企業推薦符合經營理念、業務發展的優秀人才。企業內部員工,制定培訓計劃加強人員技能、技術,整合企業文化,為員工編制職業規劃,予以其恰當職位,營造良好工作環境與氛圍,加強團隊合作,留住優秀人才。此過程中,還需改善企業員工學歷,注入新鮮血液,要求招聘基層員工眼光放長遠,更替就有觀念,結合企業戰略發展招聘人員;另一方面,抓好員工培訓,建立一流團隊,明確“企業發展、人才先行”的理念,員工素質決定企業發展前途與素質,物聯網時代下,物流信息化改造需做到以人為本,不僅要招聘更多優秀人才,也要培養現有員工技術能力,保證其適應物聯網發展需求。根據企業目標培養員工,以物流信息化管理實踐、物聯網技術等為培訓內容,建立學習機制,動員員工合理應用休息時間學習新知識、新理念,并以員工考核方式,保證培訓效果,增強組織資本,提高人力資源競爭力。
綜上所述,物聯網發展成為世界各國關注重點,鐵路運輸企業物流各個流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國家應加強宏觀指導的同時,企業也要加強建設物流信息化,探索合適的物流管理模式。因此,鐵路運輸企業可結合實際,通過優化戰略規劃、建設物流平臺、完善監控網絡、加強人才培養的方式,減少物流成本,優化物流服務。
引用出處
[1]雷蕾.淺析現代物流管理在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21(32):101-102.
[2]魏子秋“.雙一流”+“智慧物流”下物流信息化課程群改革[J].教育現代化,2020,7(49):97-100.
[3]劉寶夫.淺析我國小微企業的物流管理問題及對策[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01):95.
[4]蔣大海,王校紅,肖淵壯.我省基于物聯網物流節點糧庫信息化改造條件的初步探討[J].黑龍江糧食,2019(01):47-50.
[5]尹華靈,曹國安.基于物聯網環境下SQ物流公司信息化建設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0(19):73-75.
[6]唐哲卿,王崴,房朔.物聯網技術在印刷企業倉儲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04):104-105.
[7]李曉雯.新一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廣西現代物流業發展對策探討[J].廣西教育,2020(11):5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