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模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建筑企業要想實現經營目標,必須注重成本預算管理,將成本控制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提升成本管理的全面性,找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中的薄弱項,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存問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這一層面來講,做好工程項目的成本管控,是非常重要的。
成本預算從本質上講,是對投資成本進行衡量和管理的統稱,將總成本分成各個工作細目,對每一個分項目進行成本核算,立足預算標準和檢測系統,是成本控制編制的一部分,主要體現在資產負債預算、資本預算、成本費用預算、財務指標預算等多方面,并將該種指標體現到會計報表中,全面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作為考察該企業獲利能力的依據。預算編制就是指以紙制文件形式(電子文件或報告形式)確定企業成本預算管控的重點,明確各單位的發展方向,提出預算年度的控制要求,確定投資方向,保證預算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及時做好調整,并做好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由此可見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工作流程一般為:(1)制定預算計劃;(2)整理預算資料;(3)選擇核算方法;(4)編制預算報告;(5)做好預算調控。
成本預算管理中一般應用目標成本法、定額成本法、線性規劃法等,將這幾種預算方式應用到施工的前、中、后期,分析影響工程項目成本的因素,糾正成本偏差,為下個工程的良性開展奠定基礎。將成本分析表法和工作分解法應用到成本控制中,具體可以體現為:
1.成本分析表法。以月為時間單位,常用于成本糾偏,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將實際發生成本和計劃成本記錄到表格中,之后統計人員和財務工作者深入探究二者發生偏差的原因,讓決策者清晰地比較差額。
2.目標成本控制法。做好正確的目標預測,是一種前端控制方法,正確地把握控制方向,在項目建設之前做好影響因素的預測。
3.成本累計曲線法。主要用來反映成本偏差,與成本分析表法大同小異,在成本累計的基礎上,不僅能反映成本要素的開支情況,也能通過繪制曲線的方式檢測整個項目成本偏差,曲線形式多種多樣,方法比較靈活,可以有效分析出項目成本和施工進度之間的關系。
4.成本要素控制法。主要對工程項目(機械費+ 材料費+人工費)進行控制,采取不同措施對三大成本要素進行價格控制、計量控制、定額控制。做好以上工作,基本可以保證項目成本90%的準確性。
企業經濟效益(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enterprise)從概念上講就是指生產成本和項目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即企業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之間的比率。而通過成本預算可以搜集相關經濟數據,整理并研究預算分析報表,挑選最佳成本方案,在工程招標機制的前提下,實現利益最大化,為整個建筑項目的成本決策提供數據依據,有效控制工程的投標費用。其次,成本預算管理依據表格內容進行施工決算,有利于工程造價項目的科學性,以現代數學、大數據技術、模型建立,對成本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預測企業經濟利潤。通過成本預算管理可以科學合理地預算成本收入與支出,對以后建筑施工活動具有指導作用,讓后續施工計劃有章可循,在物料選擇、生產結構、造價管理中,實現成本的最優化。分析造成成本預算偏差的因素,明確項目的成本費用,制定分包合同,利用科學合理的措施消除偏差,及時重新調整成本預算,嚴格把關實際施工與預算過程中不相匹配的部分,避免造成成本溢漲,從而獲得預期的企業經濟利潤。
2.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從企業經濟效益的概念我們可以得知,影響建筑企業業績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成本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因素,通過“五算法”,可以評估當前項目建設企業的運營實績,確定在建工程成本,預測施工項目總成本,對工程量和投資量進行測量,隨時掌握項目有關情況,為財務部門提供相關信息,提升全員預算目標熱情,提升企業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增強全體員工成本控制意識,最終促進建筑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提升其利潤增長幅度。
為了探究建筑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實施策略,筆者以J 企業為例,從實證分析的角度,探究該企業當前成本控制現狀,找出其成本發生偏差的原因,并給出具體改進策略,分析在策略優化的背景下,成本預算管理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1.企業概況。J 企業成立于1985 年,注冊資金5 億人民幣,主要經營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施工項目承包、土石方施工、市政綠化施工等活動,在建筑行業發展迅速,成為當地老牌企業,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承包項目越來越多。筆者以J 企業2018 年承辦的X 施工項目為例,該項施工作業成本控制情況見表1。
