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成方
2004 年中央印發了《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為紅色文化傳播和紅色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左右江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旅游市場也隨之得到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特別是在2021 年,隨著黨中央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市場對紅色旅游的需求迅猛增加,紅色旅游走向了又一個新的高潮。紅色旅游經過近20 年的快速發展,這一概念已被廣泛認可,亦成為革命老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亮點。左右江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享受到了紅色旅游發展的先機和紅利,一批紅色旅游景區(景點)、紅色旅游路線在此期間建立、發展、壯大。左右江革命老區也通過發展紅色經濟獲得了政治、經濟、文化多重效益。但由于當前旅游業同質化嚴重,紅色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紅色旅游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原因,左右江革命老區近年來紅色旅游發展速度有所放緩,離“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過去認為紅色旅游發展潛力主要依賴于所屬紅色文化的歷史地位、影響力,但紅色旅游發展經驗顯示,地區紅色文化豐裕度、紅色旅游地經濟腹地規模、紅色文化開發保護情況、旅游市場整體吸引力也是影響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左右江革命老區是廣西紅色革命策源地和我黨主要的革命老區之一,以百色為中心,崇左、河池兩市為兩翼分布了大量紅色文化遺產,為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紅色旅游資源對紅色旅游發展前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左右江革命老區擁有90 處紅色文化景區(景點),是廣西主要的紅色文化資源聚集地。左右江革命老區存在時間較長,革命根據地分布面積廣,群眾參與廣泛,留下了眾多革命遺跡、感人故事,因而紅色文化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和開發價值。已開發的紅色景區(景點)有:百色起義紀念園景區、東蘭壯鄉將軍紀念園、韋拔群紀念館、龍州起義紀念館等,為紅色旅游發展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此外還廣泛分布著眾多未深度開發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具備廣度、厚度優勢。左右江革命老區是廣西兩大紅色教育集中區之一,是廣西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開展各種形式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廣西各項紅色旅游政策均向左右江革命老區傾斜,發展紅色旅游優勢明顯。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創立的十大革命根據地中,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具有極為鮮明的特點,左右江革命老區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首個由共產黨建立領導的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大型革命根據地。鄧小平、韋拔群等領導人在創建左右江根據地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采取了一些民族政策,極大地鼓舞了少數民族同胞參加革命的熱情,這些有益的嘗試既為今后我黨民族政策提供了寶貴經驗,也奠定了解放后左右江革命老區民族團結的基礎。這些特征讓左右江紅色文化帶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性,這一特征使得左右江紅色文化在眾多紅色文化中顯得鮮明而獨特,既有普遍的紅色文化內涵又有獨特的民族團結內涵。
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以百色市、河池市、崇左三市為中心,北連貴州,西連云南,南接越南,是一個跨省、臨邊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區域內旅游資源富集度高,形式多樣,交叉融合,分布合理,各類資源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主要包含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友誼關、鎮南關等紅色旅游資源;德天瀑布、花山巖壁畫、樂業天坑等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東興、憑祥、友誼關等邊境口岸風情游資源;以壯、漢、瑤、苗、彝、仡佬等多民族組成的多彩民族風情資源。紅色旅游、邊境風情游、出國游形成優勢互補,為紅色旅游資源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為統籌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提振革命老區經濟活力,從2004 年開始中辦、國辦印發了三期《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培育形成12 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就包括以百色地區為中心的“左右江紅色旅游區”。綱要中配套完善的30 條“紅色旅游精品線”中就有“南寧—崇左—靖西—百色線”。綱要提出要重點打造100 個左右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百色市左右江紅色旅游系列景區(景點)位列其中。2015 年,國務院批準《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百色核心地位凸顯,獲得了更多發展紅色旅游的政策優勢。