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瓊
本文首先淺談區域物流的重要性以及某X區工業走廊的物流現狀,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某X區各種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提高構建指標模型。
在區域物流理論的基礎上,以X區工業走廊區域物流服務體系為目標,以各產業開發區配套的物流運輸基礎設施為支撐,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種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提高構建指標和模型。充分整合運輸資源,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提高區域物流基礎設施水平。
1.1 X區工業走廊物流交通基礎設施概況。X區工業走廊是所在省的區域現代物流樞紐中心,由其下B、C、D三個城市組成,國際貿易通道已初具雛形。①鐵路形成了以B為中心,輻射全省的鐵路營業里程達1萬多公里。②公路C市基本形成“七橫、七縱、七聯絡線”主骨架和干線公路網絡,但B,D市下面的公路貨運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③水運形成了以D市為骨干,其下多個開放港口構建的重點水運網。承擔著境外運送國際物資的貿易。④航空擁有以B市機場為主,包括C市及附近共8個機場。從B市機場飛往全省各地,兩小時內都能到達。
1.2 X區交通基礎設施物流需求量。2014-2019年,X區工業走廊GDP總值分別為:12170億元、11690億元、11895億元、12313億元、12846億元和13613億元。近五年來,X區工業走廊經濟的持續增長,使各種商品、服務和信息的流量急劇增長,為區域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X區工業走廊所在的省在2019年完成貨物周轉量總量達到1951.5億噸公里,占物流業總值將近35%。因此,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是區域物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1 層次分析法(AHP)數據模型介紹。AHP層次分析法[2]的基本原理是決策人通過分析復雜系統所包含的種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價。將決策者的思維過程數學化、系統化、模型化,降低決策中的主觀臆斷,是定性與定量分析兩者結合的有效方法。
2.2 AHP分析——以X區工業走廊為例。在X區工業走廊的實例中,根據基本交通實施概況,將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四種基礎設施構建為AHP模型。步驟一:對四種交通運輸設施的改善方面進行評估,建立多層次的遞階結構模型(見表1)。

表1 :X區工業走廊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指標體系
步驟二:以第二層次的要素為準則進行兩兩比較,并根據評定尺度確定相對重要程度,最后據此建立判斷矩陣。其中:aij是指要素Ai對要素Aj的相對重要性,aij=wi/wj。同時,根據傳統的九分尺度判斷法,賦予數值,對不同情況的評比給出數量標度。案例中,T-A為總矩陣,A1-C,A2-D,A3-E,A4-F為分矩陣,進行兩兩比較。步驟三:通過計算求出A1關于上一層準則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即:

將特征向量W=(W1,W2…Wn)T,進行歸一化處理,可得到A1關于上一層的權重(表2):

表2 權重矩陣
步驟四:將存有偏差的矩陣A與W相乘,求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max=∑ (AW)i/n×Wi’;并通過相容性指標 C.I.=£max-n/n-1來檢查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引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R.I,根據 C.R.=C.I./R.I.的計算,當 C.R.<0.10時,便認為此判斷矩陣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則要重新調整。
在矩陣T-A中:(當n=4時,R.I.=0.90),可得出:

C.R.=C.I./R.I.=[£max-n/n-1]/0.90=[(3.417-4)/3]/0.90=-0.216<0.10同理,計算出綜合權重,并對其進行層次總排序(見表3)。從結算結果分析,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在綜合分析中權重突出,應予以優先考慮。

表3 :綜合權重
本文重點用AHP法對X區工業走廊的區域交通基礎設改善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利用AHP的優勢減少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和不精確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是大投入項目,僅依靠建立AHP模型是不夠的,更需要科學調整、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