表1 X 施工作業成本控制情況
J 企業財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成本差異進行分析,具體做法為:(1)從會計科目入手,分析相關會計憑證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嚴格審核成本核算憑據的即時性。(2)界定項目成本支出,準確劃分成本費用,從不同階段、不同工程、不同類別進行劃分,核算各類成本及費用。(3)搜集有關數據,檢查材料領取量、施工時間、建材使用情況、材料使用情況、工程施工進度等,與成本管理賬薄分項目一一對應,發現計劃總成本與實際總成本之間產生偏差的原因。
2.成本偏差原因。項目成本預算額稍高,部分財務人員盲目制定項目預算,未能從實際出發,只是套用地方標準,并沒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因此項目成本差異較大;其次目標成本不準確,未能及時考慮方案變動性,成本控制較為復雜,直接人工費用超支,機械設備使用費用超支,其他業務費浮動較大,缺乏對管理費用的監督,成本控制效果不明顯。
3.改進措施。
一是細化成本預算指標。J 企業財務人員和管理者立足當前面臨的問題,重新制定項目規劃進度,按階段分解項目目標,并設定具體進度計劃,從承包方分解項目目標、主體結構設計目標、總圖方案規劃、施工圖設計、施工項目基礎設計這幾個方面,科學編制并落實目標成本實施計劃,充分考慮項目規模,引入先進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充分考慮市場價格基礎上,確保目標成本的合理分配。其次,加強物資配置管理,對于價格上漲較快的建材,在必要時縮減材料管理費用(降低儲存數量,或者選擇同等施工效果的材料代替),同時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制定與項目相適應的成本規劃,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進而控制總成本支出。簡化核算過程,在反映管理成本控制情況的同時提高核算效率,分析成本核算指標,對每一項科目核算,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應用到成本核算工作中來,提升核算效率和質量,避免人工核算的差錯率,并將ABC 分析法和因果分析圖法應用其中,提高全體員工成本控制意識,促進糾偏措施的有效實施。
二是加強材料流轉控制。從表1 中我們可以看出X 施工項目的分項目較多,在施工中材料費占據總成本的比例最高,因此要想實現成本管控,提升經營利潤,就必須切實從材料購買、運輸流轉等方面進行控制,提升重視程度。J 企業財務人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材料采購方面。結合項目具體工程量,確定建材采購數量,從采購過程、市場價格等多種方面,選擇信譽較好的供應商,做好材料流轉,通過市場考察對比不同供應商的質量和價格,合理確定施工進程,做好周度、月度計劃。(2)材料庫管方面。材料入庫后對于露天存放的鋼材應該設立標線,存放在規定的位置,通過限額領料單做好材料的領取和發放。(3)材料收驗方面。仔細檢查購買報告單,根據實際購買情況,對質量有問題的材料及時處理,與項目管理部聯系,做好下一步計劃(重新采購+賠償),根據收料明細嚴格審核建材質量與規格,避免出現驗收失誤情況,不利于后續施工的開展,從而影響施工進度,提高建設總成本,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4)材料使用方面。全體員工,尤其是施工人員必須樹立節約意識,切忌資源的浪費,在必要時可以進行材料的二次使用和回收。
三是健全控制保障體系,建立以預防為主的管控制度。建立決策體系,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和執行體系,實施以預防為主的成本控制,提升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對每一成本項目仔細審核,明確每個環節的管理任務,根據市場調查結果,科學制定成本預測和預算編制。加強常規經營活動的管控,將所有的信息反饋給管理層,提升財務工作者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預算信息進行匯總,完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圍繞自身經營特征,提升成本預算管理工作者的市場敏感度,積極參與到預算編制工作中。創新成本管理新模式,采取分級實施法,制定企業施工項目的長遠規劃目標,將成本預算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金額的“溢出”,提升投資預算準確性,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4.改進效果。在實施以上改進措施之后,J 企業X 施工項目的總成本得到合理管控,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改進之后的成本節約情況 (單位:萬元)
從表2 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企業管理費、安全施工費等方面,J 企業X 施工項目共節約了19.35萬元,為企業提升了利潤空間,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成本預算管理有利于工程造價項目的科學性,搜集相關經濟信息數據,整理并研究預算分析報表,可以預測企業經濟利潤,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因此筆者認為應該科學編制并落實目標成本實施計劃,加強材料流轉控制,細化成本預算指標,完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建立以預防為主的管控制度,從而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