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后制定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11—2015)》《廣西紅色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加快推進新時代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等文件,提出建設百色、桂林兩大紅色旅游中心,兩條紅色精品旅游路線,三大紅色主題游、四大紅色旅游品牌、五大紅色旅游區、十六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景點的總體框架布局[2],為左右江革命老區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廣西壯族自治區于2021 年推出10 條紅色游學精品線路中有3 條在左右江革命老區,極大地推動了左右江紅色旅游事業發展。
盡管左右江革命老區受益于政策紅利,趕上了紅色旅游先機,培育了一批知名紅色景區(景點)和紅色旅游路線,但經過20 年的發展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和短板。認清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存在的問題,是提高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開發水平,提升左右江各民族群眾收入水平的先決條件。
1.協同效應差,同質化嚴重。紅色文化開發普遍注重政治效益,開發利用主要圍繞紅色資源保護、紅色教育開展,左右江革命老區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紅色文化呈散狀分布在區域多地,各地對紅色旅游資源點狀開發,紅色景區(景點)聯系松散。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遺址、遺跡、文化廣泛分布在百色、河池、崇左三市各縣內,由于管理權限分散,產權歸屬復雜,無法做到統一規劃開發,又由于紅色譜系相同內涵一致,以及各地開發利用水平不高,開發模式單一,紅色旅游主線均以參觀紀念館、故居、遺址、陵園為主,開發的紅色旅游景區形式相似、功能相近。紅色文化挖掘深度不夠,沒有將紅色旅游同左右江革命老區獨特自然風光、民族特色、地域優勢相結合而形成優勢互補。
2.經濟腹地小,紅色經濟不明顯。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三市2020 年常住人口907.81 萬,GDP 合計3070.64 億元,人口占全區15.94%,GDP 占全區13.59%。左右江革命老區經濟腹地人口少、經濟水平低,各市縣景區(景點)紅色旅游人數和經濟效益遠低于井岡山、韶山、西柏坡等老牌紅色景區。相關資料顯示,東蘭、鳳山、田東三縣2019 年游客總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遠低于井岡山等老牌紅色景區。目前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還處于初級階段,游客以廣西區內為主,紅色旅游項目還不成熟,旅游品種單一,游客游覽時間短,旅游消費水平較低。
2019 年廣西部分市縣與外省同級市縣紅色景區旅游情況對照表
3.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體驗有待提升。左右江革命老區地處廣西、云南、貴州交匯處,又同越南有漫長邊境,遠離主要客源地,紅色旅游獲客難度較大。左右江紅色旅游資源除部分集中在百色市區外,大部分資源零星分布于周邊東蘭、鳳山、樂業、龍州等縣,除百色已開通高鐵外,崇左、河池均未開通高鐵線路,前往旅游目的地以公路交通為主。左右江革命老區山多路陡,紅色景點多位于偏遠山區,交通距離遠,公路等級低,景區(景點)通達性較差,旅游體驗不佳。
1.紅色旅游發展較晚。左右江革命老區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紅色旅游起步要晚于一些知名紅色旅游景區。毛澤東舊居1951 年對外開放;井岡山則是1982 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紅色旅游風景名勝區。而百色市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始于1999 年,為慶祝百色起義70 周年,百色市興建了“百色起義紀念館”,恢復和修繕了解放街、百色起義紀念碑園、紅七軍軍部舊址等紅色景點,并開展了“鄧小平足跡之旅”愛國主義教育旅游活動[3]。至2004 年國家制定《“紅色旅游”景區建設規劃》《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一期),全國紅色旅游高潮隨之來臨,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才走上快速發展道路。2005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河池市紅色旅游人數達6.81 萬人[4],而2006 年“五一”黃金周期間井岡山接待游客人數已達17.5 萬人次,可見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發展起步和發展勢態要弱于傳統老牌紅色旅游地區。
2.紅色文化影響較弱。2021 年9 月30 日,黨中央批準了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包括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等,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成為所在城市的城市符號。而這其中并不包括左右江革命老區精神和百色起義精神,這反映出左右江革命老區精神和百色起義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處于從屬地位。百色起義、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對于中國革命事業發展、中國共產黨命運走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歷史影響力不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突出。左右江革命老區的知名度要遠弱于韶山、井岡山等鄰近紅色景區。
3.紅色文化品牌影響力較低。《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規劃了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就有以百色為中心的“左右江紅色旅游區”[5]。各級政府也圍繞紅色文化、紅色旅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市場營銷推廣,但從結果上看左右江紅色旅游的營銷現狀仍然不夠樂觀。一是左右江、百色起義紅色文化品牌建設意識不強,還未培育出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紅色旅游品牌,紅色文化影響力只限于廣西區內;二是紅色符號不夠鮮明,與延安、井岡山、韶山等地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風貌、塑造城市形象不同,左右江革命老區沒有將紅色文化深入根植于城市形象中形成鮮明獨特的城市符號,普通群眾對于左右江革命老區認知度不高;三是紅色旅游客源比較單一,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客源以黨政軍、學生、國有企業為主,以接受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目的,普通游客自費游占比較低,紅色旅游首選目的地接受度小。
左右江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多分布于農村地區,挖掘紅色資源潛力將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農村風貌提升相結合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可建立鄉村振興、紅色文化資源協調開發機制,由政府主導、企業加入,鼓勵引導村集體、村民參與開發,拓寬紅色文化開發資金渠道,緩解紅色旅游開發資金不足的局面。利用好鄉村振興契機,吃透政策紅利,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利用優勢資源,將紅色旅游、自然人文、農業資源整合開發,發揮好革命老區風景優美、民族特色濃郁的特點,將紅色小景點變成紅色文旅大景區,實現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優勢互補。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按紅色旅游資源規模屬于重要的系列景區,在廣西范圍內吸引力較強,但景點分散,競爭力有待提高。要克服紅色旅游景區(景點)資金緊缺、景點分散、規模小,旅游路線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必須將紅色旅游開發納入全域旅游規劃中,統籌紅色旅游、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民族特色文化等,使不同資源互相融合,伴生發展,提高區域旅游業整體吸引力。在景區規劃、旅游資源開發中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景區,用活紅色文化資源,提高景區文化內涵。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的方式,合作開發紅色文化資源,使具有盈利條件的紅色資源由政府輸血逐步轉變為企業造血。吸引大型旅行社、演藝旅游類公司投資運營紅色旅游路線,調整旅游結構,豐富游客體驗,增加紅色文化受眾面。
左右江地區紅色旅游宣傳應著重體現民族特色,突出體現民族團結要素,集中反映左右江革命老區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積極踴躍參加革命的事跡,以及當代少數民族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團結共進建設左右江取得的偉大成就。在紅色文化的呈現和表達上充分運用壯族等少數民族服飾、歌曲、故事、活動,增強游客代入感和體驗。統一紅色文化符號標識設計,突顯左右江紅色旅游文化的民族特性和唯一性。在紅色景區、景點開發保護上既要堅持修舊如舊、真實準確反映歷史的原則,也要充分運用民族元素,展現民族特色風貌。在紅色旅游路線開發上可以將紅色旅游和民族風情游結合,將五色糯米飯、繡球舞、對山歌等少數民族特色帶入紅色文化中,豐富旅游體驗。
左右江革命老區位于桂黔滇三省交匯處,面積廣、紅色資源豐富、涉及地市多。所涉及地市區位、交通、人口、經濟均較弱,以市、縣為單位獨立開發紅色旅游均會面臨資金不足、景區景點開發程度低、同質化、互相競爭等問題。用好左右江紅色資源需統一規劃,分片布局,各有側重,互相補充,三省合力。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應采取主次有別、先易后難、梯次開發的辦法,做大幾個條件好的優秀景區(景點),再用紅色旅游路線串聯成熟景區(景點)和新開發景區(景點),由點帶面,帶動其他景區(景點)、旅游路線發展。
以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為核心,以鄧小平、韋拔群革命前輩人物故事開發為重點,深度開發紅色資源。設立紅色影視文化引導基金,圍繞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百色起義投資打造幾部經典影視劇,以鄧小平、韋拔群革命故事創作優秀影視作品,樹立城市英雄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以影視劇拍攝為契機建設影視基地,開展古鎮、古街、古村落保護開發;通過影視劇拍攝發展影視休閑游,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打造成一個集紅色旅游、農業休閑游、影視基地、影視休閑游為一體的紅色文化旅游綜合體。
認真總結提煉百色起義精神、左右江革命老區精神,將這些精神升華塑造成城市精神,明確城市形象定位,通過多種渠道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塑造革命老區英雄城市的形象、文化內涵、旅游氛圍、人文環境。鞏固區內旅游市場,拓展珠三角、港澳旅游市場,開拓“一帶一路”東南亞沿線市場。加強與廣西區內、周邊省份、珠三角地區,以及交通大動脈沿線合作聯動。在推廣城市品牌上,重視新媒體應用,借鑒“云南蘑菇”“大象北上”事件營銷手法,遇到突發事件及時介入,增加曝光度和新聞報道持續時,通過熱點事件營銷引導外界關注左右江紅色旅游。充分發揮百色干部學院、百色市委黨校、河池市委黨校、崇左市委黨校、拔群干部學院排頭兵作用,不斷增強黨校、干部學院業務能力,加強對紅色文化研究挖掘工作,增強辦班辦學能力;通過論壇、研討會等方式吸引學術界關注左右江文化;通過舉辦各類節日、活動、產業推介會的形式吸引外部關注左右江革命老區,增加外部對左右江地域紅色文化的認知感,提升參與度。